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在上海的朱威廉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网络文学平台榕树下,那个时候的他完全不会想到,无数人的命运将就此改变。
比如后来被称为网络文学“三驾马车”的宁财神、李寻欢和刑育森,文字曾被郭敬明模仿的安妮宝贝,及郭敬明本人,都成名于榕树下。
李寻欢后来恢复本名路金波,转型文化经理人,成立果麦文化,成为韩寒后期最重要的推手和合作伙伴。韩寒后来出版了一本杂志书,意外捧红了未来的流量收割机咪蒙。除了这些人,因榕树下成名或改变人生轨迹的还有:蔡骏、今何在、慕容雪村、步非烟、沧月、饶雪漫等。
榕树下编辑部合影后排左一:安妮宝贝
可以说,榕树下一手塑造了今天网络文坛的大神格局,并为传统文学市场发掘输出了一大批新锐力量,堪称新锐文学市场的源与流。
2019年,榕树下成立22年后,榕书上线,朱威廉携榕树下原班人马归来,相约榕书,中国的网络文学市场是否又会翻开新的一页?
NO.1
从百花齐放到一枝独秀
榕树下时代的网络文学,有着传统文学的价值内核,又有着新世代的锋利生机,文学批评、散文、诗歌、杂文和小说,百花齐放。今天的网络文学市场却变成了一枝独秀,修仙玄幻和霸道总裁一统天下,小说越写越长、文章越写越鸡汤、内容越来越腹黑偏激。
曾在榕树下担作内容总监的陈村认为,网络文学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从今天来看,网络文学把文学做‘瘦’了”。
作家陈村
今天的网络“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长篇爽文,一类是以公众号为代表的情绪爽文。长篇爽文的特点是要足够长,一两百万字是起点,否则很难积累忠实的付费用户。情绪爽文的特点是标题要足够吸睛,内容要足够颠覆三观,否则出不了10W+。
于是,网络文学越来越“瘦”了,以至于在上一段中,我不得不将文学两个字用引号框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离文学越来越远了。网络新生代作者出版了一本又一本鸡汤,优秀的小说、散文或杂文却越来越少了。去书店一看,写小说、散文或杂文的,还是二十多年前那批人。
是否是说,今天的读者已经不爱读非快餐型的文字了?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情绪爆款之外,依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被分享。
比如「秦朔朋友圈」的动物系列,慕容雪村、王小山、蒋方舟、土家野夫等七人同写的「七个作家」系列,擅长考据读史的「短史记」系列,豆瓣「物种日历」的物种冷知识系列,专注于自然科学的「量子学派」数理哲科普系列,等,均阅读口碑双丰收。
好文章一直都有人看,他们散落在一个个公众号里,静悄悄生长,在情绪大号屡屡刷新下限惹得读者反感的当下,这些优质的内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阅,其势如虹。同样的情况也正在出版市场、影视剧市场重复发生。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部用心的良品被口碑引爆。
霍华德·马克斯认为,市场的发展必有其周期,网络文学市场自然也一样。陈村说,网络文学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我说,又回来了。
NO.2
当年榕树下
5G时代,短视频风口轰轰烈烈,除非是资深的业内人士,否则已经很少有人会知道,中国的互联网开始于一根64K的国际专线。带宽的限制注定了,中国的第一代“网络红人”,一定是与文字有关的人,比如痞子蔡(蔡智恒)、老榕、以及从榕树下走出来的三驾马车等。
青涩的宁财神
1997年12月,榕树下上线,那时的中国接入互联网才三年,在一众COPY美国的互联网公司里,榕树下显然是个异类,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一开始,朱威廉只是想通过网络,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于是有了榕树下个人主页。放在今天这叫自媒体,放在十年前叫个人站长,放在二十多年前则是一项创举。个人主页上线一个月后,朱威廉不再满足于一个人自说自话了,他决定开放投稿通道,一个时代随之开启。
那个时代,上网是一个即有技术门槛又有资费门槛的事情,榕树下的作者覆盖老中青各年龄层,可以说网罗了那个时代最优质的一批用户。
巅峰时期,榕树下个人主页每日独立IP访问一度破10万,在“当年榕树下——网络文学20周年回顾”会上,朱威廉感慨:“当时可能新浪和搜狐都不如我们的点击量,那些偏远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如果写的文章被榕树下采用了,那比登上其他刊物要有荣光得多。”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朱威廉一个人默默浇灌这颗“榕树”,在机场里、飞机上、出租车上,甚至酒店里编辑文章,细致到每一个错别字都要挑出来。
《好奇心日报》报道,“有一次他在伦敦出差,为了能够保证榕树下更新,他从英国打国际长途到上海进行编辑和发布,一晚上就花掉7000英镑,这在当时是将近1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话费。”
榕树下破土而出的时候,西祠胡同、西陆、天涯还不见踪影,张小龙刚刚做出Foxmail的1.0版本,后来组建起点中文网的吴文辉大学还没有毕业。不过,自媒体时代的种子在那个时候已经埋下,榕树下上线前一个月,老榕的《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成为中文互联网第一个爆文。
那一年,也就是1997年,“史上最强中国队”坐镇大连金州,迎战卡塔尔队,2:3输掉比赛。老榕“突然心如刀绞”,悲愤中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论坛写下《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48小时内收获数万点击量。新浪前总编辑陈彤回忆时说道:“人们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力量。”
第二年,在台湾,因为写不出毕业论文而前途未卜的蔡智恒,用笔名“痞子蔡”在BBS上写下《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一本封神。
NO.3
