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有人说伴随着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物流行业仍处于“井喷期”;也有人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散,中国的物流行业将迎来“瓶颈期”。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论物流之争如何发展,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两个问题:配送费用与配送时效。其中配送时效问题不仅仅影响着用户的最终体验,更是一家物流公司业务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说起配送速度,相信不少的朋友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京东,毕竟刘强东自己也曾说过要烧出核心竞争力,“速度”就是京东物流切入市场的最重要标签。很长时间以来,京东的“速度”战略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京东物流似乎陷入了“出道即巅峰”的尴尬局面。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为什么感觉京东越来越慢了?
北京作为中国的超一线城市,其物流发展状况极具代表性。近日,就有网友在京东的大本营进行了测试,京东到底有没有变慢?以下就是网友在近乎同一时间进行购物的截图。
单从结果上来看,京东“引以自豪”的速度优势荡然无存。同样是半日达服务,前一日晚上下单,苏宁物流的用户大概在第二日一早7:31就能收到快递,而京东物流的用户则在9:51收到。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京东到底“慢”在了哪里。分拣时间上,京东花费了1小时59分钟,苏宁物流花费了2小时3分钟,4分钟优势胜出。仓库到网点的配送时间上,京东花费了7小时10分钟,苏宁用时6小时26分钟,落后44分钟。而在最后的末端配送环节,京东再次让人失望,比苏宁整整多出了1小时47分钟。这对于满心期待等着新鲜鸡蛋做早餐的上班族而言并不是很好的购物体验。
北京的朋友这样描述京东物流的用户体验:曾经的“王者”早已不在。
从京东自身的业务调整情况我们也可以窥见到一个事实:在北京地区,苏宁与京东在物流时效上的排位顺序已经悄然发生了互换。以2017年4月作为分水岭,在这之前,“京东速度”享誉北京市场,并喊出了全北京半日达的口号,同时期的苏宁,半日达业务仅仅覆盖了主城区。在2017年4月底,苏宁物流也宣布实现全城半日达,至此两家公司开始同一起跑线竞争。
但就在最近,倪叔悄然发现了京东的一个变化:在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等偏远郊区,京东物流仅支持城区半日达,镇上的半日达配送服务其实已经砍掉。也就是说,通过京东在北京部分远郊的镇上下单,最快只能享受到次日达服务,而苏宁方面依旧坚持半日达服务覆盖北京全城,包括远郊的镇上。
京东物流在自己的大本营所在地缩砍服务的背后说明了什么?京东的配送时效性优势已经在局部被苏宁追赶并超越。当标志性“速度”被撕开了口子,不禁让人感叹京东一直想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还剩下什么?甚至有行业人士断言:中国物流正在悄无声息的洗牌中。
物流行业正处在变化期,新需求的产生意味着配送时效性需再度提升。作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行业,中国的物流市场规模正处于高位运行阶段。同时随着新零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除了大件商品以外,各种生活用品、瓜果鲜蔬的配送频率也将不断提高。新的需求对货物配送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也成为了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谁在“速度”方面占据了主动权也就等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内忧外患的京东物流“速度”招牌蒙尘,发展形式不容乐观。“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的”,刘强东在发给配送员们的内部信中说出了京东的困境。实际情况似乎比这位“自顾不暇”的掌门人说的还要更糟糕一些:自京东物流成立12年以来连续亏损,其中2018年的亏损总额超过28亿,“重仓”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从目前来看,京东物流顶层设计和相关投入并未完成匹配,只能把揽收的压力给到“兄弟”们。与此同时,外部业务少也成了京东物流难以跨越的鸿沟。面对种种问题,如果再丢失配送时效的优势,京东物流该何去何从?
智慧、开放、协同是苏宁物流近几年规划发展的关键词。除去北京地区赶超京东以外,苏宁物流早已布局全国,目前升级后的“准时达”已经覆盖全国100座城市。而自身优秀的线上线下零售体系配合急速达、半日达、次日达、准时达、当日达、苏宁秒达等物流产品,提升了人们的购物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宁的末端配送时坚持100%送货上门、100%提前电联。真正配送到家不仅增加了专业人员在用户面前的曝光,更是减少了交付过程中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除此之外,2018年苏宁发起青城计划,致力于打造全链路绿色解决方案,持续投入绿色循环包装产品,所以无论是服务还是社会责任,都让消费感受到了苏宁物流的诚意。
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现代物流行业的兼并收购趋势明显,行业整合也在加速。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和运用,智慧物流成为主流。但这所有的升级背后落脚到消费者层面无非也就是几个要素:运费成本、配送时间、服务质量。而中国的物流之争仍将持续,百家争鸣的格局将逐渐消失,有特色的物流企业将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所有纵观全局,苏宁这匹“黑马”的出现也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