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主要的关注点可能还在双11上。其实这段时间还是财报季,众多上市公司将陆续公布自己的Q3财报,同样值得业界关注。
因为今年上半年各家公司普遍表现不佳,下半年能不能有所起色呢?呃,那就得看Q3财报的数据了。这其中包括国内医美第一股的新氧,将于11月18日发布Q3财报。此前它自己预计Q3营收在3.1-3.3亿元之间,同比下降28.1%至23.5%,形势并不乐观。
倪叔今天就来谈谈新氧的现状,以及它面临的问题。
1
营收负增长、巨亏近亿、用户断崖下降
在Q3财报发布前的一个月,新氧却传出了两位高管辞职的消息。这两位主管是CFO于敏和CTO李学健,他们的辞职已分别于10月3日和10月9日生效。据报道称,目前CFO一职由金星亲自兼任,直到找到合适的人选为止。
尽管二人的请辞理由均为个人原因,但显然金星对他们负责的工作不太满意。这也难怪,今年新氧不但连续两个季度巨亏,而且连营收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来看上半年财报的主要数据。新氧财报显示,2022上半年实现总营收6.09亿元,同比下跌24.9%;实现归属于公司的净亏损为9913.70万元,差不多赔进去1个小目标,同比大幅下降886.99%,而去年同期则是盈利2700多万元。
其中Q1营收为3亿元,同比下降16.49%;归母净亏损为6684.1万,同比下降48.55%;Q2营收3.09亿元,同比下降31.6%;归母净亏损为3229.6万元,同比下降156.08%。不难看出,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新氧今年都出现了降幅扩大的趋势。
考虑到目前的大环境,企业出现与整体经济增长率相近的涨跌幅,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倪叔想说的是,新氧今年以来的跌幅实在有点太大,不仅只是受到外部的冲击,更有内因的影响。
还是来看财报,新氧在财报中会披露预定服务用户的数量和促成的美容治疗交易额。
从2021年Q2到今年Q2这5个季度里,新氧的预定服务用户数分别为24.48万、17.42万、15.99万、12.04万、12.95万,连续下降了3个季度之后才在今年Q2才勉强实现微弱的环比增长,整体几乎跌去了一半。促成交易额下降得更快,从2021Q2的10.4亿元跌至了2022Q2的3.531亿元,仅为原来的1/3;客单价则从4248元下滑到2727元,减少了35.8%。
说明什么情况?新氧的付费用户数量急剧减少,而且他们的付费意愿也在下降。
不止是付费用户在减少,新氧整体用户也在大幅流失。今年Q1,新氧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为440万,同比减少47.62%;Q2时这个数据变成了350万,较2021年同期的1000万下降了65%。
作为互联网平台,用户无疑是最核心的资产,是平台赖以生存的氧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氧正处于缺“氧”的状态。
2
别怪大环境,是新氧自己不行
今年Q2财报发布之后,面对外界对营收连续两个季度萎缩的质疑,曾经有投资人兼分析师力挺新氧,强调医疗美容并不是刚需,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消费疲软很正常。
倪叔认为这个理由很不充分。因为对任何公司的状况进行分析,不但要看大环境,还要看行业整体形势。目前整体大环境确实不太好,但是您也不能忽略了医美行业处于高增长阶段的事实。
数据显示,2021年末,国内医美医美用户规模突破1800万人,是2015年的7倍多;而市场规模截止2021年末达到近2300亿,而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648亿元。
再看看其他同行,正好在国内上市的医美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都发布了Q3财报,拿它们今年的财报数据来对照。
今年前三季度,爱美客共实现营收14.8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9.65亿元,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分别同比增长45.58%、44.06%;华熙生物实现收入43.20亿元,同比增长43.43%,实现归母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21.99%;昊海生科营收实现15.83亿元,同比增长24.14%;同期归母净利润实现1.62亿元,同比下滑47.91%。
三剑客全部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除了昊海生科,另两家的净利润保持着与营收同步的高速增长。这表明医美市场整体仍在较快地增长,新氧把营收连续同比下降归结为经济疲软是不科学的。不是市场不好,而是新氧自己的能力不行,被商家和用户抛弃了。
