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得多”,伴随着这首魔性神曲的洗脑,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两年多时间狂揽三亿用户,成功让歌中所唱的“不管有事没事拼多多”照进了现实。
但就当朋友圈、微信群被拼多多强势“占领”之后,另一种声音也开始出现。在质疑者的认知中,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好货也肯定不会便宜,拼多多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更多的还是靠噱头取胜。
拥护者和质疑者两派截然不同的反应,不禁令众看客心生疑惑,各界纷纷认定传统电商红利已消失殆尽的背景之下,拼多多跳出三界外,成常人之不能成。现在回头来看,难道其杀手锏便宜买好货真就是一伪命题?若非如此,其又究竟是靠何两年多走完前辈十年的路?除了便宜买好货之外,拼多多还准备布局哪些领域?或许读完此文,各位就会和熊出墨请注意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判断。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逆势崛起背后的爆款逻辑
相比国内已有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入局时机可以说是晚到不能再晚,但这一晚辈小生却不甘于籍籍无名,自进场以来就丝毫不掩饰自己来势汹汹。如今,拼多多似乎已经找到了新的切口,实现了快速崛起。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9月,拼多多用户总数超过了1亿,月GMV超过10亿,日均订单突破100万单。这一迅猛之势,令不少电商同行为之侧目。因为在他们眼中,传统电商红利期已过,格局趋于稳固。
但拼多多似乎并未受此束缚,36氪给出的数据显示,2017年拼多多年GMV或超过1000亿,而此时拼多多仅成立两年多时间。要知道,这一目标的达成,拼多多的前辈淘宝用了五年,京东则用了十年。
“或许之前外界不是很明白GMV突破1000亿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对比阿里和京东之后,就不难发现拼多多的成长速度之快”,有业内人士向熊出墨请注意表示,尤其是在如今的环境之下,拼多多的增长态势更显得难能可贵。
近期,36氪再次爆料,拼多多今年年初的月GMV已经达到了400亿的规模。增长如此迅猛,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崛起在望的电商第三极,拼多多是如何切入电商领域搅乱这一池春水的?
首先要从拼多多的商业逻辑看起。扮演着中间平台的角色,拼多多一直努力做厂商与用户端的连接方。一方面解决传统工厂的痛点,另一方面去对接和反馈用户需求。通过平台选品和用户沉淀的消费数据对比,将数据和建议反馈给优质工厂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最终打造出一个爆款。
比如说在拼多多平台上有名的“纸巾双雄”,可心柔和植护,这两家就是针对消费者需求而定制产品最终成为爆款的典型案例。可心柔品牌下的“竹浆本色”就是一爆款单品,一上线就卖出了165万单。植护推出的小规格的定制产品,也拼出了320万单的成绩。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可心柔和植护这样的专业工厂,做10款商品和制作1款商品,在产能和成本上的开销有着极大的差别。遵循着爆款逻辑把SKU减少之后,整个工厂从原料、生产到包装的效率都能够得到提升。“拼多多以商品为颗粒度,单款商品能够卖到上百万单,统一规格之后各条产线就不会因为高停工率而影响整体的效率,这也能够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道。
如此一来,通过爆款商品模式,厂商更了解用户的需求所在并且能够不断反馈到设计、生产和流通环节,而用户则以超高性价比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商品。
当然,这只是“便宜买好货”的一部分,真正要实现,单靠打造爆款和定制商品还远远不够。因为想要最终给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价格低点低点再低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还需要进一步压缩。
压缩供应链成本促成便宜买好货
爆款逻辑之下,一头连着制造商,一头连着消费者,或许大家都已经看明白,拼多多想要走的是C2M模式。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至今业内也鲜有走C2M模式成功的先例,拼多多又是否能够去除中间流通的加价环节,将供应链成本压缩至最低?
