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不惧烈火,三十周岁的康得新,正承受烈火的试炼。
作为A股中为数不多的“白马股”,康得新停牌五个月之后,11月6日终于迎来复牌。但是回归之后的连续两个跌停板,令康得新陷入质疑泥沼。
11月8日,康得新再次停牌,公告宣称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与张家港市城投以及东吴证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城投和东吴证券拟出资27亿人民币,不少评论将之称为“雪中送炭”。
业内外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问题之上,是何原因促成这笔投资?康得新能否就此走出困境?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震荡与希望
在复牌之前,就有专业人士告诉熊出墨请注意,康得新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复牌,是十分冒险的决定。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持续震荡之中。另一方面,康得集团手中持有的康得新股票,质押和冻结的比例占到92.92%。投资者对康得新的信心,极有可能会因此而大大降低。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但随后,张家港城投和东吴证券抛来橄榄枝,康得新终于迎来复牌应有的利好消息。
11月7日晚,康得新发布公告,“为纾解大股东高质押率困境,化解上市公司风险”,张家港城投及东吴证券将“通过承接债权的方式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帮助大股东康得集团”,即开篇说到的27亿雪中送炭。
值得注意的是,张家港城投是受张家港市政府委托,东吴证券是响应中国证券协会号召。双方与康得集团达成此次战略合作,既是对苏州最大上市公司的支持,也是出于对康得新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
地方国资的输血之外,政策和形势的变化给康德新的未来添了另外一道保障。有关部门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影响的上市公司,不断给出相关支持政策。各级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困难。
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期也再次得到肯定。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将继续“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熊出墨请注意看来,基于以上这些,康得集团与张家港城投及东吴证券完成本轮合作之后,康得新再次复牌,回暖有望。
为什么是康得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8年是康得新成立三十周年,经过此前积累,康得新现已经拥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以光电材料和预涂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以3D、SR、大屏触控为核心的智能显示和碳纤维。
另外,康得新已经建成六大生产基地,全球布局九大研发中心,营销网络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超过1600多家。这些硬实力,正是此次困境之中张家港城投和东吴证券伸出援手的根本原因所在。
若再具体去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点:技术和研发实力、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全产业链的布局。
首先,企业想要做大做强,掌控核心技术是不容忽视的能力之一。现在又是特殊时期,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发展受到限制。
康得新对此并没有过多顾虑。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在创立之初就表示,“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得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是别人所没有的,我做的就不让别人追上”,这一原则指导之下,康得新每一项新业务的发展都是研发先行。
比如在进入碳纤维领域时,康得新手中并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核心技术都已经被美国和日本牢牢封锁。钟玉决定康得新要自己“干一个出来”,便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与碳纤维部件设计公司雷丁合资成立康得新-雷丁汽车设计中心。
据了解,康得新的研发团队规模已经超过1600人,成员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康得新2018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69亿元,同比增长18%。共申请专利1334项,获得授权561项。
其次,市场方面,康得新一直都走在前沿。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似乎是康得新先天的基因。最开始创业,受到经济1989年经济寒流影响,当时的主要产品电动车出现滞销。危机之中,公司将其改装电动清洁车,并一举签下与亚运会场馆、首都机场之间的合作。
再之后,康得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并且,开发出的新产品都在朝更加高端化的方向前进。另一边,康得新还在对客户结构做着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线客户的占比在不断提高。
以光学膜业务为例,康得新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光学膜企业,更是国际主流的供应商,三星、LG、京东方等国际主流的显示屏生产商,都在康得新的客户名单之列。
最后,康得新对于产业链的布局不是停留在某单一环节,而是从上游到下游全面发展。上面说到针对碳纤维领域的研发投入,时至今日,康得新已经整合从原丝到碳丝、再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的全产业链,搭建起了碳纤维轻量化产业平台。
康得新与康得集团共同打造的单体产能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碳纤维生产线,已经实现T700、T800、T900、T1000、T1100的规模量产,单线规模全球最大。生产出的碳纤维产品,目前已经开始为汽车、机器人、风电、电缆等领域的合作商供货。
吃下一颗“定心丸”
从预涂膜到光学膜到3D裸眼再到碳纤维,康得新不停扩大的业务范围,拓宽加深自己的护城河。
除了前文中说到的光学膜一期生产基地和碳纤维产线,康得新正在建设光学膜二期和新的碳纤维产业板块。
康得新方面预计,光学膜二期项目将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施工建设,建成之后,产能方面可以实现每年新增1.02亿平米先进高分子膜材料及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若按照40%-50%的毛利率计算,其能够为康得新带来3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及50亿美元的净利润。
康得新2018年三季报指出,康得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达到22.01亿元,同比增长17.21%,创下上市以来最高记录。净利率达到20.35%,毛利率达37.34%。有解读称,高收益背后,附加值较高的光学膜产品功不可没。2012光学膜一期正式达产后,康得新的整体毛利率就一直维持在35%-40%之间。
这样一来,光学膜二期一旦达产,50亿美元的经利润意味着在如今的基础之上“再造一个康得新”。
另外,新的航空配套碳纤维产业生产基地,预计于2025年建成。项目总投资300亿元,拟供应国内大飞机CR929重要结构件。2017年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提到当前国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铁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端材料约有1/3完全依赖进口,自给率仅为14%。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求,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关键材料自给率要达到70%以上,这能够为康得新带来高达30万亿的市场需求。
财报的增长,地方国资的背书,以及高端业务版块的潜能,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这些无疑就是最好的“定心丸”。
综上,虽然康得新目前正面临重重挑战,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其未来想象空间巨大的事实。跑过这段泥泞小道,白马依旧是白马,仍会将继续向前奔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