可能有人会说,三剑客他们是医美产品的生产制造商,而新氧是医美互联网平台,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没错,新氧和三剑客的属性确实不一样,新氧做的是撮合商家和消费者的平台生态,而三剑客则是以B端商家销售为主的供应链厂商(华熙生物的个人零售业务较大),但是它们都在医美这个大市场上恰饭,只不过生态位不同而已——三剑客的针剂药品卖给了商家,商家用它们给消费者做医美项目,而新氧为这些商家导流寻找用户。
现在,三剑客的营收增长20-45%,商家的医美业务收入也会同步增长,按说做撮合生意的新氧也应该保持增长才对。而现实是新氧出现了营收大幅下滑,这只能说明它撮合得不成功,商家和消费者都不信任它。
业绩下滑了,新氧不要去怪大环境,也别强调什么医疗美容不是刚需,真正的原因就是自己能力不行。
3
致命缺点:没有核心竞争力
有人说,医美行业太不规范,不合规机构多、鱼龙混杂,很难整合。医美行业乱象众生,这是事实。野蛮生长有利于快速做大,但不等于做强。要做强就必须规范行业、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安全桥。
包括电商、团购、网约车等在内,几乎所有互联网行业都经过从乱象走向治理的阶段,最终胜出的都是规范管理、整合能力强的平台。消费者在天猫、京东、美团等巨头平台上消费,基本都可以闭眼下单,因为平台的规则非常完善,而且执行能力也强,即便是偶有问题发生,通过平台客服也能很快就解决。
但是新氧这个医美电商平台呢?知乎上有个问答:“新氧靠谱吗案例是否真实?”下面的回答大多数都是持否定的态度。
新氧上市3年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医美行业的信任问题。它无法有效规范、约束商家行为,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居间服务,导致投诉不断。
倪叔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查看了一下消费者对新氧的投诉,大概分为三类:医疗事故、交易纠纷和营销问题。第一类关系到医美业务的基本安全保障,要命;第二类是消费透明度能否让用户获得知情权,要钱;第三个是平台诚信问题,要脸。
目前看来,这三类问题新氧都没有很好解决,用户怎么能在新氧平台放心消费。这也暴露出它的致命缺点——没有核心竞争力。
这些年,新氧确实制定了不少平台规范,但是却很难落实。由于担心商家流失,新氧对于用户的投诉很难坚持按原则,往往是和稀泥式的处理。我们看到,在一些投诉中,消费者写到商家明确表示,找新氧也没用,最终还得是我来做主。在打造医美“新基建”之路上,新氧渐行渐远。
第三方电商平台有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叫货币化率,就是平台收入(佣金+广告收入)除以平台成交额的百分比。通常在3-7%之间,高出了说明平台剥削商家较狠,低了说明平台创收能力差。像阿里过去两个财年的货币化率分别是3.5%和3.8%,拼多多今年Q2是4.5%。
倪叔简单地算了一下今年Q2新氧的货币化率。营收3.09亿元,减去硬件业务收入0.615亿元,平台服务收入为2.475亿元,而前面提到过Q2它促成的医美交易为3.531亿元。2.475亿元除以3.531亿元,计算出它的货币化率是70%。
医美是高单价高毛利的特殊行业,平台货币化率高出普通电商平台不意外。但显然70%太高了完全是个畸形的数字,意味着平台商家从新氧获得订单不但无法获利,反而亏损严重。这种情况下,商家的逃离是必然的结果,而平台自然也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新氧既没有像医美三剑客那样拥有较强的供应链能力,又因为无法建立信任而正在失去以前烧钱换来的流量优势,请问它拿什么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价值,面对后来者它的护城河在哪里?
最后:欲速不达,新氧迟早出局
关于公司经营理念,金星曾经说过,“医疗行业,跟吃一顿饭、买东西不一样,所以我们会以内容审核的严谨性为优先,首先是保证平台对内容的把控,哪怕会影响公司的发展速度。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慢行业,这个领域里的公司,都是慢公司”。
话是说得很好,但新氧的做法却刚好相反。它并没有重视在研发、内容、监管等方面的投入,而是将大量的资源砸到市场营销上。据统计,2019-2021年,新氧营销费用分别为4.70亿元、7.26亿元和7.93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41%、56%、47%。
这哪里是一家慢公司的作风,明明是大笔烧钱换市场的典型打法。而早在网约车、共享单车、O2O等行业,它被证明了是饮鸩止渴的下策。新氧在初期靠烧钱取得了高速增长,但随后就慢了下来,效率越来越低,因为糟糕的产品和服务根本无法留存拉来的用户。
目前新氧还只是用户流失,很快就是商家逃离,而它严重依赖于商家的广告收入,即将面临现金流锐减甚至断流的局面。金星为什么中止私有化计划呢?其中一个原因大概率是资金不足。截止2022年6月30日,新氧只剩下16亿元的现金。按目前的烧钱和亏损速度,它还能支持多久?
正所谓欲速而不达,新氧上市后已经浪费了3年的宝贵时间,如果它再不改变战略的话,将陷入严重的缺“氧”状态,迟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