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熊出墨请注意
传说中的滴滴帮你打人、帮你打牌、帮你打call没有变为现实,但“打饭”这个事却忽儿的一下来到眼前,成为一种神一样的存在。
4月9日当天,无锡商户通过滴滴接到了33.4次万次订单,市民们惊奇地感受到了“小橙车”滴滴送外卖的画面,也开始在脑子里留下了最初印象。
6:01,迎着清晨的曙光,身穿滴滴标志色橙色外衣的骑手杨先生接到用户在古早日月村下单的一份早餐并完成了配送,这是滴滴外卖无锡正式开城的第一份订单。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滴滴外卖?给我们懒人送饭的队伍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呀”在无锡一家写字楼里上班的尹小姐这样评价初次收到滴滴外卖时的感觉。
那么,滴滴外卖开城的首站为何选择无锡这样一个二线以外的城市?
“是因为我们无锡人好吃懒做吗?要不然为何第一天就能拿下33.4万的订单?要知道过去可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这个数字的……”无锡人心中都有一丝这样的困惑,竟然成为当日的热点话题之一。
从网上流行的不同版本段子来看,滴滴外卖开城首站选择了无锡,显然还有另一层的“深意”——无锡是美团外卖业绩最好的城市之一,滴滴迎难而上,恰好想从最难的地方入手,测试一下自己的实力,并以此来判断自己未来的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滴滴随后发布的官方声明,解读则显得非常“官方”:外卖是滴滴在创造用户价值上的一次尝试,这次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绩,验证了市场旺盛的需求,滴滴出行用户和外卖用户的高度重合,以及在产品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的是什么?过去滴滴的主要场景是“运送人”,而现在要转移到“运送物”上来,反正都是运输嘛,运什么不一样?与运送不会说话少有纠纷的“物”相比起来,之前的运送“人”难道不是更难么?在滴滴看来,最难的我都能做到老大,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而要说起这个“运”字的内涵,滴滴认为自己有着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来滴滴已经搭建了高效智能的运输服务网络,外卖平台的上线则是这一服务网络的延展。滴滴希望将经验和先进算法技术,在外卖业务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听起来如此官方的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滴滴做外卖不是闹着玩,是真的看中了这块市场。再者,滴滴也不是为了反击谁,吃瓜群众们不要对号入座,我们可没有任何假想敌!
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最牛的战争或许也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当美团大张旗鼓的进入滴滴的打车主战场,滴滴随后杀入外卖领域举动曾经被业界评论不断“娱乐化”传播——这像极了两个在沙滩上互相扔泥巴的熊孩子,你踩坏了我堆起来的城堡,那我也去踩你的……
真实的商战不会这么简单。事实上滴滴也一直在透露这样的信号:自己做外卖是自身技术优势的重复利用,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实力评估和市场判断。外卖服务在线下餐饮零售业的渗透率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这个市场充满了挑战和机会,光有其他几家显然还吃不完吃不光,滴滴认为自己可以抢一块肥肉下来。
据悉,滴滴很早就引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并开始在云端建立一个基于交通数据的人工智能大脑——滴滴大脑。比如在拼车领域,滴滴就通过持续升级顺路模型,大大提高了车辆座位资源的利用率。那么外卖领域其实也一样,都是无数个A点到B点的复杂计算,外卖领域需要的订单智能匹配、运力调度和供需预测等技术,同滴滴此前的经验基本吻合。
让滴滴自信心爆棚的还有海外的生动案例。UberEats已经获得巨大成功,证明从出行领域切入外卖的成功几率很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UberEats已经在全球45个城市盈利,公司还计划在欧洲、中东、非洲共计280亿美金的外卖市场中拓展业务,进入100个新城市。Uber官方公开表示,进入外卖领域比想象中成功的多,获得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另一个角度,从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外卖市场确实空间相当大,距离饱和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占据市场份额超过94%,但外卖市场整体渗透率仍然很低。餐饮外卖领域覆盖的用户规模占全网活跃网民的比例不过8%。
“再来十个外卖平台也照样容得下!”业内人士给出这样的判断,与滴滴做法不谋而合。
既然国外的薯条热狗和披萨的单调组合都能让懒人们乐于频繁的叫外卖,有世界美食中心之称的中国城市没有理由需求不旺盛呀?在滴滴看来,可以拓展的空间比预想的大得多,那还争什么,一起做呗!
出行是刚需,但是否高频则因人而异。而对于吃饭这一行为来说,没有哪个互联网用户不是既刚需又高频,只不过要看你平台能否为我们提供又快又好又省又全的服务。从应用场景上来看,滴滴年轻、便捷、灵活、接地气、人性化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滴滴后续推出的打饭、打人、打CALL业务,或许也就都成为用户很容易接受的行为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和移动互联网基因的滴滴,只要将之前的经验运用得当,并且继续将用户价值放到第一位,滴滴未来想象空间太丰富,很多都可以去尝试。
换句话说:市场那么大,为什么要整天打来打去的呢?成为用户心中的第一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