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柴妹。
自从疫情爆发后,柴妹已经大概十几天没出门了,上一次出门还是全副武装下楼扔垃圾...
为了不让自己闲出花儿来,广大网友纷纷展开“奇思妙想”,只屈居在一方小天地中,也能干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来。
比如数一碗米到底多少粒的......
或者在家一个人打乒乓球的......
再比如互不干扰各玩各的......
但比起这些憋疯了的大家伙儿而言,真正让柴妹惊叹不已的还是大家对“吃”方面的挖掘。
在这百年一遇,宅在家里不出门都能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刻,各种黑暗料理终于重出江湖。
比如这个火烤榴莲...柴妹思考良久都想不出来这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还有虾仁鸡蛋白菜炒阙根粉...
橘子炒蒜苗...
以及这个不知道是草莓馅的南瓜饼还是草莓饼的东西...
......各种类似的新创菜式层出不穷。
尽管某些菜式瞧着让人下不了嘴,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的型号都默默的增大了...
中国有一句俗话是“民以食为天”,大家骨子里都对“吃”有一些特殊的感情,这也是为何疫情爆发后,大多数人都选择研究美食的原因。
最近柴妹就在学做美食,虽然一学就会,一做就废...但这并不妨碍柴妹对美食的热情。
在此期间,柴妹还无意中发现了一个35年前的“宝藏”,一部名为《中国之食文化》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1985年,由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策划,一共五集,分别为北京、广州、江南和四川所在地的美食及文化。
柴妹之所以称其为“宝藏”,是因为纪录片中的美食之广已经非常罕见,并且其中所记录1985年的中国更加难得。
在我们的印象里,那时候的中国恰属于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切都刚刚起步,或许可以更真实的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穷”。
但是,在《中国之食文化》里面的中国,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美食之国。
让人不禁感叹,那时候的美食也太让人羡慕了吧!
北京菜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偏咸鲜?亦或是浓厚烂熟?
《中国之食文化》告诉你,北京菜不仅有小麦粉制成的各种馒头面食;
还有精巧的芙蓉燕菜,用鸡汤浇灌的燕窝丝与蒸蛋完美融合;
不仅有家人朋友聚餐时的上上之选——涮羊肉;
也有用极致的刀工打花刀的水发鲍鱼;
哦,忘了说,这个会耍花刀的师傅,就来自被誉为个中翘楚的“丰泽园”。
且不论这些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菜式,只是看它们的名字,就显得一个比一个高端。
北京菜可以说是中国料理的代表之一,它从鲁菜发源,集中国菜系的大成,将馒头拉面这种平民滋味和金水渡舟这种皇室风味完美结合在一起。
看到了北京菜的不同,咱们再来看看日本人眼中的江南菜吧。
江南具体在哪里,至今都众说纷纭。
但在《中国之食文化》里面,江南文化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由丰富的物产恩泽所孕育而来。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反正在柴妹的印象里,江南一带的菜系大多精致小巧。
一盘菜可能一筷子就夹没了。
但日本人镜头里的江南菜,除了这种精致小巧的点心之外...
还有色香味俱全且分量不小的松鼠桂鱼等大菜。
当摄制组来到市场,向观众展示这里的物产丰富时...
柴妹只看到了那一篮子刀鱼,毕竟在现在,这已经不仅仅是鱼......更是一摞摞的人民币啊!
在江南菜系里有一道菜,名称非常的狂妄,据说当年乾隆皇帝的御厨特意从苏州学会并将这道菜带回北京。
它就是“天下第一菜”。
原料非常不起眼,将锅巴炸至金黄,浇上虾仁番茄汁便成功了。
看了这么久,这道“天下第一菜”反而是咱们最容易学会的一道菜...
虽然我们做不了这么大的锅巴...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与其鼓捣一些黑暗料理,还不如试一试这些流传已久的中国美食不是吗?
江南菜的豪华有些与众不同,不是从材料上展现,而是从造型凸显。
比如咱们平时放在泡面里面的火腿肠,人家江南菜直接一大块火腿上去,配合剔透的鸽子蛋和栗子,俨然是一副拱桥的形状。
名称也直接取为“虹桥赠珠”。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中国很少见的生吃菜例。
比如活炝虾;
八珍活鱼;
或许是临近长江的缘故,这里有很多鱼虾类的菜系,每一样都精巧不已,色香味俱全。
但在《中国之食文化》里面,日本摄制组最喜欢的不是北京,也不是江南,而是广州。
一句“这里是全中国最热爱饮食的地方”,直接给了广州最高的赞誉。
八十年代的广州人,甘愿为了吃而下功夫。
一切菜例都极尽盘飧之美,且每一道菜都拥有不下三种的原材料。
比如鲈鱼、火腿、香菇、竹笋等熬制而成的麒麟鲈鱼;
再比如让人完全看不出原材料的百花争艳鸭,以炸鸭块、蟹黄、鹅肾、虾胶、鱿鱼调制。
这几乎已经不是菜,而是一种艺术。
对比前面这些菜的不同,柴妹对最后一种四川菜最好奇。
毕竟身为一个无辣不欢的人,对四川菜的印象就是火锅和辣椒,层层密布的红辣椒构成了柴妹对四川菜的既定印象。
然而。《中国之食文化》告诉你,四川不止有辣椒,还有美味的平民菜。
随便一个四川人都可以做出美味的棒棒鸡。
而豆腐干、麻辣干、油果子、百叶等豆制品在四川也是一种佳肴。
另外,这里的调味料非常多,什么花椒、辣椒、辣椒油、豆豉都可以很好的调节味道。
看到这里,柴妹默默的想了想,家里厨房只有盐和生抽,和这些一对比实在是太少了!难怪在家里总是做不出美食呢!
《中国之食文化》距今已经35年,或许很多风土人情和菜例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差异,但咱们对于美食的热衷却是始终不减。
而这种热情,会跟着中国人一起,一直延续下去。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