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成为互联网行业和资本市场一大看点。从目前的体量来看,美团将是港股近十年来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而且在市值和增长上也有很大想象空间。
IPO在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窥和审视美团的机会。美团如何成为了现在的美团,以及未来的美团会是什么样子?
构建全场景覆盖的需求闭环
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和线下的距离被最大程度的抹平,无缝连接、无缝切换的生活服务不仅仅变得更有效率,也让所处其中的平台在马太效应下,要么领跑,要么被末位淘汰。这一点,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合并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尽管合并后百度外卖还保持独立运营,但是目前来看,相对于奋起直追美团的时候,已经明显被边缘化。
其实,百度外卖的“境遇”为行业提了个醒,在生活服务领域,过于垂直聚焦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生活服务真正的想象空间在于全场景、在于横向的一站式需求的满足,比如用户周末去看电影,可能会先打车前往、再吃点东西,然后观影,打道回府时也会再打车,而晚上的宵夜可能就再通过外卖来解决。如此场景中,其实美团都切入了,在用户越来越懒的消费行为趋势下,一个美团就可以解决多个场景需求的模式,相比于让用户在不同的APP平台切换,更有效率,也让用户更省心。
这就是跨场景的需求闭环的力量。用户每天都会和平台发生消费关系,某种程度上,这种全场景需求闭环,带给用户的是管家式的服务体验,无形中也提升了美团在生活服务大领域的竞争力。招股书数据显示,美团交易金额近年来增长迅速,由2015年的1,610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370亿元,增加46.8%,并于2017年进一步增加51.0%至3,570亿元。2017年,美团的餐饮外卖服务的年度交易金额为1,710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年度交易金额达1,580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美团的场景需求闭环,对其营收是有较大助益的,比单做外卖的饿了么更有想象空间。其实,相对于饿了么,美团做外卖业务其实不算早,属于后来者,但是美团能在外卖市场后来居上,正是这种场景需求闭环的助力所在。招股书显示,2018年美团单日外卖交易笔数超过2,100万笔。自2015年至2016年,美团日均餐饮外卖交易笔数从170万笔提升至430万笔,在2017年进一步提升至1,120万笔。
在外卖业务之外,2017年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也都有突出表现。到店业务方面,据招股书披露,按2017年交易金额计,美团经营着中国最大的到店餐饮服务平台。酒店业务上,2017年美团平台上预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共计约2.05亿,较2016年增长56%,并创下单日国内酒店预订间夜量157万的记录。旅游业务上,仅2017年,美团就售出约9,700万张国内景点门票。
由此来看,美团的上述业务都做到了行业的前列,如果只是其中某一个业务线做得好,其实还不算真的好。美团的想象力,正是在于其日趋拓展的场景需求闭环,无论是外卖还是到店,亦或是刚刚涉足的新业务,用户是愿意将时间和消费需求通过美团予以实现,而这种消费需求在全网而言是有限的。用户选择了美团,这自然会减少其他同类平台的交易行为的发生,如此,美团像一个大磁铁,每天将强相关甚至说一般相关的生活服务场景吸引到一起,通过旗下的相关业务予以需求满足。用户养成的这种习惯,其实是最可怕的,一时半会不可能有后来者接管。这让美团从用户忠诚度、用户粘性上占得优势,并通过布局出行等,将这种优势以流量赋能、资源赋能的方式,持续的扩散出去,将闭环半径做的更大,疆域日趋拓展,这样的不断渗透的全场景模式,成就了美团的现在,也让美团的未来更加期待。
技术驱动生态建设
美团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位为“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懂懂笔记认为,美团实际上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科技公司,也就是招股书中所说的:用科技连接消费者和商家。
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背后却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仅以外卖业务为例,美团就开发了一个专有实时智能调度系统,作为配送骑手的“超级大脑”。在 AI技术的支撑下,美团的智能调度系统能根据配送员的实时位置进行订单的最优匹配,日常高时段每小时执行约 29 亿次的路径规划算法,并能在平均 55.2 毫秒内计算出 97% 的最优配送路线。29亿次、55.2毫秒,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美团的真正技术实力。
技术,实际上才是美团构建生态的水电煤。如美团搭建的标准化的核心基础设施环境中,就包括了以服务为中心的基础设施(「SOA」)、服务治理框架、各种中间件(如 Key-Value)、各种研发工具(如部署系统)及数据基础设施(如 Hadoop 集群)。由此来看,美团实际上远远不止是我们在用户端看到的那个到店、外卖这样简单的美团,而是以技术为水电煤基础设施,为整体的业务提供支撑。
