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跨界。美团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昔日的短视频内容平台抖音,有朝一日不仅抢了各大电商平台的生意,还会与美团抢“本地生活服务”的饭碗。
2021年,抖音成立专门团队内测“心动外卖”,并于此后快速上线。一时之间,抖音试图吃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野心,人尽皆知。
如果说彼时只是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小试牛刀,难入千亿本地生活服务美团的“法眼”。那么2023年,抖音在本地生活版块定下真实GMV接近4000亿元的目标,其中外卖业务的目标高达1000亿元,却足以印证抖音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志在必得,更让美团也不得不重视抖音这个来势汹汹的“跨界对手”。
不过,美团的反击,似乎有些姗姗来迟。时隔两年后的2023年7月中旬,美团才将此前内测的美团直播以及直播聚合页,移到了App首页。美团在这个时间节点才加大“马力”,或许与抖音进攻本地生活服务并不顺利有关。
据6月下旬媒体报道,抖音已经放弃了年初定下的1000亿元GMV目标,并将战略聚焦于跑通业务模型。抖音突如其来的战略转变,很显然是其上半年实际完成的GMV规模,远不及预期。
一边是抖音试图进攻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一波三折,另一边则是美团不断加码直播、短视频,试图向抖音发起“反攻”。这个夹杂着短视频与直播产品形态的本地生活服务新战场,谁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天下大势格局未定,现在预测最终的结局,或许为时尚早。
①
万亿大市场,引巨头“哄抢”
从早年的秀场直播开始算起,直播从萌芽期到成熟期,不知不觉地走过了近7-8年的时间。而作为互联网零售的另一个角落,由于本地生活服务触手可及,却是短视频与直播最难渗透的部分。
不过,在近年O2O等互联网热潮的影响下,本地生活服务的消费场景、服务生态正在悄然变化,而以美团“闪购”、联手达达集团的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也应运而生。
在这些平台的推动下,美团也从最开始的“送外卖”进化到“送万物”。与此同时,美团、抖音也同时在到店、酒旅等方面不断发力,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到店服务”生意同样风生水起。
而从市场规模来看,本地生活是仅次于产业电商、零售电商的另一块“万亿级”市场,其业态更加丰富,既有包括到店餐饮、酒店、影院、丽人等到店服务,也包含外卖、家政维修等到家服务,其想象空间巨大,且市场远未饱和。
相关数据显示,本地生活服务即使细分到外卖领域,也是5000亿以上的市场容量。而据了解,目前电商占社会零售消费总额25%以上,但到店餐饮的线上化率只有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卖已经达到了21%,而以新茶饮为代表的新消费优势品类,以及酒店旅游行业的线上化率均达到了40%。
在这样的市场空间“诱惑”下,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也瞄准了本地生活服务版块,向同城业务渗透。例如,抖音、小红书很早就开始打起了“进攻战”,纷纷上线了同城版块,并试图结合本地生活服务,来打通商业闭环。
尤其是抖音,更是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来势汹汹。从2021年开始,字节跳动的新任管理层上任之后,在餐饮类团购中打开了突破口,将同城模块与商城合并在首页的最上方,充作一级入口。因为同城版块不仅仅是抖音平台的主要内容发布地,也是品牌、商家入驻的热门场景,有利于消费者浏览团购套餐,这一点和美团的商家团购清单差不多。
同时,抖音也通过资金与流量扶持,鼓励商户、商家自播,让每一位商家通过自播或者邀请主播达人同播的方法进行营销,快速拓展其平台的商家数量。而在工具方面,抖音也优化了“抖音访客”和“巨量本地推”相关内容,为商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后台数据管理服务。
群雄逐鹿之下,尤以美团与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争夺战,更为“精彩”。
②
针尖对麦芒,激战正酣
尽管抖音有流量优势,但是同城配送、服务交付、订单履约却是其短板。因此,抖音也尝试与第三方跑腿、配送机构合作,试图打通其同城服务闭环。例如,2022年8月,抖音宣布与饿了么达成合作,当年年底又与顺风、闪送、达达签订了团购配送合作协议。
通过抖音的一系列布局不难看出,其瞄准的竞争对手就是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一哥”美团。只不过,在抖音团购业务开展的早期,主要是以推出POI(地理定位服务)的方式,帮助商家引流获客,本质还是在做流量。
但是由于用户未能养成消费习惯、消费者到店核销不畅、短视频过渡不好、商家系统团购等未能及时开通等客观原因,导致抖音团购业务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抖音商家线上销售的团购优惠券,核销率低。根据中泰证券的计算,推送式团购GMV转化为实际核销的仅占50%-60%,而且主动搜索式团购核销率超过70%。
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之下,抖音经过2023年上半年的厉兵秣马、反复试探,似乎已经败下阵来。
另一边的美团也没闲着。据媒体报道,7月中旬,在抖音宣布对“缓图”外卖业务后,美团也在其App首页推出了“美团直播”固定入口和聚合页,部分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上观看各类直播间,并通过直播购买美团旗下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而且,近日美团再度曝出升级短视频业务,将首页底部Tab位替换为“视频”。与此同时,通过美团官网及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可以发现,截至10月18日,美团挂出166个短视频业务相关岗位需求,包括了算法专家、流量运营、客户端开发、策略运营和数据分析等不同方向,基本覆盖短视频赛道全链路。而在今年4月份,相关的职位招聘数量还仅有80多个。
