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是创新的产物,诞生于充满变革的世纪之交。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中的佼佼者,如今,以大模型浪潮元年为始点,大家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赛道上,阿里巴巴也迎来了又一个变革周期。9月10日,阿里新任CEO吴泳铭上任,在新的经济、技术周期里,他将如何定位阿里巴巴的航向?
1
新CEO确定大方向
关于阿里换帅,已有足够信息,不再赘述,本文将聚焦阿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首先就是大方向的问题,这将决定阿里在未来几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能否继续引领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吴泳铭说得很直接:“时代在变,阿里必须变!时代在进步,阿里更必须进步!”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
他在全员邮件中,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阿里未来的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这两个战略重心之间互有勾连,AI是服务用户、创造用户价值的重要增量手段。
技术再好,也要落到实处。新的竞赛周期内,技术与用户的结合是竞争的本质,谁能用最好的技术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谁就能成为新周期的领先者。在这层逻辑的基础上,吴泳铭决定对阿里的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
1、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
2、AI驱动的科技业务;
3、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吴泳铭表示,以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为先,阿里必须更开放,开展最广泛的合作,即便是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
2
阿里的技术新征程
从吴泳铭的这封全员信里,能够读到一个最核心的关键词,那就是“技术”。三大业务方向的底层驱动力,都是技术。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这家过去一直以商业模式创新广为人知的明星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
吴泳铭这样解释这一轮创新: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是阿里打开未来的钥匙。他认为,传统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颠覆式技术创新,如果跟不上,“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走出舒适区,主动拥抱技术革命,毫无疑问将面临风险,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最突出的价值是服务模式,比如电商、新消费、支付等等,它是一家与普通消费者距离很近的公司,在公众心目中并非以“硬核技术”为卖点,这是一句实话。要在这个基础上叠加“技术”增量,考验习以为常的用户价值设计,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但技术趋势是无情的,作为阿里巴巴的第一位工程师,吴泳铭比谁都清楚,这条路必须走,而且阿里在这条路上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他坚定地要带领阿里以技术重塑业务场景,去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事实上,阿里巴巴过去这些年在技术上的投入与积累,已经换来了先发优势。2017年,阿里创立达摩院,汇聚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者,进行前沿创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集成电路等领域,构建了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基础能力,推出了业界领先的通义系列大模型,孵化出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目前已累计发表超过1000篇国际顶会论文,并获得60多项国际顶尖赛事冠军。
阿里准确预判了AI大模型的技术趋势,是国内最早布局、最早发布大模型产品的公司。今年推出大模型产品“通义千问”后,阿里内部各个业务场景迅速接入,进行智能化重塑。
在最尖端的量子计算领域,阿里也捷报频传。去年3月,达摩院采用新型量子比特fluxonium,成功推出两比特量子芯片,操控精度达到了99.72%,超越马里兰大学99.2%纪录,登上全球鳌头。阿里量子计算从量子比特芯片到量子计算编译等领域持续攻破难关,驱动中国量子计算大步前进。
这些成就距离普通消费者比较远,外界并不熟知,但对于阿里的科技之路而言,这些都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长串脚印连在一起,就是新的征程和新的希望。
3
“技术范儿”,不止懂技术
吴泳铭接过这杆大旗,既是他作为技术人的先天优势,更是阿里全面参与新周期的优选。外界对于吴泳铭的了解其实并不多,他低调的技术范儿将深刻影响阿里未来的走向。
出生于1975年的吴泳铭,是阿里巴巴的第4号员工,也是阿里的第一位程序员。官方履历显示,“他多年来始终跟进全球前沿技术趋势发展,将进一步开阔阿里的技术视野,探索以前沿技术为发展引擎的全新方向。”
这个描述可谓准确。吴泳铭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在公司内部,很多同事亲切地叫他“吴妈”,这直接反映了他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曾经有人评论说,吴泳铭是阿里巴巴的“秘密武器”,如今“秘密武器”走到台前,用他的技术范儿带领阿里从一家“隐秘的技术镖局”浮现为一座“巍峨的技术高山”。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吴泳铭并非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纯技术人,事实上他在投资领域也证明了自己出色的商业判断力。2015年创办元璟资本之后,他参与了理想汽车等明星项目的投资。
从带技术到带业务再到做投资,吴泳铭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是那种名副其实的连续创业者和终身学习者。权威媒体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转述过他的一个观点:“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没有守业一说,发展需要与时代贴合,随时都要进行新的创业。”
4
阿里的自我超越
如何避免在新周期沦为新物种的腹中之鱼?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变成新物种。阿里24年来养成的性格,是善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超越,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变革便是明证,而业务层面的屡屡创新,也让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科技企业。他们总是能“变出花”,在那些意想不到的角落里与你我不期而遇。
这一次,阿里又迎来了一次自我超越的机会。吴泳铭能否操盘这艘航母重新加速?对于这个问题,除了感性上的期待,也有理性上的分析。
阿里巴巴业务大盘总量巨大,核心电商、云计算业务仍有优势,但行业竞争白热化,用吴泳铭的话说,“传统互联网模式严重同质化已走向存量竞争”。阿里要想巩固和扩大领先优势,就必须突破这种同质化,吴泳铭抓住“技术”这把钥匙、重注投入AI,并强调长期主义,是阿里重塑差异化能力的关键动作。在更大的视野里,从模式创新走向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必须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