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这一代年轻人放弃独立自由的独居生活,选择当“回旋镖”一代,住回到父母的房子中呢?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结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做寄生虫单身。
在家庭形式上,我们经历了从大家到小家的独立时代。现如今,我们似乎又面临着从小家回大家的共居时代。
这个时代,高昂的房价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退步,而这些退步又倒逼着房地产行业的变革。
人类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生产力革命后,才拥有了住大房子的物质财富。而高昂的房价又逼着人们重新住回小房子,小户型微型公寓的开发和交易量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高。
同样,人类也是在经历了无数的流血牺牲后,才确立了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而高昂的房价又逼着人们放弃私有的、永久的产权,去不停地出让分割,寻找更为廉价的产权形式。
上述两个现象,双极分析师都曾撰文分析过,今天我们将讨论又一个高房价引发的社会退步:全世界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开始被迫啃老。
啃老潮大爆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推崇西方的独立式教育,告诉咱们的年轻人,西方的年轻人工作后,乃至读大学时就开始经济独立了。
然而推崇者们不知道的,是近些年,西方的年轻人也被高房价给逼怂了。
在英国,与父母同住的20岁至34岁人口比例从1997年的19.48%(相当于240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5.91%(相当于340万人)。
在爱尔兰,2019年的数据显示,随着房价的暴涨,有将近46万成年人选择住在父母的家中,比5年前增长了4.4%。其中30岁以上还与父母同住的成年人数量增加了10%。
在美国,Zillow2019年的数据显示,千禧一代近22%,即超过1400万的年轻人,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达到了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而约翰·伯恩斯房地产咨询公司的调查也显示,有41%的美国人正在考虑与父母或者已成年子女一起居住。这些数据也都是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美林证券的一份报告,超过一半的年轻千禧一代表示,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来保障生活品质。洛杉矶、迈阿密、纽约,这些年轻人的梦想之城,更是成为全美与父母同居率最高的城市。
正可谓独立诚可贵,房价价更高。是什么让这一代年轻人放弃独立自由的独居生活,选择当“回旋镖”一代,住回到父母的房子中呢?
是孝顺吗?
——不,是房价。
不婚的寄生虫
相较于西方国家,经历了消失20年的日本年轻人,在啃老这件事上显然更淡定,他们早已接受了这个时代的安排。
1995年的数据显示,日本与父母同住的人数为5330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42.5%。
而这其中,大龄单身中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据统计,当时日本有1200万“20-39岁“的中青年处于未婚状态,约占到当时日本总人口的10%。而他们当中有67.6%选择跟父母居住。
这类年轻人在日本得到了一个羞辱性的称呼,寄生虫单身。在中国他们叫“啃老族”。
社会用高傲的道德审判着这些和父母同住的单身年轻人,但这个社会又在用高昂的房价制造着他们。
终身未婚率,指的是“一个在50岁之前从未结婚的人”。在2015年日本的一项的调查中,有23.4%的男性终生未婚,而女性则占到14.1%,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20-34岁的青年人,有45.8%的人未婚,是1980年的1.55倍;35-44岁的群体中,有16.3%的人未婚,是1980年的7.4倍;45-54岁的人群中,有9.2%的人未婚,是1980年的7.66倍。
这些不结婚的人去哪了?去跟父母居住一块儿了。
而根据日本内务和通信部的一项调查,与父母同住的未婚人数从1980年的1600万增加到2016年的1900万。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结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做寄生虫单身。
一项近年的数据调查显示,对于毕业后和父母居住,58.51%的日本年轻人,表达了无所谓的态度。
昭和男儿,平成废物。在昭和时代,大学毕业后租房奋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在平成年代,跟父母住在一起,不用交房租,可以花父母的钱,又不用打扫家务,似乎是年轻人的最佳选择。
但本质上是什么呢?
是经济长期低迷和住房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日本年轻人选择独自居住在大城市中或附近,3租2礼1押(注:礼是指礼金,在日本租房,一般要给房东两个月礼金,作为未来换租可能带来的空置期的补偿),一次性就要交出6个月的租金,不止于此,大城市的房租还很高,大部分年轻人几乎每个月2/3的收入都给了房东。
是给房东打工,还是去跟父母享受家庭的幸福呢?换了你,会怎么选?
