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媒体的消息称,ofo再次被合作伙伴百世物流起诉,理由是拖欠2017年8月-11月的运输服务费用。在此之前,上海凤凰控股子公司凤凰自行车也因为欠款把ofo告上了法庭。另据媒体透露,截至9月1日,ofo拖欠了云鸟、德邦等多家物流供应商的土匪,总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一边是接连不断的欠款诉讼,一边是ofo要倒闭的传闻。秋天已至,冬天即将来临,共享单车将迎来订单大幅下滑的寒冬。毋庸置疑,ofo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走进死胡同的ofo
去年的此时,共享单车还是资本的宠儿。在酷骑、小蓝等共享单车平台相继倒闭后,敏锐的资本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至此,融资的大门对共享单车行业关闭。在合并谈判无果后,摩拜卖身美团,ofo继续坚持独立发展的路线。
失去了资本的后援,ofo迎来了最难难的时刻。先是关闭了海外业务,尔后是大面积裁员,但这难以让ofo从困局中突围。不可否认,今年3月份ofo拿到了一笔8.66亿美元的融资,这可以说是一笔救命钱。现在看来,8亿多美元的巨款只是帮ofo续命,难以拯救游走在死亡边缘的ofo。
高昂的运营成本,是ofo最大的硬伤。《财新》杂志的报道称,到今年5月中旬,ofo单月成本就高达2.5亿元,其中运维成本1.3亿元,费用1.2亿元。按照这一数字来计算,今年3月拿到的8.66亿美元融资,折合人民币不到60亿元。扣除此前抵押向阿里拿到的17.7亿元欠款,拿到的60亿元融资到ofo口袋里不过40亿元左右。
到了今年5月份,有媒体爆料称ofo账面资金只有6亿元。一些用户反馈称,ofo的押金已经无法退出来。如果再没有资金进来,ofo或许真的弹尽粮绝了。此外,凤凰自行车、德邦物流和百世物流等合作伙伴纷纷起诉讨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来,ofo的资金链随时会崩溃。
面对传言,ofo官方态度坚决的表示平台运营正常。殊不知,坚决的态度已经无法掩饰资金链紧张的残酷现实。从拒绝与摩拜合并,到拒绝滴滴和阿里的收购,ofo已经走进了一个进退两难的死胡同。
独立发展理念害了ofo
一轮残酷的洗牌过后,ofo与摩拜能够生存下来,这得益于资本的支持。现在看来,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ofo,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戴威坚持独立发展的理念,把ofo逼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只要有充裕的资金,ofo完全可以走出困境。遗憾的是,现在谁乐意给ofo投资,因为没有造血能力的ofo俨然就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美团收购摩拜,是为了与外卖、团购等业务进行连接,给资本讲一个美好的故事。也就是说,ofo要想真正解套,只有卖身这一条路可走了。8月初,坊间流传滴滴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fo,结果遭到了拒绝。另据投行业内人士透露,阿里也有意收购ofo,与腾讯系的摩拜竞争。
显然,ofo并不缺买家。只要ofo乐意卖身,相信滴滴和阿里都会接盘,尤其是滴滴。众所周知,在网约车领域一骑绝尘的滴滴,迫切需要共享单车业务来提升估值,补齐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为此,滴滴先是复活了小蓝单车,尔后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青桔单车。同样,阿里也需要一个与摩拜规模相当的共享单车平台,与腾讯抢夺移动支付的流量入口,ofo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虽说ofo是滴滴和阿里垂涎的一块肥肉,但不代表ofo在这场收购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滴滴来说,ofo最大的价值,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拥有投放权。在监管政策出台后,很多地区已经禁止新增共享单车。如果收购了ofo,滴滴的共享单车业务在很多地区就不会再受到监管政策的限制。同样,一直扶植哈罗单车的阿里,也是看中了ofo在很多城市的运营资质。
不愁买家,并不意味着ofo能够卖个好价钱,戴威的谋略与老谋深算的滴滴和阿里相比,仍旧显得非常稚嫩。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说,拖得越久,滴滴和阿里收购的成本越低。所以,如果ofo的戴威仍旧坚持独立发展的话,ofo最后卖个白菜价是必然的。从这一角度来看,独立发展的理论,或许才是害死ofo的一味毒药。
写在最后:业务关闭,裁员,供应商欠款,接连不断的诉讼,ofo已经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在资本不看好共享单车行业的当下,ofo要想彻底摆脱困境,卖身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以肯定的是,拖得越久,ofo估值就会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