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实体经济开始复苏,围绕线下零售的创业项目又开始获得市场的关注。近日,被称为港股“无人零售第一股”的友宝在线,开盘当日股价一路走高,截至收盘大涨超过40%,市值更是超过100亿港元。
不过,据友宝在线IPO公开的招股书,目前友宝在线尚且处于连年亏损状态。因此,听起来很“性感”的“互联网+自动售货机”的新零售模式,也频繁受到质疑。尤其是论市场份额,友宝在线已经是行业第一,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友宝在线就是行业的天花板,缺少想象空间。而其股价在上市首日暴涨,也被认为,是一些投资者缺乏对无人零售这个市场缺少一丝理性。
让业界津津乐道的,还有友宝在线的创始人王滨。作为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连续创业者,王滨先是创办网兴科技,三年后被新浪以1.25美元收购,并赚到第一桶金;后又投资淘米网,最终该公司也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多次创业成功的王滨,身上还有警察、职业经理人、投资人、文艺青年、歌手、航海家等多重身份标签。因此,王滨的无人零售项目,也因为其在创投圈名噪一时,而获得了多轮资本的加持。只是,上市之后的友宝在线,未来能否打破其长期难以盈利的困局?投资者希望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即时零售市场如此成熟,无人零售还香吗?
众所周知,在传统零售发展到了顶峰后,新零售的概念也逐渐受到热捧。而且,纯线上的电商模式,已经不足以覆盖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消费场景与市场需求。
因此,近年以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美团跑腿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同城配送平台,以及以美团外卖、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让人们的即时消费、同城购物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与此同时,小区门口、地铁站等地方出现的无人售货机,也作为一种消费场景补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购物渠道。
公开数据显示,无人零售市场总销售额已由2017年的135.86亿元增至2022年的299.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1%。预计2027年无人零售市场总销售额将达755.78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4%。
只是,相比即时零售、美食外卖等业务的热度而言,无人售货的模式,无疑是用户消费频次最低、复购率也更低的模式。因此,友宝在线所在的赛道,看似增速可观,但是相比一些互联网项目动辄千亿规模的市场,天花板却肉眼可见。
更为致命的是,无人售货是一个相对繁重的重资产项目,很难赚到真金白银。例如,据友宝在线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友宝在线分别净亏损11.84亿元、1.88亿元和2.83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6亿元。
尽管友宝在线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受疫情影响,但是亏损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了解,友宝在线全覆盖了机器购置、场地租金、机器维修和运营等环节,成本居高不下。而根据招股书,近三年友宝在线的销售及分销成本分别为10.83亿元、10.77亿元和11.56亿元,2023年上半年支出已高达5.45亿元。
另外,友宝在线的点位开发费用也并不低,招股书显示,近年友宝在线在这一块的成本占到总收入的超23%,这种点位开发费用与一般出租房的房租无异,同时无人售货对互联网运营系统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大笔的费用支出。
盈利能力不足的背后,是友宝在线平台的毛利率虽高,但是净利率却严重偏低。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友宝在线的毛利率分别为48.7%、29.4%、41.1%和42.7%,并不算低;但是与之对应的,经调整的净利润率只有1.5%、-51.2%、-6.4%和-10.4%,相对较低。
由此可见,在本地生活服务巨头、即时零售、外卖平台等的挤压下,原本有着很大想象空间的互联网+无人售货机模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尴尬。而且,无人售货服务不仅市场需求小,而且业务流程长、资产重,因此难以盈利也便成了友宝在线最大的发展问题。而当无人零售不香了,友宝在线也被市场从理想拉回了现实,煎熬中度日也在所难免。
一波三折冲击IPO,上市恐难成为“解药”
很多创业者都将融资、上市视为公司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过,创立之初不乏资本支持的友宝在线,先后屡次冲击IPO谋求上市,或许是因为资本接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为了“续命”而已。
据了解,在友宝在线创立之初,其凭借新零售概念,以及王滨在创投圈的声望,很快就成为资本的宠儿,多家明星资本为其加油助力。
资料显示,2011年,友宝的创业班底正式组建。成员包括现友宝在线董事长王滨、银泰投资的沈国军和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
而2019年8月,友宝在线再度宣布完成16亿元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春华资本跟投,其中前者以增资形式向友宝在线注入12亿元,此番合作扩充了友宝在线的资金流,同时也加强了公司与蚂蚁集团的新零售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上市前,友宝在线先后经历了15次融资、4次冲击IPO。由此可见,友宝在线在开拓市场时,有多么“烧钱”。然而,轮番的资本助力,似乎并没有解决友宝在线的盈利难题。甚至在上市以后,友宝在线如何获得投资者的支持,也是一个未知数。
