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2月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上市的华米科技又有了新动作。
9月17日,华米科技在北京举行了它的年度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被认为是:继苹果秋季发布会以后,科技圈内少数值得关注的大事之一。
华米科技是小米手环的缔造者,也是小米生态链中技术和研发实力最强的公司,并且也是第一家上市的公司。仅2017年前9个月的时间,华米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就达到了1160万台,超出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而统合2017年的业绩,放在全球来看,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穿戴品牌,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智能穿戴行业巨头。
因而华米科技的年度新品发布会,对于行业而言,既是会影响明年整个智能穿戴行业的大事,亦可看作是2018-2019年智能穿戴行业的一大风向标。因而对于这次新品发布,华米自身也是非常重视,邀请了国内非常多重量级的kol,并邀请了30余家直播平台对会议进行直播,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倪叔本人也有幸在现场观摩了此次新品发布,与媒体端的精心安排相匹配的是发布内容上的诚意满满,整整4个小时的新品发布,华米科技在一口气发布了3款新品:售价为799元的AMAZFIT 智能手表、699元的AMAZFIT 米动健康手环1S,以及全球智能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
华米科技在原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产品线之上发布新品,本身就属于意料之中,但突然从C端产品到B端芯片,确实是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迅速就引发了外界对其芯片产品的关注。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黄山1号芯片,是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这颗芯片基于RISC-V开发,并且集成了AON(AlwaysOn)模块控制器和神经网络加速模块。
RISC-V,是业内非常火热的、被认为是最适合IoT时代的芯片架构。
据公开信息显示,RISC-V 是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于2010年发起。与其它架构相比(如ARM等),RISC-V具有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易于扩展等特点,而且开放、免费,非常适合微小嵌入式系统,是最适合 IoT 时代的处理器架构。
对于“黄山1号“的发布,SiFive 首席架构师兼 RISC-V 基金会主席Krste Asanovic 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华米科技和SiFive的合作,将RISC-V技术带到人类的手腕上。”
此外,黄山1号还集成了AON(Always On)模块,不仅功耗低,还可以自动将传感器数据搬运到内部 SRAM之中,让数据存储性能更快、更稳定。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它集成了神经网络加速模块,能够本地化处理AI任务 —— 通过Heart Rate、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四大驱动引擎,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广泛应用在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中。
黄山1号获得前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博士的高度认可,而从实践角度来看,该芯片现在已经流片成功,预期会在2019年的上半年,通过华米的产品与消费者见面!
01
2017年1月2日,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在2017新年内部信上透露,公司成立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明年将发力可穿戴芯片的研发。
黄汪在内部信里说,经过今年一整年的准备,近日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这是由业内顶级专家带领的研发团队,实验室负责人工作了20年依然在一线亲自写核心代码。“我相信我们的人工智能团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在两年内必将成为业内顶尖的AI团队。”
黄汪表示,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不仅负责搭建华米在云端运动及健康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平台,还将与第三方合作,主导研发华米的第一颗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穿戴芯片。“我们的人工智能不是为了迎合资本和营销宣传,它有海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它只有深度融入到华米的大健康业务发挥作用,才能成为华米的一种新能力。”
20个月后的今天,黄汪兑现了他自己曾经的诺言,拿出了黄山1号芯片,打破了中国智能穿戴硬件多采用国外芯片的局面。
要知道,虽然随着这几年的智能穿戴设备大潮的兴起,国内有了大量的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在生产智能穿戴设备,但事实上这其中90%上的厂商依然使用的是国外的芯片,在核心技术层面乏陈可显。
华米科技作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智能穿戴品牌,如今推出自主研发的芯片,一方面从智能硬件制造的角度来说,芯片的自有,就表示不再受制于高通这样的产业链上游企业,大大提升起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效的为中国的智能穿戴行业树立了技术壁垒,有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黄山1号芯片采用的RISC-V结构,具备:简约、安全、可扩展,还开放免费等特点,也更有助于它和小米生态链的融合。
各种迹象显示,华米的重要合作伙伴和股东小米,也正在RISC-V上做各种布局。比如,前几天,小米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双方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以中天微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共同促进和加速 RISC-V 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
