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交通卡、身份证、社保卡…这些都可以“塞”进手机里,未来可能真的不需要钱包了。“随着智慧终端的发展,将来会给这个世界节省非常多的做钱包的牛皮。”张平安开了一个玩笑。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现代金融,移动互联的赋能无疑会是现代金融的黄金机遇。
“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并支撑了传统金融的移动互联网化,有助于建立绿色安全的金融环境,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助力普惠金融实现,让金融服务更好地连接到终端用户。”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与金融论坛”上,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在他看来,技术给金融带来的变化是数字化和全场景化,而移动终端已开始承担新的使命,并成为移动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手机替代了钱包但并非替代金融,技术对于金融是赋能而不是颠覆,而作为技术推动者华为,与金融机构是合作而非竞争。
细细想来,在移动金融迅猛生长,但频发信任危机的今天,一家够实力的硬件厂商的参与,或者才是未来移动金融发展成熟的有效模式。
趋势:手机替代钱包正在发生,不是颠覆是升级
手机替代钱包当然不是玩笑,已经是事实。
过去几年在支付宝和腾讯的全力推动下,中国的移动支付迅速完成了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的阶段。同时,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支付宝和腾讯“心有忌惮”。从去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NFC技术的成熟,手机支付开始兴起,华为、小米、苹果、三星等企业纷纷开始加大力度。
虽然都叫移动支付,手机支付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模式不同,是将消费者的银行卡直接内置到手机内,用户消费的还是银行卡,只是形式上更加便捷。所以手机支付不是颠覆、挑战传统金融,而是以移动科技方式推动传统金融的移动互联网化,这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芥蒂”消失了。
“现在用手机作为我们日常的金融工具,做支付和金融的交易,是大家已经习惯的方法,所以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金融科技的承载体。”在张平安看来,随着移动通信革命和数字支付系统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在金融交易中扮演的角色将愈发重要,从消费支付、公交刷卡,到理财、保险、证券等交易,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来实现。
今年下半年以来,更加便捷的NFC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其中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华为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华为在2016年8月与中国银联、多家银行机构联合发布的Huawei Pay,目前已经与全国63家银行合作,实现手机一触闪付,国内1500多万台银联闪付POS机都支持Huawei Pay用户刷手机支付,能让更多用户享受便捷的NFC支付体验。同时,Huawei Pay支持北上广深等7个地域公共交通刷卡。华为还计划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包括卡包功能(门禁卡、优惠券、会员卡等集成)、车钥匙场景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Huawei Pay等手机支付进行刷卡交易,2017年前三季度,通过Huawei Pay进行刷卡交易的次数达到500万笔,而且随着手机、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发货量的不断增加,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移动支付的发展无疑帮助到普惠金融平台的建设。华为还在非洲、亚太等一些不发达地区提供移动金融解决方案,让转账、缴费、购物、存贷款和保险变得更加便捷。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支付生态,和电信公司及金融机构一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将金融科技推广普惠至更多地区,帮助相关地区的人们改善他们的生活,并通过使用数字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手机支付正在快速兴起,NFC迎来爆发期,带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手机支付无论是与传统的金融体系还是与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企业,全部都是合作的关系,而非替代的关系。移动支付进入到全新的阶段。
基础:为了安全,武装到芯片
金融的命脉是安全,这一点毫无争议。在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安全也成为行业和用户最关心的一环。
当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那么用户也开始有了新的困惑。在二维码支付走向全球的同时,最突显、困扰用户的是安全性问题。二维码支付存在着木马病毒、收款码偷梁换柱、付款码的截屏盗刷、社交带来电信诈骗隐患等诸多问题,让大众对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充满着顾虑。
