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柴
昨日北京故宫博物馆传出
其馆长单霁翔退休的消息
而这位故宫“看门人”的退休
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据悉,单先生在自己从2012年1月10日
到2019年4月8日这七年的馆长生涯中
用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
让整个故宫博物馆
都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在这七年间
单先生带着助理
成为了第一个
走遍紫禁城9371间房屋
点清了故宫1862690件文物的人
自单先生开始
故宫的开放区域从30%提升至80%
每日参观游客被限制为8万人
游客和工作人员一律禁烟
自单先生开始
故宫重新恢复了尊严
紫禁城禁止一切机动车辆进入
无论是普通游客
还是机要贵宾
都只能步行进入
自单先生开始
故宫乘上了互联网科技的东风
网络预售门票占比
从2%提升至近100%
故宫博物院用自主研发的《每日故宫》
《皇帝的一天》、《紫禁城祥瑞》
《胤禛美人图》等八款APP
打造出一个利用新媒体互动技术
将原本脆弱的文物带到所有
故宫喜爱者身边的“数字故宫”
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
文物科技保护机构——
故宫文物医院
也是单先生留给故宫的
一份宝贵礼物
另外单先生还独创性的
将传统文化和商业流行揉为一体
让曾经高不可攀的故宫变成了一位
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
在过去不久的2018年中
故宫的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了十五亿元
都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强烈好评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全网播放量达到9782.7万
豆瓣评分达到9.4分
而著名的《国家宝藏》节目
更是获得了现象级的舆论热度
而单先生在离任之际
留下的愿望也很简单
“故宫到今天为止已经有600多岁了
而我希望我们可以保护好它
把这座华美的紫禁城完完整整的
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就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
之前似乎并不怎么为大众所知的接班人
作为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能接好单先生传给他的这根接力棒吗?
王旭东,1967年生人
来自于甘肃山丹的一个小农村
由于小时候家乡干旱缺水
王旭东童年时的愿望
其实是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
因此他高考时的志愿
全部都是与水利工程相关
最终他被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录取
在兰州大学完成了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后
他也成功成为了一名
梦寐以求的水利工程师
但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注定
在王旭东成为工程师后一年
经过母校兰州大学的推荐
当时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邀请他前往敦煌
研究敦煌莫高窟的崖体稳定性
以及洞窟防治病害等问题
而正是在这一阶段里
王旭东这名原本对艺术
一窍不通的工科生
有了亲自到敦煌492个洞窟里
逐一观摩的机会
在这段时间的熏陶下
王旭东眼中的那些泥塑壁画
慢慢从简单的黏土和矿物
变成了饱含人文气息和历史感的故事
他甚至学会了分辨这些壁画中
采用的不同风格和技法
以及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
想要表达的不同思想
“像是五代时期前后的壁画
差异就非常明显
五代之前的那些壁画中
供养人的形象都非常小
最小的记录是只有0.18米
而佛的形象往往宏大而灿烂
但到了五代之后
供养人的形象经常和真人无异
佛却变得比供养人还小了
在这个细节里你就能品出
不同历史时期里
这些创作者的思想变迁”
王旭东被这些壁画里蕴含的
千百年来的人生百态所震撼
并为其深深的着迷
最终王旭东决定留在敦煌
研究和保护这些文化瑰宝
而这一留
就是二十多年
从第一次修壁画时
手抖到完全无法工作的业余爱好者
到后来成为敦煌研究院下属的
敦煌保护研究所所长
再到14年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
乃至是17年当选的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王旭东的整个人生轨迹
都在敦煌完成了一次
大弧度的华丽转身
在敦煌研究院任职期间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同
故宫的成功不可能直接复制到敦煌来
但可以作为借鉴的经验”
众所周知
莫高窟背后的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
还有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与中原王朝
各大文明的交融荟萃后
所诞生出独一无二的多元文化
再加上故宫文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大量宫殿和文物无人问津
被随意的堆放在一起落灰
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的当务之急
却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维护与保养
正是清醒的认知到了这些差异
王旭东在单霁翔率领的故宫文创
取得骄人的成绩时
并没有选择盲目跟风
而是坚持摸索出了一条
更适合敦煌特色的文创道路
并取得了不亚于故宫的辉煌成果
敦煌莫高窟由于地处西北
游客来访量一直寥寥
在1990年以前
每年平均造访游客数不到一万
而自2015年始
莫高窟每年参观人数突破了100万大关!
连带着让周边区域的旅游收入
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最近的2018年为例
敦煌市的旅游收入
直接同比增长了25.92%!
当然有人会感到疑惑
不是说莫高窟的文物比较脆弱
更需要保护
这样大幅度提升游客数量
不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吗?
