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围棋的人有个习惯:面对空空的棋盘,在落下第一枚棋子之前,就要考虑怎样布局。围棋思维背后的博弈论,近年来广为商业世界所运用,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只有在复盘时才能领会其中奥妙。为什么?在激烈的商业搏杀中,太多人只注重短期结果,而缺乏战略定力。
2018年刚刚过去一个多月,文娱行业爆出很多大新闻,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和阿里系公司有关——阿里系入股万达电影搅动资本市场;优酷推出的网综《这!就是街舞》牵手天猫,未播先火吸金超过6亿;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深度参与《红海行动》等5部春节档大片的线上宣发,阿里旗下淘宝、支付宝两大超级APP开放入口全力支持淘票票。
这些新闻的背后,都少不了阿里电商和文娱两大板块应用的联动。在业内人士看来,优酷、阿里影业、天猫、淘宝、支付宝这些阿里系的“棋子”,正在支撑着阿里下一盘产业革新的大棋。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说过,阿里的布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棋局,落子之后,大家慢慢开始看到一些连接,这是一个过程,去探索我们共同向往但是充满未知的很多新的事物。
阿里大文娱成立之初,有人觉得这些业务脱离了阿里巴巴的主业,一年半过去了,阿里大文娱板块的战略作用开始逐渐显现。进入2018年,阿里大文娱与电商板块开始协同作战,“棋手”背后的意图也愈发清晰。
支付宝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应用,也是阿里系最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之一。
阿里对大文娱板块的定位,不是要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娱乐平台,而是“以基础设施赋能产业升级”为目标,发挥阿里在用户触达、内容产业化、商业化领域的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阿里大文娱板块和电商板块的基础设施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淘票票发起的春节电影嘉年华,和手机淘宝、支付宝的合作包含入口打通和线上营销两方面。手机淘宝、支付宝数亿活跃用户,入口的打通相当于把两者数亿用户都变成了淘票票的潜在用户,如此量级的流量红利独一无二。对于支付宝来说,丰富了消费支付场景的同时,增加用户打开支付宝APP的频次。
但淘票票与二者合作的意义远非用户导流那么简单,而是经过化学反应后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淘票票和手机淘宝、支付宝的合作,一方面是挖掘二者潜在的用户需求,在提升手机淘宝、支付宝用户价值的同时带动淘票票市场份额的上涨;另一方面,利用用户样本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宣发方绘制受众画像,精准找到投放对象,促进整体宣发效率的提升。
棋局之大,在于“局”。
淘票票春节档营销活动开始后不久,阿里和文投控股与万达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阿里、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的价格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阿里成为万达电影第二大股东。
阿里与万达联姻的背后,显然不仅仅是瞄准中国500多亿的电影票房市场。
在2017年,阿里最为重要的战略动作,无疑是持续积极进行新零售突破。阿里巴巴入股万达电影,标志着2018年新零售战略继续突破,正开始从零售向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其他行业跨界融合。
通过持股全国院线市场份额首位的万达电影,阿里大文娱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再次升级,今后电影相关数据打通、线上线下贯穿一体,将全面推进新零售战略的跨界融合发展。
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言,落子之后,慢慢开始看到一些连接。阿里正在进入到全产业聚力的新阶段,文化娱乐领域将成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新疆界。
事实上,阿里在大文娱领域的落子,有着一贯的逻辑,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才能看清。
2016年6月,阿里大文娱板块宣布成立,此后近一年半的时间,阿里大文娱都处在整合的第一阶段,直到去年第三季度才对外宣布第一阶段的整合基本完成。
在第一阶段的整合中,阿里大文娱一直在尝试让旗下的各个业务在生态集团的架构下有效互动。过去这一年的探索更多的集中在资源共享层面。
过去一年,以优酷、阿里影业两大主力出产文娱内容的业务为核心,UC、阿里音乐、阿里文学等其他文娱板块业务以及淘宝系业务平台的资源在大宣发中得到集中体现。包括影视剧同名小说、主题曲的同步,以“不要上淘宝搜白夜追凶”为代表的手机淘宝搜索功能在宣发中的应用等。
以往阿里大文娱内部、和阿里系其他平台的生态互动更多的体现在宣发资源的共享上,离真正的一加一大于二还有距离。
从今年开始,集团生态释放的双向性互惠互利的效应在优酷、阿里影业的业务上有了更多的体现。优酷、阿里影业、天猫、淘宝、支付宝的频频合作与互动,便是最新例证。
生态联动,这是阿里大文娱在过去一年说的最多的词。今年开始,生态共振频繁出现在各个业务中。从资源共享到互利共赢,生态联动到生态共振的升级转变显而易见。
如果把互联网时代的文娱产业当作一盘围棋,BAT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正进入中盘角逐。
阿里对大文娱板块的战略布局,已然占据先手,中盘考验的是一家企业的耐心和实力。
阿里巴巴肯定是一家会下棋的企业。1999年,马云撤出北京,回到杭州创立阿里巴巴。他唯一带走的,是一块围棋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