时代的危与机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一下子滚到2017年,这一年被称为网络文学的高光时刻。这一年11月8日,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公司阅文集团在港交所上市,掌门人就是吴文辉。时间往前倒退一年,阅文集团向旗下各平台网络作家发放了近10亿稿酬,整个市场一派欣欣向荣。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有三个人绕不过去,他们分别是:朱威廉、吴文辉和张小龙。朱威廉是第一个打破文学垄断的人,吴文辉则开创了一个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盛世,而张小龙则打破了长篇爽文对网络文学的垄断,各种类型的中短篇文章再次回归读者视线。
陈村(左)、朱威廉(中)、李强(右)合影
老榕无意间埋下的那颗种子在流量时代也开花结果,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回到老榕这篇文章去看,流量时代中短篇文章的特点已经显现,即标题、热点与情绪,这成为炮制10W+的入门心法,被鸡汤和毒鸡汤写手们玩得炉火纯青。各种“平台号”推波助澜下,日渐糟心。
于是朱威廉又回来了,带着榕书,想要改变眼前这一切。向网文乱象发起挑战,给文字安一个家,让写作者回归写作本身。
这事其实挺难的,但眼下的时机又是最好的,或许还得感谢长篇爽文和情绪爽文的存在,他们对网络文学的阅读和商业生态建设功不可没。
当年的榕树下虽然是个互联网平台,但是其业务模式其实很传统,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版,靠签约平台作者获取版权,然后寻求与传统出版社的合作获得出版收入,本质上来说是传统杂志的互联网+模式。归根究底,是当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太落后,最致命的是支付方式的落后。
今天,支付已经不是问题,市场对于作品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图书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等泛娱乐行业发展正迎来井喷。
当年限制榕树下发展的问题,今天都不再是问题。今天的榕书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打波爽文对于流量的垄断,让优秀的作者回归写作,让文字回归文字本身。这事关一个平台建设的初心,关乎一个平台的商业模式,更加考验一个平台的盈利模式和社区建设。
NO.4
重塑源与流
在回溯中国网络文网发展史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心头萦绕,为什么榕树下能够走出来这么多优秀作者?和后来的修仙小白文不同,他们几乎都有一流的文笔,即使是商业写作味道最浓的郭敬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文字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把控力。
朱威廉对于文字质量的把握自然是一方面。2000年的时候,朱威廉就曾出资近百万元,按字数购买投稿作者的版权,然后将他们的作品放到榕树下的网站上。在把控文字背后,其实是对作者和文字的尊重,在这份尊重之下,榕树下成为了一个拥有超强凝聚力的社区。
榕书APP栏目
朱威廉曾说道:“当他们知道有人在认真审阅他们的文字的时候,甚至帮他们改标点符号、错别字时候,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关怀。榕树下品牌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种关怀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吧。”
在这样的关怀之下,朱威廉与作者迅速打成一片,这直接导致了,榕树下的第一批员工来自于作者群。宁财神、李寻欢和安妮宝贝就这样进入了榕树下。宁财神负责网站设计,路金波是主编,安妮宝贝一开始是编辑,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负责榕树下的电子杂志业务。
安妮宝贝的存在引起了一个少年的注意,17岁那年,他曾跑到榕树下的办公室里,只为看一眼安妮宝贝长什么样子。这个少年就是日后引起无数争议,总是被拿来与韩寒做对比的郭敬明。那一时期,他在榕树下写了无数中短篇杂文、小说,出版了文集《左手倒映,右手年华》。
那一时期的榕树下,平台与作者、作者与作者,因为文字而产生了奇妙的联系,全然不似今天这般,平台与作者之间围绕流量斗智斗勇。
所以,2019年上线的榕书APP,给自己的定位是“全球中文原创作品分享社区”,“一个文学爱好者交流和互动的交友社区”。
陈村老师提供的当年榕树下栏目截图
打开榕书APP,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发现页里,有小说、有连载、有散文、有诗歌、还有声音。往下拉,文章的标题都很短,仿佛22年前榕树下最初的样子。在朱威廉的文章《我与“相约榕树”》的评论区里,有一个叫飞乐的用户的留言,“依然相信文字的力量”。
郭敬明第一次去榕树下办公室时,是为了投稿。他拿了大量手稿,想投给榕树下,接待他的值班编辑,也叫飞乐。
NO.5
为什么需要榕书
我们用两个问题来结束这篇文章。
第一个问题:有公众号了,为何还要榕书?前文我列举了很多优秀的公众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知名媒体人开设的,如南风窗创办人秦朔;要么背靠大平台,如豆瓣。靠红利起来的多是情绪类大号,且,红利已经结束,优秀的作者需要一个全新的平台。
第二个问题:榕书做对了什么?榕书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它跳出了用户假设陷阱。所谓用户假设陷阱,即平台假定用户的喜好,然后为用户匹配相应的内容,比如鸡汤、毒鸡汤。在平台的引导下,这类内容开始刷屏,于是平台认为这就是大众想要的,这就是用户假设陷阱。
「秦朔朋友圈」、「七个作家」、「短史记」、「物种日历」、「量子学派」等公众号证明了,优秀的内容一样可以有市场。
以上公众号都有一个特点,要么是由知名媒体人创办,要么背靠一个大平台,公众号的红利时期已经过去,一般写作者想出头,只有鸡汤和毒鸡汤两条路,还不一定能成。一般写作者,如果还有文字追求,他们需要一个更轻量级的平台,给文字安一个家,让文字回归文字。
榕书想做的,正是这样一个平台。
榕书跳出了用户假设陷阱,反潮流而行之,认为用户对于文字有着更广泛的喜好,假定散文、杂文、诗歌也可以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