华米科技如果期望与小米接下来的各种新的智能硬件打通,比如用手表操控小米系智能家居硬件,用RISC-V那就更有必要了。
并且黄山1号,集成了神经网络加速模块,能够本地化处理AI任务,也有更有利于华米继续聚焦于运动和健康医疗服务的探索。
众所周知,一个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是由:主芯片,操作系统os,传感器,显示屏,无线连接芯片几个环节组成的。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穿戴品牌商,华米科技本身就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与专利成果,而随着此次黄山1号芯片的推出,其内部集成了:全球第一颗RISC-V开源指令集处理器,全球第一颗集成神经网络加速模块的处理器,全球第一颗集成AON(Always On)模块的控制器……使得华米科技补全了其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链条,进而围绕华米科技的智能穿戴形成一个像苹果一般的生态闭环。
在智能硬件行业,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苹果的真正优势在于自主芯片,而谷歌的优势在于开放的安卓系统,前者依靠掌握了硬件行业的核心资源形成商业闭环,而后者依靠软件的自由开放形成了自由开放的移动生态,两者都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成绩。
而此次随着黄山一号芯片的发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华米科技目前正在沿着‘研发+系统“的方向走向一个更高效,更便捷的未来。
02
2018年5月,在小米上市前夕,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发布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华米是谁,华米为什么而奋斗?》。
当谈到华米科技自身的定位时,他是这么说的:
从硬件上看,华米是一家以智能可穿戴为核心的设备公司;从数据来看,华米时一家人体生物及活动大数据公司;从服务上看,华米是一家聚焦于运动和健康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公司。
而有了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全球第二大智能穿戴品牌背后,一个更为立体的华米科技,而对于这家科技公司来说,未来持续支撑其发展的不只是其自身在产品技术层面的创新,还有更多来自于社会整体趋势的红利。
倪叔认为即使粗略来看,至少也有三重红利:
第一重,首先是智能穿戴硬件的普及狂潮。
2018年3月21日IDC发布报告称:2018年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329亿部,其中,智能手表占比将占到1/3。由于智能手表的价格相对较高,其将占到消费者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开支约2/3。
同时IDC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保持13.4%的年复合增长率,2020年出货量将达到2.194亿部。
这都意味着,未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前景不可估量未来将越来越普及,而以华米科技为代表的智能穿戴品牌商的产品出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017年的16000万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重,是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华米科技做运动手表/运动手环,所要获取的绝不只是卖硬件产生的利润,而以手表/手环为入口切入了:运动+教育的巨大刚需市场。
而近年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人口年龄化趋势之中——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全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拥有健康和医疗的需求,而对于早早布局的华米科技而言,这是极大的先发优势及待收割的商业客群。
第三重,是医疗与健康市场的全球化机会。
为了华米科技带来红利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要知道,医疗与健康的需求是有普世性的。
放眼全球,不仅欧美,还有印度,东南亚乃至非洲,有更多的种族和人们,都需要这些基本的服务,对于华米而言,这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因此,总体来看,华米科技商业价值的显现才刚刚开始,过往人们仅仅以智能硬件出货量来对其进行商业价值分析的方法并不具有远见,但随着华米发布自研芯片的开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华米科技基于运动+健康这两大万亿市场的整体价值。
如果说,苹果手机通过:苹果自主芯片+IOS系统+AppStore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移动智能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极强,广度极大的智能生态系统;那么同样从硬件角度杀入拥有众多用户的华米科技,则是更加聚焦在医疗,健康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与硬件系统的结合要打造一个更垂直更深入的生态系统。
过去的十年,是苹果系统这样做整个移动服务生态的横向平台的机会,那么未来10年的机会属于在已有智能生态系统之上,对垂直领域的商业价值开发,而华米科技所面向的:无论是健康还是医疗都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随着时间的推进,行业必将引来爆发与突破,进而为华米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回报。
毕竟,从智能穿戴硬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RSIC-V 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而从这一次的华米的发布会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迎接下一个阶段的增长,华米科技已经率先进行布局并通过独有的技术优势进行卡位,保持自身持续的领先优势,最终迎来从:“产品到生态”的商业升级,从容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