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蜂巢7月21日讯』“堵车太心焦,不如来几把手游”,这个想法应该适合很多堵车人的心理,但是有时堵车还会经常的动一下,这个时候就不能拿起手机玩了,毕竟还有车子跟在自己的车后。不过全自动驾驶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开车玩手机已经不再是梦想。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0年,部分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初步建立,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谁先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强国,谁就掌握了这轮科技革命的先机。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规划》提到的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等6项任务。
《规划》首先聚集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规划》提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
抢占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高地,《规划》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实现重要进展,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进入国际第一方阵;到2025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按照《规划》预期的目标,2020年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30年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除了技术方面的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还来自于伦理、法律等层面。就在今年7月5日,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了北京五环就惊动了交警。
对此,《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在法律法规的调整完善方面,《规划》明确,要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
涉及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完善具体包括,开展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责任确认、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问题研究,建立追溯和问责制度,明确人工智能法律主体以及相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期待吧,人工智能将会在国内步入一条高速公路,在不就的将来会就会是想很多现在想象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