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张大千
编辑/陈纪英
年轻人,用口罩立人设
最近冷空气突袭全国,年轻人的“哈气”刷了屏——只是,这一次,不少年轻人把抗寒C位,留给了口罩。妈妈吩咐的秋裤还没穿,保暖防风口罩先安排上。而淘宝小二,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双11忙碌着,仅保暖防尘口罩就有500多款新品,他都要全都安排上。
除了防护以及保暖功能外,当口罩成为“第二张脸”,这届年轻人早已习惯了用口罩立人设,看看他们脸上的口罩,无需自报家门,圈层和人设就一目了然,分出同党异类。
戴上皮卡丘、叮当猫、或者粉色渐变口罩出现在办公室,在蓝色口罩的海洋里勇敢地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卖萌党,这是被各种概念定义的年轻人,在向社会公开撒娇——永远年轻,不一定永远热泪盈眶,只用一款卖萌口罩,就能低调亮明身份。
谁说戴上口罩就不能当小仙女?实用诚可贵,颜值价更高。
颜值党挑选口罩尤其重视颜色、款式,如同饰品,最好能和衣服巧妙搭配,与整个人浑然一体,在不知不觉间衬托出仙气。还有达人研究出了风靡至今的口罩妆,C位就在眉眼之间——2020年,不少美妆品牌发现,口红销量下滑近半,眼妆产品却比往年火爆。
连口罩挑选都这么精心得“不经意”,是在含蓄地昭告世界,你是口罩江湖里的审美艺术家。
比如,蕉下科技推出的“立体防尘保暖口罩”,刚上新就月销过万单,主要归功于颜值党的追捧——这款口罩能将人脸防护至眼角,只留下一双眼睛和额头。用户在评论中点赞,“显脸小,透气不闷,非常适合滑雪用……”,谁也没想到,口罩居然抢了瘦脸针的生意。
搞怪口罩的主人,则是口罩江湖里的思想家,他们个个戏精附体。
淘宝上有这么一款口罩,采用仿真人皮制作,表皮光洁,如同开了十层特效,白到发光。戴着这款口罩出行,绝对炸街。也有青春少女戴上满是皱纹的人皮口罩,一转头,能吓得原本想要搭讪的心机男,一退三米远。有网友评论,“戴着这个,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一个人走夜路了!”
对于目不暇接的搞怪口罩,你发自本能的惊讶,只会暴露你对潮流的迟钝。
搞怪口罩的主人表面上是流行文化的俘虏,实际上是流行文化的叛逆者——对短视频上特效美女的戏仿,其实是对“白瘦幼审美”促狭审美的嘲讽和反叛。
相比精致的颜值党和反叛的搞怪党,国潮口罩是才是新口罩中的绝对主流。在淘宝天猫平台上,国潮口罩的月销量轻松达到10万、20万以上,一骑绝尘。
爱国流的口罩,只需要渐变的红黄底色印上五角星,再加一句“我爱你中国”,就能气壮山河。没有搞怪口罩背后的嘲讽,也没有精致党费尽心机表现出来的毫不在意,只有赤裸裸的爱国热情,简单直接。
国潮口罩一骑绝尘的背后,是这一届年轻人逐渐高涨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过去10年,国潮的关注度上升了528%,如今已经进入国潮3.0阶段。
分析人士认为,Z世代是“国潮”的主要推动力量,着汉服,听民乐,看国潮综艺,是“后浪”主流的消费方式,爱国流口罩,更是将年轻人对国潮的喜爱印在脸上。
如果厌弃了传统口罩的单一,又嫌弃搞怪口罩的突兀,惧怕颜值党口罩妆的繁琐,选择不俗套又不出挑的国潮口罩绝对没错,毕竟,爱国是全球华人的最大公约数。
从滞销到“一罩难求”
很少有人记得,疫情前,中国曾有一段时间的口罩滞销。
疫情前的口罩产业属于“靠天吃饭”。
广州旭众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副总蒋桂莲就感同身受。这家企业早在2009年就生产过口罩机,但是,当时中国人少有口罩党,口罩机销常年滞销,做出来都无人问津,企业差点破产。迫于无奈,公司只好转型做包子机、和面机、面条机等食品机械。
后来,口罩企业靠着“雾霾”、“沙尘暴”迎来了小阳春。
2013年到2016年,北方冬季雾霾围城。冬季无风的时候,污染空气堆积在城市上空,口罩成了城市社畜仅有的的防霾防沙盾牌。如果谁在冬日里送你一个N95口罩,那绝对是情深意重的心选之礼。
这一时期,诸多企业看到了中国口罩逐年攀升的需求,开始陆续入场。据统计,疫情前的十年,中国口罩业产值保持着年均13%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到2018年,中国口罩产量占全球50%以上。
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一边是口罩生产的提速,一边是中国治霾的力度提升。2017年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蓝天天数明显增多。受此影响,防雾霾口罩滞销,部分口罩经销商无奈亏本套现。
持续的好天气下,一些口罩厂商被迫转行。本以为随着环境治理的加强,空气质量提升,民用口罩市场会进一步缩减,没想到新冠疫情,又让口罩成为了紧缺物质。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口罩成了保命物资。
药店的口罩被抢购一空,许多人连夜守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口罩一上新就被抢光。短时间激增的需求让举国上下甚至全球市场都陷入“口罩荒”,一罩难求之下,硬核大爷戴块橘子皮就敢上街,也有钢铁直男翻出内衣胡乱应付。
国内的口罩买空之后,中国人开始买遍全球。
当时,正在西亚小国度假的吴倩得知国内紧缺救援物资,开始奔走在阿曼首都的大小药店,只要有口罩,有多少要多少,全部空运回国。
把阿曼首都“买空”后,吴倩又瞄准了其他国家,从北美、土耳其、印度到泰国,很多货源都难以核实真伪,令采购难上加难。
14亿人口的中国,按每人每天2个口罩计算,就是28亿个口罩的日消耗量。中国不恢复生产,口罩无论怎样都是不够的。
从“口罩自由”到“供应全球”
永远不要小看中国制造的力量!