对于这一点,达达向外界表示,拼多多是业内真正有可能实现C2M的平台之一。之所以有自信说出这句话,正是因为用户需求通过平台反向订购的过程之中,拼多多在供应链环节的优化和压缩,力求将这其中的链路缩短,成本降低。
还是以纸巾代工厂可心柔为例。作为一家拥有20多年资历的老牌代工厂,可心柔的在时代的进程之中迎来了自己新的挑战。那就是随着国内的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中国的世界工厂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最直接表现就是外贸出口订单的逐年减少。
这就迫使着部分在市场中已经处于弱势的中小规模老牌工厂从出口转向内销,另一方面,传统渠道的内销也并不容易。首先,线下渠道铺设需要从一线大城市一直到四五六线小城市,整个战线拉得十分之长;其次,进入商超渠道还面临着高昂入场费、高库存以及回款账期所困扰,这些都导致了整个渠道流通成本过高。
转型线上对于可心柔来说迫在眉睫。 相较于线下渠道,拼多多没有入场费,不收取佣金,渠道成本也就不复存在。这也就说到了拼多多和“拼工厂”之间的相互成就,除了可心柔和植护外,在全国多个产业带,拼多多都有优质的拼工厂与之进行合作。通过前文中所讲的打造爆款,商品源头的厂商能够与消费者直接接触,零渠道成本下直接把商品推给消费者。
商品推给消费者之后,他们发现用户们对于性价比十分追捧,“觉得大张纸巾浪费”,于是便在拼多多建议下设计出了180mmX122mm的小规格竹浆本色抽纸。由此来看,爆款定制和C2M缺一不可,相互作用才能在产品与成本中取得平衡。
除了渠道成本,物流、库存等成本也要继续压缩,这样才能够把节省下来的部分让利给消费者。物流方面,可心柔的电商负责人吴立营表示,自从将生产线迁移到原材料供应商理文集团的园区内,整体的运输成本从此前300元/吨直线下降到了8元包邮。而库存方面,随着拼多多大数据和运营经验的积累,在特定的季节、活动周期之内,商家对应备货量的预测也越来越准,以此来指导生产端做好合理的生产和备货。
彻底压缩供应链的成本之后,方才有了拼多多平台之上定价29.9元,每包只赚3分钱的爆款纸巾。这个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也相当有诱惑力,这款产品很快就引爆市场。拼多多给出的数据显示,可心柔商品在首页登上较好的推荐位置之后,当天就做到了300万单。尽管单件商品利润低,但对于品牌来说,在规模效应之下,薄利多销依旧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把商品的成本和毛利压缩到极致,这是传统电商平台做不到的,也是C2M模式的重中之重”,有电商从业人士告诉熊出墨请注意,市面上走C2M这条路的电商平台,如果不能像拼多多这样打造爆款,通过规模化量产来解决问题,每单只赚3分钱也能保证商家的收益,那么其距离便宜买好货的终极目标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具有普惠意义的消费升级
便宜买好货这一众多消费者的梦想在拼多多平台上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也有声音传出,拼多多模式下的消费行为似乎与当下的消费升级大潮相悖,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分析,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消费升级并非单纯是指购买商品的价格的上升。如果把买更贵的东西作为判断标准,与之对应的应该是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这种情况之下,虽然消费者买的东西上了一个阶梯,但是其消费观念依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况且,就国内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如何花更少的钱买到可靠的商品才是最广泛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国家统计局于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指出2017年,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中位数22408元。平均到每个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1867元。
在不足2000元的可支配空间之内,一味追求价格偏高的国外品牌、轻奢品牌的消费升级,很明显并不是普遍适用。相应地,不以金额取胜的消费观念的升级就显得更为必要,而拼多多恰好能够在这一升级过程之中起到推动作用,这则得益于拼多多压低价格之后又在质量层面所进行的把关。
“从工场的入驻这一关开始,拼多多就有着严格的质量管控”,拼多多平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熊出墨请注意,平台对于爆款商品会进行重点巡检,不合格的店铺将会被严肃处理。并且制定了“劣一赔三”的惩罚制度,如果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将按照最高三倍的标准,锁定过去9个月的订单,赔付给消费者。
除了平台自身监管之外,拼多多还联合了中国检验集团,天祥集团等第三方机构,在半年多的时间中主动抽检了1.13万件商品,检测了标识标志、甲醛含量、外观材质、耐冲击性能等52个项目。能够通过这些检测项目,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才能够真正做到竞价又竞质,推动整个全民消费升级的进程,这也是其最根本的竞争力所在。
消费者端的消费升级之外,拼多多在产业链端所进行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被视为“消费升级”。而在平台的带动之下,平台上的商家也在积极进行着相关的改进。比如说植护品牌的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不能够满足其需求之时,自建物流就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这也是大量的消费者需求之下倒逼的结果。而随着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进程的继续,相信拼多多和商家都会做出更多这方面的工作。
至此,相信各位对于便宜是否能够买到好货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答案。而七大姑八大姨疯狂推崇的拼多多,也并非只是把商品价格给压了下来这么简单,背后还有着诸多门道。虽说拼多多距离成为独角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过程中也少不了品控及服务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商江湖之中,拼多多已经实现了破局崛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作者: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