而在水电煤和每日海量的订单、交易大数据的化学反应,则是让美团以技术算法能更深度的连接商户与用户,洞察和理解用户需求,精确的赋能商户,从而让整个美团实现生态级的运转。在这背后,则是美团的持续高研发投入和技术团队的建设。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美团分别产生研发开支12亿元、24亿元及36亿元。此外,美团亦将继续将大量资源投向技术基础设施的扩充及完善,以支持业务增长。而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之高也超乎懂懂笔记想象: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团的研发人员为10343人,占全体员工的比例超五分之一。
其实,技术驱动的生态,正是美团更大的想象空间所在。一方面,技术+大数据能赋能商家,如招股书所言,美团有针对性的营销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协助商家更加高效地获取客户,其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助于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使他们能够更加智能而高效地开展运营。另一方面,则是能藉此提高用户使用美团达成需求满足的效率。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大数据的加持下,美团还能进行业务品类研判,适时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新品类的服务。
如此,美团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其实和BAT相似,一如阿里虽然是电商做得好,但深层次来看也是一家技术公司。腾讯虽然社交、游戏业务强劲,但背后也是技术予以支撑的。美团也是如此,表面上是一家生活服务电商,但真正的优势却是技术、算法、大数据。这让美团基于技术所构建的生态,一头是用户、一头是商家,在这个人与服务的连接中,不仅仅是可以交叉销售各类其他服务种类(例如酒店及旅游预订)以及许多其他生活服务,而且,美团所提供的服务及平台的商家越多,则可供消费者的选择亦会增加,平台的消费者越多,则商家可进行的潜在交易亦会增加,从而形成互利的良性循环。这正是美团的生态效应所在,在场景需求的闭环中,生态由里及外、由浅入深,扎根生活服务,但也会跳出生活服务做更多可能的事情,正所谓技术是伟大的、不设限的,无论是Google、Facebook还是BAT、美团,都是如此。
价值前景,不只是吃好、活好这么简单
有场景、有生态,美团的价值前景也值得期待。从营收来看,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团的营业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
亏损收窄也是一个看点。据招股书显示,美团经调整亏损净额持续收窄,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8.5亿元,三年内亏损减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和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图等公司一样,美团也存在由于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而带来的“非经营性亏损”。因此在排除以上相关的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亏损净额”更具有价值。
懂懂笔记认为,美团尽管以“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为使命,但是美团的未来价值不仅仅局限在吃和生活更好上,尽管吃是美团的基石,生活服务是美团的边界,但是如果仅仅将美团局限在其中,也不合适。因为,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腾讯不只是社交,网易不只是游戏,阿里不只是电商,美团在做好吃、生活服务的基础上,其实也完全有实力去做更大范围的事情。尽管如果是作为一家生活服务平台,去涉足游戏这样的品类会很突兀,但是相关的业务上其实是可以拓展的。
比如,美团外卖基于其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已经有美团超市、跑腿、送药上门等相关业务,但是这并非全部的想象力。利用这套配送体系,美团在新零售的战场上,也有想象空间。因为线上线下的融合浪潮下,考验一家公司的恰恰是技术、大数据以及物流配送能力这样的基础设施是否足够有优势,只要有优势,就可以玩转新业务,如小象生鲜。
整体来看,作为生活服务电商中的领跑者,美团是通过满足用户刚需、高频的场景需求,形成了闭环,并通过技术驱动下的生态释放网络效应。而无论是扣准消费者需求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平台价值,还是在商家端的多元解决方案和营销能力的加持,亦或是刚刚提到的同城即时配送能力,美团从小做起,逐步做大、做深、做透,这个过程成就了美团今天的成功,但IPO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美团势必会在连接人与服务上,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多服务和解决方案,甚至会催生更多以技术创新驱动的新物种,这才是美团商业价值的未来想象空间所在。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