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株洲媒体报道,近来网红直播在株洲百货大楼店庆、华为神农城体验店等多个线下卖场“出没”,美其名曰开启了实体店“网红+营销”的新模式。
这真的是线下实体店的新风口吗?或许这个风口已经有点过时了。当网红走出直播间,进入商业体验时,它或许能够带来一定的眼球效益,而且只是在短时间内的新奇特,而具有这种效应,但却很难真正撑起一个网红IP变现的盈利模式。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新著有《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甚至于在国内主流的直播平台上,去年下半年开始试水的,通过网红、名人、明星推动的内容型直播电商,也在今年夏季慢慢的走向消歇。基本上来说,业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认知,即除了美妆、美容以及少量快消产品的直播较易表现的内容,能够形成一定网红导购外,其他的垂直细分领域直播想走电商或导购之路,姿势尚未完全解锁。
网红经济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它过度的泛娱乐,以及过于同质化的表现方式。换言之,缺少真正的技术含量。
直播平台们正在转换风向标。比如排名靠前的映客,就在2017年打出了“直播+”的新概念,目前已尝试了“直播+公益”“直播+教育”“直播+医疗”“直播+文化”等不同的直播方式。而如一直播、YY等直播平台,除了深耕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外,亦尝试在泛娱乐层面上形成差异于网红经济的IP积淀。比如最近因为吴亦凡在综艺秀《中国有嘻哈》上带出的Freestyle,一部分直播平台早早的就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方式,开始扶持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嘻哈歌手,其盈利模式,亦非传统的点赞收益或有点硬植入的商家导流,而是目标培养出一批嘻哈歌手成为网红,然后将其歌曲、MV乃至演唱会进行“销售”,获得版权收益……
回归到线下商家,靠网红来吸引眼球,本身也只是一个秀,秀过之后也就没什么了,俨然是一个比青春饭还要短暂的窗口期罢了。网红们真的还能长期靠“走秀”的方式成就“经济”吗?这个答案,应该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本账。
套用高晓松喜欢在节目里提到的一段话来做结。这段话的场景是他和一些歌手的对话,当他问及歌手为何找他作曲时,不少新出道的网红歌手们给出的答案很直白——想成名、想赚钱。而高晓松给予的回答也很简洁:尽管是真心话,也请假装热爱歌唱这门事业。
或许,真正走到最后的网红经济,是垂直深耕某一有用技能、具有自己独家优势、而不是靠一个脸蛋唱两句歌的网红,才能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