文 | 小咕咚
“《王牌对王牌》?明明是《广告对广告》!”上周,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7》开播,延续了沈腾、贾玲、华晨宇、关晓彤等固定MC组成的“王牌家族”,还邀请了蔡婕、崔文娟、唐立梅、王云峰、忻皓、朱佳清组成行业王牌代表,为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增色。
从宣传片到首期节目,《王牌对王牌7》融入了不少近期的热点元素。在宣传片中,与《开端》中的循环元素呼应,并与白敬亭饰演的肖鹤云进行联动;在首期节目中,节目以因虎年春晚《只此青绿》而出圈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嘉宾们经过了各式挑战完成了“寻找青绿配方”的任务。
无论是《开端》的循环元素还是《千里江山图》的运用,都体现了《王牌对王牌7》对热点的敏锐嗅觉,但这与节目原有的风格并不相符,在强行融合中似有水土不服之感。其实,更致命的点在于,首期节目的核心游戏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让人心生审美疲劳,这也不由得让人思考,像《王牌对王牌》这样的综艺IP也依然难逃七年之痒?
情怀杀遇瓶颈,跟风文化路线
在过去数季节目中,邀请过往经典剧集\节目的演员\艺人合体带来情怀杀是《王牌对王牌》的一大必杀技,曾带来了《还珠格格》中晴儿与老佛爷重逢的场面、97版《天龙八部》的主演时隔22年再聚首、《2013快乐男声》等多个经典的名场面。但从第六季起,在“王牌家族”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王牌对王牌》逐渐减少了情怀杀的运用,而是邀请当时热播《上阳赋》《山河令》等影视剧的艺人参与到节目中,与《快乐大本营》嘉宾邀请的原则日渐相似。
延续“王牌家族”的概念,《王牌对王牌7》转变了内容风向,跟风当前正热的传统文化路线,首期节目以寻找宋韵之美为主题,以《千里江山图》为主线,邀请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宋史专家姜鹏等行业精英,和“王牌家族”以及当期的艺人嘉宾一起在各式的游戏任务中寻找线索,沉浸式体验了宋韵的文化之美,但效果不甚理想。
首先,尽管有传统文化的外壳作为单期节目的主线包装,在内容形态上糅合了《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的相关元素,但《王牌对王牌7》的节目内核依然是经典游戏,首期节目文武双全环节的系列游戏大都是经典游戏演变而成,例如,坚定不移的本质便是大象鼻子转圈圈,琴瑟和鸣的本质依然是根据关键词说歌词,这些游戏可以说是节目“换汤不换药”的典型表现。
其次,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颇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在具体的内容呈现上,也有不少让人诟病之处。在英语猜诗词的环节,绝大多数嘉宾英语水平都较差,所带来的均是中式散装英语,不仅破坏了诗词本身的美感,还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不良的学习导向。读娱君认为,在嘉宾们“无知地”自嗨中,中式散装英语是对于宋词这一传统文化的降维输出,这样简单粗暴追求综艺效果,反而消磨了大众对于宋词意境的美好想象。
不可否认的是,在娱乐行业,大部分艺人的外语水平都不太好。此前,从邓超的伐木累到古力娜扎的穷哈,大都是以娱乐化的方式掩盖艺人外语水平的不足。对于《王牌对王牌》这一档省级卫视的节目而言,本不应一味地以娱乐化的形式向“学渣”献媚,来助长不良的风气,倘若节目组能够在娱乐的同时兼顾宋词的正确翻译,如在答案揭晓后,以字幕条的方式呈现正确的翻译,都能够提升观感,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推动宋词文化的深度传播,这才是该节目应该坚守的内容导向以及社会责任所在。
从央视的《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到河南卫视的系列传统晚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娱乐内容出圈率极高,它们的共性在于对传统文化都有着一份敬畏心与崇拜感,能够激发观众内心的深度共鸣,而这恰恰是《王牌对王牌7》所欠缺之处,如何更好的平衡娱乐与文化,是节目组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尬到天际的广告植入,金主爸爸真的满意吗?
一直以来,《王牌对王牌》系列节目片段在短视频上碎片化传播的效果不错,但为何节目整体口碑却难以提升呢?读娱君认为,短视频内容短平快,浓缩了节目娱乐化的精华,能够满足用户瞬时的需求,而长视频平台讲究节目叙事的起承转合以及价值意义,需要满足用户更高品质的要求。
但事实并非如此,《王牌对王牌7》尴尬的广告植入让观众脚趾抓地。从首期节目来看,嘉宾们在游戏中频繁地穿插口播。每当嘉宾一只手捏着嘴角旁边的麦克风、眼神持续上扬之时,观众便知道他们看着提词器读广告词了,这样生硬的广告念白,在品牌获得浅表性曝光之余,更引发了观众的反感。对此,观众纷纷吐槽道:“第一期除了正经广告时间,在节目里还插播了7个广告共10遍,能好看吗?”、“疯狂看提词器,广告里面插综艺,连掩饰都不掩饰了”、“广告里面插节目,厉害厉害……”
广告的密集植入不仅影响到了观众的内容观感,甚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节目主旨立意的落地。回顾《王牌对王牌7》的首期节目中,以宋代传统文化为主线,其间也谈及了不少相关的文化话题,但最终都被广告所吞没。
例如,谈及聘猫文化时,贾玲紧接着说我家也养了一只猫,叫七猫,便开始了七猫APP的广告安利,让原本聚焦传统文化的节目画风瞬间跑偏,劝退了不少观众。读娱君认为,起于传统文化,终于与之毫不相关的广告植入,不仅让节目整体内容变得零碎化,还让文化传播价值失去了落点,亦是《王牌对王牌7》为了履行广告权益牺牲节目价值落点的一大表现。
除了嘉宾们的“中插广告”之外,主持人沈涛的口播也十分密集,但因其风格过于寡淡让观众无感,有观众表示沈涛的口播一板一眼节奏缓慢没有激情,还有观众吐槽“自己 (沈涛)专业不好好去专研专研,还天天去直播卖货”。对于主持人口播,业内不乏经典案例,华少曾因主持《中国好声音》中超快的语速而出圈,马东也因有趣的口播文案而广受好评,可见,在广告口播的打磨上,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如今沈涛因一板一眼的风格而饱受诟病,或许,在热衷直播带货之余,沈涛也应该放些许精力在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的提升上,在强化个人主持标签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风格化的广告口播助力品牌的有效曝光。
广告植入密集,且方式生硬,似乎是浙江卫视综艺的一大通病。此前,读娱君曾撰文《青春环游记3》口碑断崖下跌,“金主过多”是原罪?深度复盘了节目受广告植入负累的原因与影响,如今,再到《王牌对王牌7》,依然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王牌对王牌》与《青春环游记》的游戏重合率极高,两档节目的差异似乎仅在于室内外之分,这或是吴彤团队在执导综艺的瓶颈所在。
从首播的舆情反馈来看,除了某些嘉宾的唯粉在拥趸节目之外,绝大多数观众因种种原给节目打了差评,形成了“一集弃”的舆论氛围。某种程度而言,尽管《王牌对王牌7》披上了文化的新衣,但节目内里却是陈旧不堪,而这并不是“王牌家族”综艺感、行业嘉宾专业力的加持所能改变,节目组还需在游戏模式、广告植入等方面多加创新,强化节目的核心价值,不然难逃“七年之痒”,终将遭到观众以及金主爸爸们的厌弃。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