一系列的动作,足以看出美团反击“抖音”的步伐,正在加快。而与抖音针尖对麦芒的背后,也折射出美团这个“本地生活服务”独角兽的焦虑。据美团财报显示:仅2021年度美团527万骑手的配送费就高达682亿元,成本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很显然,让美团能够实现正向盈利的,便是数量庞大的商家数量以及数百万骑手,让其形成了规模效应。因此,当四面八方的竞争对手联合起来,不断蚕食美团的原有市场,并入侵其战略腹地之时,美团恐怕再也无法高枕无忧。
而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美团布局直播与短视频,更像是一场抵御“外敌入侵”的防守战,也像是美团赶走焦虑的一剂解药。不过,在抖音这个搅局者的流量优势之下,美团恐怕也无多少胜算。
③
一场“长板”与“筹码”的较量
对比抖音与美团,二者显然各有优劣,既有自己的长板与短板,也有与竞争对手较量的筹码与底气。
环顾本地生活服务的头部玩家,几乎都是从履约能力起家,先有线上完成本地生活服务的系统,以及负责完成配送服务的骑手,后有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的流量池。
而抖音则刚好相反,先有数亿日活的用户数据,然后试图嫁接本地生活服务履约平台等资源。由此也暴露出抖音的短板。由于流量虽然巨大,但是要细分到全国各地,抖音欠缺的本地化的配送履约服务,也难以一步到位,因此也不得不依赖目前相对成熟的第三方服务商。
而从平台定位及消费场景来看,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内容平台,本身是一个娱乐化、生活化的定位,而消费者打开抖音,虽然可以看到吃喝玩乐页面的入口,但是只能为本地商家引流种草,却很难带来冲动消费及订单转化。
究其原因,相比美团外卖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点外卖,上美团”的品牌认知,用户使用美团APP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到了吃饭时间,就主动搜索自己想要的美食,快速下单。而抖音的被动推送式内容与服务,注定很难让用户产生对应场景下的实际消费行为。
实际上,线上团购预约模式下,抖音的优惠券核销率不及50%的事实,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而放到需要即时消费的快餐外卖这个场景来看,抖音外卖业务的逻辑更是很难成立。
由此也导致了,本地商家与抖音合作的意向并不强烈,甚至一些并不缺乏流量优质品牌门店,一直都抖音外卖、本地生活服务处于观望状态。
而对于门店自身业务能力不佳的商家,虽然主观上希望拥抱抖音外卖这个新渠道,但是抖音方面却对其服务与体验又心存疑虑。因为一旦抖音为其大量引流,就会导致流量难被此类商家顺利“承接”,只会带来用户的大量差评与投诉。很显然,这对于平台的健康发展而言,弊大于利。
由此也导致了,抖音在拓展商家数量方面,进退两难。相比之下,在线下履约与服务交付方面沉淀已久的美团,却没有这样的顾虑。
④
第一个回合:抢占商家资源
美团不急不躁,是因为其除了骑手以外,还手握海量商家资源的筹码。因此,反击抖音的第一个回合,也是充分发挥其优势,针对部分头部优质品牌,
很显然,在美团这样的“狙击”策略之下,一旦其补足了短视频的内容短板,其长板也将更长,甚至可以打得抖音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与抖音相比,美团还有着体验更为极致的线上履约服务系统。加上美团20多年以来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沉淀的基础数据,也将为美团进一步探索平台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必要支持。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团直播入口越来越浅的同时,其视频全量上线,也是其继续反抖音围剿的强烈信号。二者在短视频、直播赛道新战场的又一轮角逐,也即将打响。
据了解,美团布局短视频,依然采用的是其互联网巨头惯用的用户激励策略。用户打开美团视频页面,就会有“,微信到帐0.01元;滴,微信到账0.23元;滴,微信到帐0.27元……”的声音响个不停。
而通过其短视频奖励规则得知,用户连续登录一周美团APP观看视频,就可以获得最多20元的奖励。也把美团与抖音进入“决战”阶段的氛围感拉满。
据观察,美团在一二线的用户增长也早已逼近天花板,通过用户发视频、看视频补贴活动,除了可以拉升其平台老用户活跃度与粘性以外,或许还与其试图进一步“蚕食”下沉市场的用户有关。
公开数据显示,2020-2022年,美团实际的活跃用户数从4.8亿涨到了6.79亿,而绝对增量只有2亿。从今年一季度开始,美团不再披露年度活跃用户数,背后的增长压力也可见一斑。
如今美团的增长压力也交给了美团视频,从初期测试来看,其视频内容也的确更加契合了下沉市场用户的观看习惯。
只是,此举能多大程度触及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也将直接决定了美团业绩增长的天花板。而令人担忧的是,一个新用户补贴20元的成本,与早年美团APP线下地推或许新用户的成本相当,此时拿来补贴新用户显然是十分划算的买卖。但是,如果所有的美团老用户都来集体“薅羊毛”,对于美团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而且,美团的这部分投入能否换来美团平台GMV的整体增长,恐怕还需打一个问号。
反观抖音,同样在由短视频平台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蝶变”中反复试探,但是也给市场留下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如果脱离第三方跑腿平台,何时完成其线下履约系统的搭建。
而在履约系统尚且需要外部依赖时,仅靠流量优势的抖音,又何以整合国内海量的中小型商家资源?要知道,早年美团打下2B模式的江山,靠的是阿里系地推铁军团队干嘉伟等高管的加入。
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商家与其合作,并无太大积极性之时,如今的抖音,打造一个与当年美团、阿里同等级别的销售团队,吃下这个庞大的2B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仍然肉眼可见。可供参考的数据是,美团为了打造这样一个商业帝国,完成国内线下商家上线,至少花了10年时间,而且,这还是在早年并无太多竞争对手的前提下。
由此可见,美团与抖音“互殴”,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这或许是一个未来待续的精彩故事。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