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谷
复苏老牌综艺,是基于前期内容所积累的忠诚观众群体,以新的节目模式来释放原本沉淀的节目品牌价值。继《中国梦之声》《妈妈咪呀》之后,《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第三档重回大众视野的节目,同时也是今年继《巅峰之夜》《百变达人》之后的第三档达人类的节目。
《中国达人秀》这一节目模式于2010年引入,播出后多次刷新本土收视成绩,在口碑利好的情境下连推5季,最终在真人秀新一轮热潮的到来当中退场。
在上月,东方卫视在2020年招商会上推介版面布局时,提及下一季的《中国达人秀》将降维出击,从周日档调整到周六档,与《中国新相亲》等节目共同打造周六“全家综艺”版块。
如今第六季升级归来取得不错的效果,而明年的第七季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一档长寿的达人类综艺,本篇就以《中国达人秀》为样本,来看该类综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进化。
保守与升级
大众草根文化探寻新边界
《中国达人秀》第六季还在热播中,从这一季收视成绩来看,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平均收视1.237%,是同类综艺收视叠加的综合。从受众的年龄层次来看,根据艺恩数据显示,其年龄分布相对平均,主体观众人群在26%,而相较于《巅峰之夜》和《百变达人》而言,其核心收视人群比例均在50%以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群体的平均分布一方面证明其广谱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高忠诚度年龄观众群的聚合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达人秀》第六季延续了原有的大体模式,采用了蒙太奇剪辑方式,很大程度弱化故事叙述,降低了苦情的比例,并在赛制上做了增量,将梦想观察员的人数上从原有的3位增加到了4位,首次启用黄金按钮,获得该按钮的达人可直接晋级半决赛,来自东北的游戏原画师王小旭成为了首个黄金按钮的得主。
四位梦想观察员的个人性格特色以及评判标准凸显,沈腾偏爱喜剧化地表达,杨幂更具包容性,金星更喜专业性地点评,而蔡国庆则是严师形象,外加节目片尾还有“雷人语录”版块,主持人依次对四位梦想观察员的点评,并将相对应的节目内容剪成“鬼畜合辑”穿插在其中,让四位梦想观察员的特色以具象化的方式深入人心。
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达人所展示的才艺不仅仅是舞台表演的形式,甚至还有户外表演。
在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时刻,《中国达人秀》是选秀领域的降维出击,降低了平民登上舞台的准入门槛,意欲用一场草根的狂欢来掀起大众对于平凡人物的关注,其本质是精英评委与普通的参赛选手双向之间的价值博弈,并在博弈间进行传输主流价值观。
整体来看,《中国达人秀》新一季的节目模式在保守中进行些许升级,还保持着节目的“原滋原味”,也是平民视角下的大众文化与圈层类节目所输出的精英文化之间的对垒。外加大众对于文化审美成为分流态势,这一季《中国好声音》在内容上聚合大众对于民间文化审美的关注,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尽管有芒果TV曾移植了《超级女声》与《快乐男生》《爸爸去哪儿》多个湖南卫视培育了经典IP这样的先例在前,但卫视平台重新打造经典IP实属罕见。东方卫视在《中国达人秀》之前,便在升级经典IP这一维度已有成功的经验。
以《中国梦之声》为例,最初的节目模式是源自在美国拥有12年辉煌收视历史且被誉为“美国真人秀之王”的王牌节目《美国偶像》,而如今每一季的节目主题皆不相同,比如上一季《中国梦之声·下一站传奇》将108位选手将分为男、女两组阵营,进行多轮比拼,最终决出年度最佳唱跳新人,而在接下来的《中国梦之声 我们的歌》中叱咤乐坛的榜样歌手与年轻音乐人两代音乐人在互不知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同唱一首歌,以声配对。
这样的季播节目通过主题化的形式,承载着截然不同的节目内容,经年积累将会形成同一IP下的内容矩阵,深化节目品牌价值,而下一季的《中国达人秀》在模式上又会作何升级,目前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中国达人秀》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模式升级。
极致素人生存方式多元化
节目后链打造是关键
在过去,平民类的选秀节目在节目结束后,由于平台节目品类相对较少,资源未打通,成名的选手大都处于游击战状态,缺少优质曝光机会,无正统的发展规划体系。在《中国达人秀》消失的五年里,从这一舞台上走出的草根达人境遇不尽相同。
因丰富面部表情而受关注的杨迪,如今已成为各大综艺常客,第一季的总冠军刘维在湖南卫视《巅峰之夜》的舞台再次献唱,“少女军团”SNH48如今已成为“宅男女神”。但更多的人是因缺少曝光度而被遗忘,曾一时红火的达人最终“泯然众人矣”。比如,《中国达人秀》第五季的人气达人万宇豪,如今在微博上自嘲“过气童星”。
除此之外,在当下还存在一大问题:《中国达人秀》必须要靠达人来撑起内容和话题度,但达人们真的还需要《中国达人秀》吗?
近年综艺节目品类多样化,尤其是在星素结合的政策之下,让素人有了更多参与节目的机会,选择性更强,不拘泥于才艺相关,还可参加恋爱、旅行等多种品类的节目。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综艺节目的圈层化,为极致素人们提供了更为垂直、专业的舞台,素人之间的“神仙打架”已成为综艺节目的新常态。
如果说,圈层节目是精英文化的汇集地,短视频成为平民手艺人的出口。这群身怀技能的达人纷纷涌入了互联网平台,以拍摄视频、直播等方式成为了某一领域的KOL,俗称“网红”,比如三农领域有华农兄弟、在美食领域有美食作家王刚、古风领域有李子柒,还有成立了papitube的papi酱,都获得了大量拥趸,且有了不错的变现渠道,接地气的草根文化已然蜕变成为时髦的网红文化。
因此,在读娱君看来,达人的概念相当于当下流行的极致素人,即不管他们有多平凡,都有极致才艺的一面。在当下的时代,人人都能在15分钟成名的时代特征格外鲜明,他们曝光自身于公众面,成名的方式和渠道多样化,《中国达人秀》只是其中一个选择。
在内容形式、渠道资源、选手资源、观众审美等发生市场巨变的现实情境下,以达人文化为主体的《中国达人秀》再出发,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境地,但在危机中也存在转机。
后链缺位是以《中国达人秀》为首的达人类节目存在的普遍现象,在现有内容升级的条件下,完善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是破题之道。
《中国达人秀》在达人选择上若能多挖素人少用网红,在节目后链联动各方资源,与mcn等机构垂直合作,为优质达人长远发展进行布局,可以实现达人与节目之间双向增值,构建IP 生态闭环,外加在整合营销上多下功夫,并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提升节目受众覆盖范围,以碎片化内容的传播,增强节目的曝光度,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升达人知名度,最终可以反向导流于节目本身,或能为《中国达人秀》这一长寿综艺多增一层保障,实现“二次进化”。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