独立真的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了。
跨代同居时代的房地产
当房价逼着中青年们回归父母的怀抱后,房地产又将受到怎样的循环影响呢?
我目前看到的是需求的减少和形式的变革。
有观点认为,年轻人通过跟父母居住,节约了房租,能够积累出更多的资金投入购房,最终仍然会刺激房地产的发展。
比如Zillow的测算,美国房客平均会把自己收入的34%用于住房。如果和父母一起居住,攒齐首付的周期就能够从8年缩减到5年。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感受不到高房租压力的情况下,年轻人还有动力买房吗?
从日本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让日本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萧条,可是LV在日本的销售额却在90年代增长了20倍。Gucci、Hermes、Bulgari、Dior、Prada都在这个时期在日本布局了大量的高规格门店。
在充满消费主义刺激和对未来丧失希望的时代,从父母那里剩下的房租,年轻人没有买房,买了包。
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住房的不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双双下滑。
2018年,在日本出生的日本人为91.8万人,假设今后维持现在的减少速度,日本2019年的出生人口有可能降至87万-88万人左右,是1899年进行统计以来的最少值。
人口不涨了,房子卖给谁?
前段时间,《母婴行业观察快讯》对中国2019年新生人口进行了预估,截至11月17日,中国新出生人口1016万,预期较2018年下滑400万左右。
关于这一数据,双极分析师还走访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案是,准确数据要等1月份统计局的结果,但新出生人口明显下滑是真实存在的。
同时,很多地方的性别比今年突然呈现出平衡状态,国内某准一线城市,往年男女婴性别比在108:100左右,今年骤然下降到了102。
买房压力那么大,男孩都不敢生了。
在需求量长期看低的同时,适合跨代居住的户型形式也在投入市场。
在欧洲,有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Cohousing,丹麦的年轻人可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居住到老年社区,并承担一定的社区服务。
新加坡和东南亚,共同居住却又兼顾隐私的双钥匙的户型也在日渐受到追捧。
要知道,1986年,当新加坡房屋发展局第一次提出双钥匙这种概念时,市场的反应极其冷淡,曾经一度被取消。直到2009年,这种形式才再次被商业开发商推入市场。
我在东南亚也考察过部分双钥匙项目,独立式生活空间、保障共同居住隐私、便于出租营收、家庭整体负担轻、免征二套房税都是不错的优点。
但同时价格偏高、空间利用率低,受众小,交易困难,也确实是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美国,开发商Lennar,也在2011年开始推出NextGen计划,通过将两个独栋房屋统一规划建设,来实现类似于双钥匙房的效果。
现如今,这种类型的房屋已经覆盖了13个州的市场,包括整个西海岸,卡罗莱纳、明尼苏达、德克萨斯、弗罗里达。
要知道,美国在1950年到1980年期间,多代家庭一度从21%下跌至12%。因为那个时代,不仅年轻人买房压力比现在小很多,联邦住房管理局还为养老院提供大量的补贴,老年人选择养老院是常态。
而现在,不光年轻人买不起房,老年人也住不起养老院。2019年德勤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养老住房的年回报率约为8.8%(租金收益率为4.49%,资本升值率为4.31%)。
养老金跑不过资本。
住上代际住宅后,老人减少了养老费用,子女减少了育儿费用,两家相互保障隐私的同时,又节约了重复资源,同时还能共同承担家庭费用。
听上去很好,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房产形式,前方的路也很长。
说在最后
高房价,富了一代人,苦了三代人。年轻人买不起,老年人养不起,夹在中间的那一代呢?承担了上下两代的压力。
跟家中的长辈聊起这个话题,你能够感受到他们复杂的焦虑和兴奋。
焦虑是因为养老,嘴上说着:没事,动弹不了了可以去养老院,脸上却写满了不安乃至排斥。
兴奋是因为首次听说了代际住房这种形式,一个劲的念叨:这个真不错,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
在家庭形式上,我们经历了从大家到小家的独立时代。现如今,我们似乎又面临着从小家回大家的共居时代。
也或许,这会是未来家庭最好的状态:我们相互依偎,而又彼此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