中国制造的背后,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人才,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之所以出现“口罩荒”,是因为短时间激增的需求,以及全国人民居家隔离期间,企业开工率不足,叠加疫情阻断的交通,使得原料和产线匹配不足造成的。一旦中国开足马力,口罩产能根本不是问题,反倒需要担心产能过剩。
很快,中石化、燕山石化等国家队下场救援。
中石化用76天时间,从无到有,建成了全球产能最大的熔喷布生产基地,年产能逾1.35万吨。燕山石化10天交出生产线、15天产出熔喷无纺布产品。
紧接着,汽车企业也纷纷跨界入场了——大部分汽车,都有生产医用防护口罩所必须的无菌车间。
比亚迪用了17天时间,制造了自主生产设备,开始量产口罩。两个月的时间,产能提升10倍,从车企变成了为全球日产量最大的口罩厂商。
除了比亚迪,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通过自建、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OPPO、vivo、甚至富士康都开始生产口罩,在自救的同时支援国内抗疫。
更多的创业者看到了口罩紧缺背后的巨大商机和利润,纷纷下海造口罩。到2020年3月,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2月29日,中国口罩日产量达1.16亿只,4月24日,中国口罩一天出口10.6亿只。
短短两三个月,中国就实现了从“一罩难求”到“供应全球”的转变。到2020年底,中国向全球提供了2000多亿只口罩,帮助150多个国家抗击疫情。
(2019年9月-2021年9月天猫口罩月均成交曲线图)
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2019年年末以来,口罩成交额先后经历疫情初期暴涨,疫情缓解后回落,去年双十一活动期间,天猫的口罩销售比疫情期间下降76.24%。
另据淘宝小二介绍,眼下,各式各样的口罩已经成为颜值经济的一部分,成为时尚人士穿搭新选择,而正当时的保暖口罩的流行,则让美丽不再“冻人”。
进化的“口罩+”
随着产能的提升,口罩产量暴涨,价格却逐渐回落。
2020年6月,淘宝天猫上一次性口罩价格零售价最低能做到0.39元,当时,口罩原料熔喷布的价格尚且处于高位。因此,这个零售价,比一些口罩厂的批发价格还要低。极度不合理的低价,意味着供需失衡。
过剩的产能如何消化,成了全行业面临的问题。
与此同时,实现了口罩自由的国人,终于不堪忍受内白外蓝的传统口罩,对口罩的外观、功能、符号意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春江水暖,用户先知,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通过流行趋势关键词,洞察了口罩党们的新需求,嗅觉敏感的新入场者,以此为指引,找到了新机会。
科技服饰公司ohsunny就是其一。其从事口罩生产近10年,创始人曹宸玮告诉《财经故事荟》,“疫情期间,口罩行业是不健康的,原材料价格巨幅上涨,让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做。我们预见到了可能的风险,没有盲目扩大产线,反倒是疫情之后,口罩成为日常消费品时,我们才迎来了大爆发。”
在电商平台的数据指引下,ohsunny设计出了全网第一款兼具防晒防疫功能的口罩,并且在外观上做了改进,使其更加美观舒适。
今年秋季,为了迎接新一轮降温,ohsunny新上线了保暖口罩,保温率达到了75%,而行业平均水平是30%—40%。浏览ohsunny天猫店,其中护眼角口罩上线不到一个月,用户评论就上万。
此外,还有专为儿童设计的口罩。
一位妈妈分享说,三岁半的宝宝口罩戴不过三秒就被他摘掉,逛商场的时候非常麻烦。头疼之际,有人分享了一款立体口罩,给鼻子留出了更多空间,呼吸也更加通畅,图案也很可爱,有小飞机、蜘蛛侠、小恐龙等,宝宝爱不释“口”,戴着它去打疫苗,不哭不闹,“把旁边的小孩羡慕得不得了”。
而作为年轻人的第二张脸,口罩也变成了时尚行业的新宠。
各大奢侈品牌开始卖口罩,LV、Gucci、Chanel等奢侈品牌不断将口罩打造成配饰单品。FENDI推出一款淡粉色口罩,采用真丝缎面,纯棉质地,搭配了收纳袋,佩戴时还可以绑上一个优雅可爱的蝴蝶结。这款口罩在淘宝天猫上售价7000多元,尽管如此昂贵,也不乏土豪为之买单。
越来越多的口罩,在更精准满足年轻人社交需求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口罩,变成了“社交货币”。
保暖口罩、蹦迪口罩、发光口罩、清新口气、保暖口罩、防尘口罩、社恐专用口罩、沙雕口罩、香薰口罩、新风口罩、电动口罩、防晒口罩、不沾口红口罩、瘦脸口罩、防闷口罩、防雾口罩、大脸专用口罩、清凉口罩……口罩行业在反内卷,口罩党需求在升级,口罩创新自然就不停歇,在基本的防护功能之外,“口罩+”正当风口。
而口罩行业三四年间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也是用户、品牌、平台合力而为的结果——电商平台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洞察了新的消费趋势,随后和商家联动,开启供给侧改革,满足消费升级浪潮。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己的符号”,让·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这样写道,用这句话来总结过去两三年间,口罩从基本的防护物资,进化到“口罩+”的风起云涌,也许最为恰当。
口罩,依然是口罩,口罩,又远远不止于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