要知道,此前的2016年2月,友宝在线曾尝试登陆新三板。但是对于其以什么类型的企业上市,王滨都自认为非常“尴尬”。正如王滨所言:“我们上新三板,都不知道怎么定义,定零售行业的话,肯定估值不会高;定互联网行业,人家又说你不像。”
实际上,作为无人零售赛道的玩家,友宝在线并不孤独。例如,早年阿里巴巴就曾上线无人超市,但是在亏损40亿元后宣布失败。而且,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大陆的无人零售市场极为分散,2022年以商品总额计的前五大营运商共计的市场份额仅为16.3%。
不过,虽然无人零售行业的玩家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随着人们的新鲜感褪去,被资本催熟的无人零售风口也迎来了残酷洗牌期。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猩便利、七只考拉等头部企业纷纷传出了裁员、倒闭、撤点等负面消息。
这些玩家纷纷倒下,也与零售行业的竞争激烈有关。例如,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接近1750万家经营范围包含“商品零售、商品批发、百货”,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其中,零售企业数量为56.02万家,占比约为97.71%。
由此可见,当友宝在线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即使有资本加持,友宝在线未来能走多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如今借力资本成功上市,恐怕也并非其实现净利润转正的“解药”。
营收过于单一,或成友宝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友宝在线的盈利能力堪忧,还与其过于依赖基于无人售货机的零售业务有关。
从友宝在线的业务结构来看,主要有无人零售、广告及系统支援服务、商品批发、自动售货机销售及租赁,以及其他业务。但是,最为核心的无人零售业务,整体收入占比接近80%。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友宝在线无人零售业务收入分别为15.4亿、13.4亿、19.2亿、19.7亿,基本停止增长。2023年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9.87亿,同比增长8.1%。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对比历年数据,友宝在线单年最高净利润率是2017年的5.53%。也就是说,按照这个净利润,友宝一年实现营收20亿,净利润也只有3000万元左右,其盈利水平之低,可想而知。
实际上,友宝在线也不甘于只是在一些黄金地带摆上无人售货机卖货,也曾推出独特的“合伙人制度”,而这个机制核心就是通过类加盟方式,合伙人提供点位或者参与投资,友宝在线负责后期运营,从该点位的销售额中提升20-30%。
通过这种方式,友宝也快速发展了大量合伙人点位,并降低了友宝在线的前期投资压力,加速了其营收规模的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在2019-2021年这3年,合伙人点位数量快速增长,分别超过1万、4万、7万个点位,占友宝在线总点位数量的13.47%、52.99%、69.57%。而合伙人模式的收入,占同期友宝在线无人零售收入的16.3%、 57.0%、77.2%。
与此同时,友宝在线还曾收购友唱M-bar,进军迷你KTV市场,试图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截至2022年9月30日,友宝在线在直营模式下共有1998个迷你KTV,在加盟模式下共有约1640个迷你KTV,遍布中国大陆289个城市。
只是,事实证明,在传统KTV已经大面积覆盖主流需求后,迷你KTV只能覆盖一些长尾消费场景,终究是一种碎片化的需求,甚至与无人售货机一样,存在消费频率与复购率双低的现实问题。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友宝在线迷你KTV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分别为66.9%、-490.2%、19.3%,其盈利水平同样忽高忽低、如同坐过山车。甚至,在如今多元化自动售货机逐渐退潮后,迷你KTV业务不仅没有给友宝在线走出盈利困境,还给其造成了商誉减值。
站点规模难增长,友宝在线还有多少可能性?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友宝在线基于无人售货场景所推出的商业模式,终究还是走进了一条只能拼点位规模、却难以实现正向盈利的“死胡同”。
虽然随着友宝在线点位数量继续增加,能够因为规模效应覆盖掉一些运营成本,但是何时能够让其投入产出达到平衡,尚未可知。由此,也势必将导致友宝在线的营收单一问题难以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友宝在线的点位数量并没有一直保持原有的增势,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相比2022年9月30日时的8.75万个网络点位数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短短9个月时间,友宝在线点位数锐减2.5万余个,下降比例达到29.32%,同时也永久撤销了131个城市的业务。
这也意味着,友宝在线的点位规模即将达到瓶颈,而在其网点数量不再增长而营亏又尚未达到平衡时,友宝在线未来依靠何种收入来实现局势的逆转?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友宝在线重资产模式的弊端将会进一步显现。而其在二级资本市场将会面临什么考验,未来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依然值得关注。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