而王旭东采取的对应措施也极为有效
一方面对于实地造访的游客
采取“预约票”和“应急票”的双轨制
提前预约者可以观赏8-12个开放洞窟
而购买“应急票”者只能参观4个洞窟
王旭东正是利用这种简单的手段
成功实现了对游客人数的有效控制
避免了“爆炸式客流高峰”对文物的损坏风险
另外一方面
敦煌研究院还努力结合数码科技技术
成功打造出了比起“数字故宫”来
毫不逊色的“数字敦煌”
到今天为止
在数字敦煌的官网上
已经可以对超过30个洞窟
进行全角度的高清浏览
而在官网上对敦煌壁画进行欣赏时
其所有细节都展露无疑、栩栩如生
很多人使用后都感慨
“简直比实地考察时看得更清楚!”
更为激动人心的是
曾经由于历史原因
散落世界各地的许多敦煌文物
也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得以重现
像是流落在英法等国
超过5000多卷的藏书
如今就已经通过数字化的形式
成功“回归”到了敦煌的莫高窟中
(在数字敦煌的官网现在已经可以支持VR
实现比实地考察更棒的观赏体验!)
在全力打造“数字敦煌”之余
王旭东带领下的敦煌研究院
所开创的“敦煌文创”
也成功与“故宫文创”一起
在爱好者圈内获得了
一西一东交相辉映的
文创界“双璧”美称
故宫文创旗下有过刷屏的“朝珠耳机”
“故宫彩妆”和“故宫日历”
“故宫火锅”等爆款
而敦煌文创也靠着
优异的品质和精致的审美
在文博爱好圈里大名鼎鼎
其出品的莫高窟系列胶带
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图片来源 知乎用户 乔牧心)
曾在APEC会议上为中国领导人
提供服装的品牌“楚和听香”
也与敦煌研究院有着密切合作
其服装饱含着大量的敦煌元素
2018年甘肃卫视上映的节目
《绝色敦煌之夜》
其中演员美轮美奂的服装
其设计也离不开敦煌研究院里
各位老师对于壁画人物服饰的复原与研究
为了进一步传播敦煌文化
王旭东带领的敦煌研究院
还推出了“莫高学堂”
打算针对孩子们普及敦煌文化
没想到许多家长们
也对这些内容有着极大的兴趣
于是“莫高学堂成人班”
紧随其后的出现了
值得特别提到的一点
前段时间对于乐山大佛进行修复时
所使用的那台国内最为先进
且全国上下都仅有一部
也是从敦煌研究院借来的宝贝
从这一点中也不难看出
在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方面
敦煌研究院与创立了
故宫文物医院的故宫博物馆
堪称是不分伯仲
回顾自己来到敦煌的这二十余年
在王旭东的记忆里一直有两件事
让他为之印象深刻
“一个是当年漫天的黄沙
我刚来敦煌时
几乎天天都要在莫高窟里扫沙子
另外一个就是90年代初期的
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当时美国的盖地保护研究所
首席专家内维尔-阿根纽
对我说过的一句话
‘莫高窟文物保护现在是由我们在做
但也希望你们参与进来
迟早这是要交给你们自己去做的’”
时至今日
在王旭东老师
以及敦煌研究院各位研究者
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下
曾经对于莫高窟的“抢救性保护”
已经转变为了“预防性保护”
而我国关于敦煌文化
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
也由曾经的“被动参与”
变成了占据“主导话语权”
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
许多东西都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许多人在了解到单霁翔这位前任院长
其在任期间的各项杰出成绩后
对于新上任的王旭东都感到颇为担忧
甚至有人怀疑王先生会“压力山大”
毕竟有如此一位优秀的榜样珠玉在前
而认识到王旭东在敦煌
获得过的那些成果后
相信大家也已经发现
不管是从文物保护、文化普及
还是商业化的文创设计上来说
王旭东先生在敦煌莫高窟
这个比故宫更难以发挥的地方
都取得了丝毫不亚于单霁翔先生的成绩
前任故宫博物馆“看门人”单先生
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哪怕你做了9999件事
但要是文物保护没做好
那你就是愧对社会、愧对国家”
而如今
有了王旭东先生来做接班人
看来单先生是足以安心了
(左为前任院长单霁翔
右为新任院长王旭东)
值得一提的是
自称“看门人”的单先生
与习惯自称为“山里人”的王先生
一位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博士
一位是地质工程学的博士
两位文物界的泰山北斗
竟然戏剧性的都是工科出身
而且两人在不同场合
发表过的许多言论
竟然都不谋而合
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单先生说过“文创产品一定要特别关注质量
因为它们是带着博物馆的尊严进入市场的”
而王先生也曾发言称“宁可步子慢一点
也不能让莫高窟的形象垮掉”
王先生反复强调过
“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
要通过文化创意让这些遗产发扬光大
而不是单纯的去消费遗产”
而单先生在指导
几乎“做什么火什么”的故宫文创时
也一直坚持着
“我们不能因为什么火就做什么
一定要有所选择和把握”
图片来源 知乎用户 乔牧心)
在当下国家号召要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
时代大背景之下
相信这位比“看门人”
年轻了13岁的“山里人”
一定能够结合前任单先生
所留下的丰硕成果
也发挥出自己
在敦煌研究院的成功经验
为新时代的故宫
注入全新的活力
让传统文化焕发出
更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