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前百度首席科学家、谷歌大脑创始人、人工智能界的权威吴恩达公开了自己的深度学习系列课程DeepLearning. ai(《机器学习》课程)。这门课程发布于全球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上。这是吴恩达在2012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的在线课程教育(MOOC)网站。
在加入3年后,2017年3月吴恩达最终选择离开百度。全球媒体和业界都对这位人工智能业界顶尖人才加入何方阵营非常感兴趣。很多人猜测他可能会加入妻子所在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drive.ai。最终答案揭晓,吴恩达选择回归在线教育,扛起了人工智能界“全球导师”的大旗。
百度与“创造者”与“管理者”
拥有一张华人面孔的Andrew Ng(吴恩达)是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领域全球最权威的学者之一。他和Google深度学习负责人杰弗里·辛顿、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Yann LeCun、约书亚·本吉奥(Joshua Bengio)被并称为“四大金刚”。
这位“技术大神”高高瘦瘦,面容憨厚,笑起来有种孩子的天真,自带“导师”光环。他是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谷歌大脑(Google Brain)的创始人,帮助谷歌大脑实现了猫脸识别(Google cat)的重大突破,奠定了谷歌在人工智界的领先地位。
2014年,吴恩达在李彦宏和余凯的力邀之下入职百度,成为百度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和百度大脑计划(Baidu Brain)。
吴恩达立刻被视为百度在硅谷和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人物。据说百度发出内部信的当天,六位人工智能专家通过邮件表达了加入百度的意向。而这些人都是百度觊觎已久却挖角失败的人。此后,吴恩达带领的百度研究院团队迅速扩大,最终达到1300多人。这些人和吴恩达一起搭建了百度的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学习的材料。材料越多,人工智能也就越“聪明”。在全球范围,Google、Facebook、Microsoft、Amazon、BAT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企业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导者。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吴恩达曾特别强调了百度“数据丰富且计算能力世界一流,在硬件方面也舍得投入”。
这场双方都非常重视的合作,最终却以吴恩达毫无征兆的离职收尾。这是百度近几年人才流失的最大事件,但却不是没有征兆。 Adam Coates、余凯、吴韧、倪凯、顾嘉唯等研究院顶尖人才离开,也让人不禁疑问:究竟是为什么?
腾讯科技韩依民发表的文章——《还原百度AI派系之争:吴恩达出局,马东敏陆奇定胜负》指出,这是百度内部搜索和研究院两大派系斗争的结果。百度搜索的数据并不向百度研究院开放。数据是研究、发展人工智能及应用的基础,得不到百度搜索大数据的支持,百度研究院很难产出实际成果。
新任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成为焦点。入职前任微软“三大藩主”之一的陆奇,被微软CEO斯蒂芬·鲍尔默评价为“业界非常罕见的奇才”。相对于吴恩达学术型人才的评价,陆奇被评价为兼具人工智能专业和商业管理两方面的卓越才能,是无可置疑的管理型人才,而且“非常勤奋”——简称为“工作狂”。
对于“All in AI”的百度,吴恩达的离开肯定是一大损失,但在目前百度“断臂求生”,需要先解决燃眉之急。因此,陆奇制定了“主航道和护城河“计划,为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提供坚定的支持,对其它业务坚决”关停并转“。
而吴恩达则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创造者”的角色。而在人工智能发展前期,“创造者”的角色更加让人心潮澎湃。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技术爆炸将会诞生在谁的手中。
“全球导师”:创造AI驱动的未来
未来AI将是新电力”、 ”建立AI 驱动型的社会“、“即使像谷歌和百度这样的公司也无法覆盖人工智能的全部”——这三句是吴恩达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离开百度的公开信中,吴恩达在最后强调,AI的潜力远远大于其对技术公司的影响。“他还分析,如果这一设想是对的,全世界就需要数百万具备深度学习知识的人。
这就是吴恩达眼中的未来世界。因此,吴恩达因此也选择教育作为建立这一“理想国”的重要途径。
2012年吴恩达和联合创建了在线课程教育(MOOC)网站。而吴恩达的Machine Learning from Stanford是平台上最经典的课程之一,迄今已有超过 180 万人参加。课程深入浅出、简洁易懂,即使没有计算机和编程背景的人也能听懂。全球数之不尽的机器学习爱好者因此受益或“入行”,更多的研究者可以获得最前沿的资料,并进行开放性的合作。
deeplearning.ai是这门课程的延伸,致力于让更多人获得有关机器学习的系统知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卷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的基础知识,并在吴恩达及助教的指导下,对深度学习进行模拟,为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做好准备。
通过这种方式,吴恩达也成为了人工智能爱好者的“全球导师”——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热爱。
这一方式也造福了中国的广大学子。据统计,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仅为190万,而中国国内相关人才的数量刚刚超过5万,大量学习者求助于在线教育课(MOOC)。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吴恩达在参与2014年的一在线教育相关主题论坛时表示,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人来自中国。
在入职百度后,吴恩达用一年时间学会了用中文流利演讲。在最近发布的招聘启事上,”每周工作70-90小时“、“普通话(中文)流利加分”赫然在招聘条件中。很显然,百度的工作经历对吴恩达不是没有影响的。他仍然可以是一座桥梁,一种思考,或是说本身就代表了无限的机会。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如今人工智能全球竞赛兴起。中国BAT无疑是这一战场的主力。很多业界大牛毫不讳言,人工智能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顶尖学术人才而言,开放的生态,学术的分享,富有建树的交流,对于创新来说非常重要。
相对于美国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国企业的竞争氛围无疑更重一些。这一点是否有利于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而对于企业来说,又如何权衡两者的重要性?这一关键问题需要更多人才来共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