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零壹
“最强国庆档”结束后,票房捷报已经刷遍网络。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国庆七天时间内共产出43.8亿票房,8天内电影票房市场突破了50亿元大关,同比去年增幅超过130%,累计观影人次突破1.17亿,票房、观影人次双双打破历史纪录。场均人次更是达到了45人,与今年春节档持平。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大片撑起了整个档期,成绩耀眼。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目前均已突破20亿元票房,《中国机长》成为中国影史第19部“破二十亿”的影片。
从三部电影的票房走势来看,《我和我的祖国》开局高歌猛进,随着假期接近尾声而平缓下滑,是常见的档期领头羊姿态;多日位居次席的《中国机长》则走出了强势逆袭的曲线,在10月5日登顶单日票房冠军并领跑至今,排片占比同样从10月5日至今均位居榜首。上座率领先,票房占比不断上扬,在10月8日甚至超过了50%: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读娱制图
《中国机长》是凭借哪些方面的优势完成逆袭登顶的?在长假结束的“后国庆档”时间段中,《中国机长》后续的票房空间还有多大?读娱君下文将从电影内容特点、市场空间等角度来一一分析。
成熟掌控惊险叙事节奏
优质类型片具备长效观影价值
国庆档三部主要电影的淘票票评分均在9分以上,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国》与最低的《攀登者》差距不过0.4分。购票平台评分情况与票房成绩挂钩程度较高,这也意味着其实国庆档三部电影都有不错的电影质量和票房影响力。《中国机长》为何能在国庆档后半段完成逆袭登顶,读娱君认为首先要从电影内容层面来解读。
虽然国庆档三部电影都属于主旋律献礼大片,但以商业类型片的角度来分析却各有区别,这种多元化,其实也是国庆档总票房得以创下纪录的原因之一。其中,《中国机长》就具有典型的商业类型片特征。《中国机长》由博纳影业、阿里影业、华夏电影发行等公司出品,刘伟强执导,故事改编自真实航空事件。
川航事件本身已经足够惊险、传奇。从飞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到事件发生、结束,《中国机长》进行了全景式、亲历式的电影语言呈现,具有典型的灾难片特征,而这一类型,一直是成熟商业电影市场中的常青题材。
《中国机长》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商业电影。执导过《无间道》的著名导演刘伟强今年刚在《烈火英雄》中担任过监制,对主旋律商业大片显然也有了成熟的执行想法。此次执导《中国机长》,刘伟强导演充分发挥了自己强大的电影叙事掌控力:
《中国机长》的叙事是线性时间、多场景的。电影开端,起床就锻炼憋气几分钟的强大机长、嬉皮笑脸的欧豪、沉静可靠的袁泉、幽默的杜江,还有性格各异的客舱乘务员,在缓慢递进的时间中机组成员的性格特征被一一呈现。这部分的功能还在于,将电影的整体气氛控制得平缓柔和,这样一来,下阶段的空中惊险一幕才能瞬间激起观众的紧张情绪。
随后飞机起飞,挡风玻璃出现裂痕的一刻,驾驶舱内的气氛从家庭儿女的温情讨论中瞬间转换,玻璃碎裂后欧豪被吸到窗外,电影的整体气氛在此时完成跳跃式递进。
随后导演开始了多个场景的切换。驾驶舱中最为惊险,机长成为所有场景所有人聚焦的中心;客舱中的乘客陷入一片慌乱之中,作为最接近普通观众的群体,客舱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临场的紧张感;陆地上的航班调度室、航空军事基地、机场航站楼、乘客亲属、航空爱好者各个群体的剧情参与表现各自有度,加强了电影表现事件的真实程度。
《中国机长》在多场景的多个叙事线索中并无杂乱,而是以驾驶舱为中心,以人物为叙事要点,全景式展现了一次奇迹般的生命救援之旅。在这样的故事搭建下,张涵予饰演的机长以强大的专业素养和英雄般的意志力完成回航落地的过程也显得更为精彩。
也就是说,从电影内容层面来说,《中国机长》不止是一部优质的主旋律献礼电影,也是优秀的商业类型片。氛围的渲染、演员的表现、各方叙事角度的调度安排,惊心动魄的《中国机长》具备多层的欣赏角度,具有长效的观影吸引力。
对比来说,表现优异的《我和我的祖国》与国庆假期的献礼主题结合最为紧密,内容最具合家欢观影趋向,评分最高,电影质量也非常优秀,在国庆前半段领跑显然是情理之中;而《中国机长》更接近普通电影长片的叙事节奏,具备典型商业类型片特征,在假期结束后,《中国机长》票房爆发显然与这种电影内容特点有关,逆袭登顶也是自然而然的市场趋势。
大盘热度远高于节前
国庆档电影后续档期空间巨大
从上文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机长》对观众来说具备长效的观影吸引力,这已经体现在了国庆后半段至今的票房走势上。那么假期之后,《中国机长》还有多少潜力可挖?这不仅取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还要看票房市场大盘的热度以及后续档期的市场空间。
从票房市场大盘来看,国庆假期结束后10月8日、10月9日两个工作日票房大盘成绩分别为16309.8万元、14861.39万元,远远高于国庆前工作日——在国庆三大主旋律电影上映前的9月23日至27日期间,票房大盘普遍在4000万元左右,最低的9月26日甚至仅有3749.9万元。