NFC普及,手机逐渐成为移动支付和金融交易的重要工具,安全对于手机的依赖越来越重。张平安表示,作为移动金融重要的交易工具,终端的安全是移动金融风控的物理基础。手机安全芯片技术的成熟和支付保护能力的提升,基于终端硬件移动科技的发展以及软硬件的结合,都将满足金融产业不断提出的更高的安全要求,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正如张平安所说,安全是软硬结合才有可能实现,目前各个终端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提升硬件安全水平和基于终端的风险防控能力。
以华为为例,在硬件方面是武装到“芯片”。华为麒麟960、970芯片,内置安全模块,也就是 inSE,将eSE集成到主芯片当中,把安全模块嵌到50亿颗晶体内部,减少外部芯片间的物理连线,避免外置eSE芯片被暴力破解或者更换的可能,PoP的封装模式让入侵者无法进入芯片内部中去获取信息。
从软件来看,Huawei Pay 采用Token技术加密,不需要传递卡号、密码信息。同时,Huawei Pay获得来自央行和银联的双认证,并于近期打造和发布了手机U盾,真正实现了手机端的大额安全转账。
此外,在整个行业有一个新的认知: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难题。手机终端通过身份验证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识别等方式,都将更好地实现金融风险防控,满足金融产业不断提出的更高的安全需求。而同时,移动支付的场景越来越多,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监督机制,也将有效控制和调整风险。
未来:基于数字化的金融精准直达服务
“未来手机可以支持数十张卡甚至数百张卡,任何有需要用卡的地方都将用手机来解决。”张平安说道。
手机与钱包的功能则完全不同,表面看是将过去刷银行卡的动作变成手机支付,而背后是一切信息、一切行为的数字化。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手机可以变得“无限大”,银行卡、会员卡、身份证、公交卡,甚至各种电子凭证、电子认证都可以“塞”进手机里。
所以,手机正在摆脱支付“工具”属性,提供一系列服务来拓宽产品边界,占据用户金融服务和场景化生活服务入口。同时,智能手机作为用户离不开且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工具,未来也将成为人的数字助理。人们很多金融服务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了,去银行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少,这对国内现有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大趋势,由此也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张平安认为,从智能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跃进,所谓智慧生活,其中的核心还是通过学习为“人”提供各种智慧化场景服务,“AI服务,精准直达,未来将是各种业务智慧地服务于人的时代。”
所谓直达服务指的是未来用户在和数字世界、物理世界打交道的时候,通过一种主动服务化的交互实现对用户的服务直达,而不再是简单地把某种垂直应用装在手机上使用。这种直达服务会理解用户所处的场景和使用意图,从而直接提供终端用户所需服务。语音解锁在更安全的基础上,将使得金融服务更精准更个性地触达消费者,实现金融效率提升以及用户体验的升级。
也正因如此,华为长久以来布局的“芯-端-云”战略独占先机,华为以“端”来构筑全连接服务和全场景应用,使用自主的“芯”来打造流畅的操作体验和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构建服务“云”来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消费者很快就可以通过华为Mate 10,直接一键解锁ofo,将几分钟的支付时间缩短了到瞬间,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却是华为一系列动作的综合结果,移动端的支付安全,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及与ofo的跨界合作,都不可缺少。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金融数字化的推广,“科技赋能”让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更为紧密。新技术驱动金融新模式,新模式扩展又对新技术产生更大需求,互联网与金融持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现代金融方面的作用将开始显性化。
【结束语】
有人总喜欢将各个行业分为上半场、下半场。在懂懂笔记看来,如果一定要将移动支付分来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竞争、对抗,从传统金融机构那里抢份额,而下半场将是开放、合作、创造。
华为进入每一个行业都不算最早的,但是它进入每一个行业都会强调边界,强调自己的定位。进入手机支付,华为定位于技术提供商的角色,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合作、共同创新的关系。“开放共享,是未来数字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张平安说,华为希望和其他金融领域的企业和伙伴一起,围绕消费者体验,共建安全绿色金融生态,推动移动普惠金融的步伐快速前进,把更好的更安全的金融服务连接到每一个终端用户。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