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浪潮下,按摩这件事也搭上了顺风车。
各路按摩仪产品,在铺天盖地的,无孔不入的各类广告渗透下,诞生了一个接一个的网红爆款。
而倍轻松,则更像一个网红按摩仪制造器,从头部、颈部到眼部,再到三位一体的智能睡眠舱,甚至还推出了寒气「灸得透」的智能针灸盒姜小竹……
哪里有痛点去哪里,哪里有概念去哪里,数十款产品全覆盖,眼看一座科技按摩的大厦已经落成。
关于倍轻松,官网是这么介绍的:倍轻松自2000年起专注研发符合人体工学的最优智能科学按摩方式,开创多个行业革新产品、数百项专利技术,将“针砭灸音”的中医理念与智能科技融合……
显然这是这是一家十足的科技公司,佐证这一点的还有,其公司全称是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还有就是媒体给它的定位是智能便携按摩器品牌,以及其在2021年7月,顶着“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的名号成功登陆科创板。
但就是这样一家含「科」量爆表的智能科技企业,最近做了一个让人感觉奇奇怪怪的决定。
据媒体报道,前两天,倍轻松发布公告,拟通过在直营门店增设人工按摩项目的方式。
一家想着用科技、智能仪器改变按摩行业的科技公司,居然和养生保健店抢起了生意?这确定不是反过来打自己的脸吗?
根据官方的解释,之所以增设人工按摩项目,目的是引导潜在目标用户群体进店体验,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
看到这里,想必柴油门也应该有画面感了,按摩师一边给你揉着穴位,一边说,美女,买个我们的按摩仪呗!
这画面怎么感觉有点熟悉呢?浓眉大眼的科创板“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居然学起了「托尼」那一套。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可能大多数人没用过倍轻松的产品,但多多少少在哪里一定是看到过这个品牌的。
因为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其门店更是遍及全国主要的高铁站、机场等,数据显示,倍轻松在交通枢纽门店数量为78家。
所以或多或少,大家都有机会看到倍轻松这三个字。
但对于熟悉倍轻松的人来说,一定知道,这类走网红路线的产品,都是典型的暴利生意。
根据其财报数据,2018年-2022年上半年,倍轻松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8.19%、60.93%、58.36%、56.73%和53.0%。
当然,还有数据显示,2020 年倍轻松机场、高铁和商场门店产品销售平均单价分别为 616.69 元/台、656.93 元/台和 702.62 元/台,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 75.41%、75.40%、76.33%。
这样的毛利率就问大家羡慕不羡慕。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么暴利,倍轻松为何还要去做高成本、苦哈哈的线下养生保健业务呢?
是不是因为倍轻松的产品卖不动了呢?
据倍轻松中报数据,今年一季度以及上半年,其净利润分别为净亏损1000万、40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倍轻松最近的两份成绩单中,净利润的下滑速度属实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分别同比下滑190%、186%。
在营收方面,今年上半年也由去年同期的5.4亿元下降至4.59亿元,同比增速更是从去年的65%下降到了-15.65%。
从这几项关键的指标来看,倍轻松不止是卖不动了,而是卖不动的同时,成本越来越高了。
至于卖不动的原因,官方给出的原因和大部分业绩下滑给出的原因一样——口罩。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倍轻松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是高位增长的。
话又说回来,随着倍轻松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其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逐渐提升。
根据财报数据,其线上收入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已经由过去的不足一半,上升到了接近70%,而其线下业务的营收占比而把卖不动的原因,甩锅给口罩,多少有些苍白。
至于成本不断升高,除了对不赚钱的门店持续投入之外,销售费用才是最大的开支。
根据财报数据,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倍轻松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829亿、2.865亿、3.329亿、4.848亿、2.278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6%、41.27%、40.27%、40.7%、49.67%。
销售费用占据营收的比重,从2018年的36%上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接近50%。换个就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倍轻松在销售上花了比过去高出一倍的费用,换来的不是增长,而是两位数的下滑。
这背后又指向的结果是,倍轻松卖不动了!
所以,为何又打起了更加高成本,有苦又累的的线下养生保健生意也有了更充足的理由,倍轻松似乎没辙了!
用当下时髦的互联网黑话来说,线下人工养生保健就是为倍轻松的销售赋能。
但按照常理,所谓的赋能,一般值得是通过数字化的智能解决方案,为人赋能,而倍轻松则受反着来,用人给智能化产品赋能:
“美女,按的舒服吗?买个我们的产品吧,更舒服……”
那么倍轻松到底为何卖不动了呢?纵使是其在营销销售方面花了更多钱的情况下。
那么小柴说说自己的案例,还记得去年,小柴有朋友给小柴送了个不知道什么品牌的颈部按摩椅,拿到手后,试了一次后,就仍在柜子里落灰了一年多,前不久,借花献佛,又送人了!
为啥不用呢?不知道别人为啥不用,小柴个人的感受是越用越累,实在鸡肋。
关于倍轻松的产品,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比如“倍轻松智商税”这个组合词,总是被媒体拿来做文章标题。
而这个组合词,也来自于倍轻松的用户群,尤其在二手平台,不少出售的信息显示,几乎全新,用过一两次后就没再用了……甚至连充电线包装都没拆……
这就奇了怪了,二手转让的买家,事实上,稍微思考下,为何卖家连充电器都没拆,就转手了,那么他可能会省下一笔钱,在家里腾出一块地方,毕竟现在房价挺高的。
在网上,关于倍轻松产品智商税的讨论和笔记,可能大家一搜到处都是,小柴也就不赘述了,想必这些都是用户的真实体验。
之所以火,倍轻松显然是深谙网红营销玩法,比如顶流明星代言,各类软硬广告,门店开在高端商场及大客流的机场高铁站……
然而过往的案例高速我们,走上网红路线的消费品,一来都是暴利的,二来经营的核心都是营销,三来,都是没有门槛的事物。
三者如果都占,那么就容易被贴上智商税的标签。
前两个,倍轻松都有,那么倍轻松做的生意门槛高吗?
根据财报数据,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倍轻松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558万、4066万、3689万、4720万、3031万,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5.8%、4.46%、3.96%、6.6%。
这样的数据和销售费用比起来,真是一个字,惨!
这样的研发费用,就能让一个拥有几十款产品的科技公司运作起来,我们很难说,智能按摩仪行业是有门槛的。
那么,当其产品到底是什么,在消费群体中已经有一定认知的背景下,倍轻松还能有什么呢?
或许直接转型人工的养生保健店,未来之路会更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