可见,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组成的国庆三驾马车仍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假期后市场大盘热度远高于国庆假期前。在同等规模的大制作或者票房黑马电影上映前,“后国庆档”表现最为优异的《中国机长》有很大机会继续扩大票房收获。
从后续档期安排来看,国庆档电影同样具备很大的市场空间。国庆后第一个周末10月12日前后,新上映的电影寥寥无几,仅有一部《犯罪现场》有一定市场竞争力。整个10月档期或许要等到10月18日的《双子杀手》和《沉睡魔咒2》首映后,新片市场才称得上有了较大看点。但考虑到好莱坞电影《沉睡魔咒2》前作第一部在中国大陆市场仅收获2.96亿元票房,它对国庆档电影的冲击可能仍然不会太大。
因此,国庆档电影的假期后票房空间可谓相当巨大。读娱君认为,甚至要等到10月底、11月初的《好莱坞往事》《天气之子》等具备较高知名度的电影上映后,国庆档三强才会慢慢开始退出市场舞台的中心位置。
对在“后国庆档”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中国机长》而言,电影大盘热度和后续档期空间两大外部因素都有积极影响,结合上文对其电影内容特征的分析,《中国机长》后市票房持续火热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需求题材变化
国庆档出品方深耕主旋律迎收获
综上所述,三大主旋律电影不仅创造了一个史上最强的国庆档期,还有很大概率在国庆后继续拉升各自的票房成绩,达到主旋律电影商业价值的一个里程碑式高度。
国庆档电影背后的参与方众多,出品方普遍多达数十家。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博纳影业、阿里影业两家公司同时出现在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前三出品方和《中国机长》的前两名出品方名单中,这两部先后成为市场最大热门的电影,都与阿里影业和博纳影业有很强的关联。
这种市场现象不会是偶然。博纳影业在主旋律电影领域积累已久,除了早期承制的多部献礼片外,博纳影业在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中开启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虽有主旋律特征,但却不同于以往大众熟知的历史事件叙事,贴合了观众对于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需求,同时用商业类型片的方式进行呈现。既有吸人眼球的商业片特征,又不乏主旋律电影所必须的内容导向。
此后的2018年春节档中,《红海行动》在合家欢喜剧中突围而出,一举拿下春节档冠军,更体现了博纳坚持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电影的思路,2019年前有《烈火英雄》,后有《中国机长》,都是以一个切面性的事件表现主旋律精神,且都成绩斐然。
阿里影业在国庆档的亮眼,也体现了其作为互联网影企的战略目光。从石破天惊的《战狼2》到《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阿里影业也早已在主旋律电影发行中发挥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今年国庆档则成为了阿里影业在主旋律电影领域集中爆发的时刻,《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中均有阿里影业参与,于票房成绩优异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中更是位居主要出品方行列中,这个史上最强国庆档中,阿里影业凭借在主旋律电影中的提前布局成为了幕后主角之一。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在档期前半段和后半段各自发力,也体现了优秀的电影制作水平、不同形式题材下主旋律电影所具备的不同多元化魅力,主旋律电影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市场号召力不容小觑。
主旋律题材电影在商业上崛起,这种市场现象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市场中,观众的需求热点似乎慢慢由纯粹的好莱坞特效大片转变为“中国式叙事”下的国产商业类型片,主旋律由一个标签化的词语变为电影内容精神的正面褒扬,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甚至于刚刚在暑期中席卷票房的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无不体现了这种基于“中国式叙事”的爆款电影在题材上的多元化。
主旋律电影也不再限于单一少数的题材,而是越来越被各种中国社会话题、民族精神所充实。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观众对主旋律精神的认同感不断提高,同时电影工业化水准、制作能力不断进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精彩的主旋律电影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