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三喜
相较之前数次被“点名”,此次发酵的“小红书被爆存未成年人性暗示”事件,更值得行业反思:像小红书这样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平台,在内容审核和用户管理上,为何还存在如此多的漏洞?
被曝推送未成年人性暗示视频,踩红线成众矢之的
根据央视新闻12月5日的最新报道,今年9月,成都的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这个App不时给自己推送含有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起初蒋先生以为是平台推荐了一些青少年用户的体验,但越来越多明显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过来,让蒋先生感到担忧。
随后,央视记者尝试下载了“小红书”App,记者完成注册进入App短视频页面并在几次刷屏操作后,一些以未成年人图片为封面的短视频就被App推荐过来。在部分短视频中,记者发现,视频拍摄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且拿手机自拍时镜头直接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
之后记者对小红书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回复如下:
对于未成年注册的问题,“小红书”App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平台注册对未成年人没有要求。目前因为没有实名认证的要求,所以基本上有手机号、QQ、微信这些都是可以注册的。”
关于内容审核的问题,“小红书”App工作人员说,“因为有一些同一时间发布的这些‘笔记’会比较多,我们这边很多都是系统去进行审核的,有些可能是没有审核到。”他建议,“如果说有相关内容的话,可能这边是没有监管到。如果看到的话,建议您可以去举报。”
此次曝光,已经不是小红书第一次被指存在类似的问题了。2021年7月,网信办启动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就曾针对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约谈过小红书;当时相关负责人就强调,“专项行动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处罚力度,对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大力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
有微博大v对此很是感慨,@小满就发微博说到,“小红书涉黄后道歉、道歉后再涉黄……循环往复下,该平台还是舍不得净化平台内容,因为净化意味着割舍,当小红书靠正常内容竞争不过其他平台时,只能剑走偏峰。正如拼多多,现在依旧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表面整改却未深挖病根。”
为什么“舍不得净化平台内容”?为什么屡禁不止?是平台缺乏审核的技术手段?还是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大家不妨可以看看小红书此前是如何应对炫富风的。
滤镜下的小红书,要被刹住的炫富风,平台要守住的底线
今年国庆假期之后,小红书等种草平台被指存在过度滤镜的问题,小红书发布社区倡议,“请尽量避免过度修饰,尤其是在美妆、穿搭、探店等为他人提供建议的领域。”——如果说滤镜风波是小红书在2021年的一个小插曲,如何刹住“炫富风”,应该是小红书这一年最重大的课题。
“炫富”,可以说是陪伴小红书一路成长的顽疾。作为一款诞生于2013年社交App,小红书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红书在短短六年里就获得了2.2亿的用户,而且女性用户占比近九成,是一个彻底的女性向社区。
如此,小红书就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特性——种草。像是Gucci、Chanel等众多奢侈品牌一度成为小红书上的热门话题。有网友是如此评价小红书用户的:“10个用户里,8个有Chanel,9个有Gucci,9.5个有Hermès,不到小红书你就不知道中国女人原来这么有钱。”——炫耀式的消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融入,也助推了平台的流量,类似“人均百万豪车”“如何快速花掉50万”等话题确实相当诱人。
炫富风盛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使得相关部门关注这一现象并开始整治。2021年5月,网信办针对各平台上的炫富拜金现象,启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要求各平台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
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号召下,小红书启动了深度治理炫富行为的专项治理行动,并且将“打击炫富”定为常态化的治理举措。2021年9月,在互联网大会上,小红书创始人瞿芳介绍,小红书先后启动了“炫富治理”、“饭圈乱象治理”、“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以及针对虚假医美内容的“臻美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内容和账号从严处置,专项累计处置笔记上万篇,封禁违规账号7000多个。
11月18日,小红书再次对外公布最近半年“打击炫富”专项治理进展情况:今年5月-10月,平台处置炫富类违规笔记8787篇,处罚账号240个;与此同时,针对炫富识别的算法模型再次升级,通过AI算法识别炫富的召回能力和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无论是滤镜、炫富还是软色情,媒体曝光后,主管部门发现问题并强化监管后,小红书推出应对措施——这也是很多网友熟悉的套路,不过有的套路是真诚的,有的可能是“应付”的,从清朗行动的表现来看,小红书是有内容审核的能力的,但缺乏的是“决绝之心”。
为什么缺“决绝之心”?答案并不奇怪,大概就是“流量” ……
都是流量惹的祸?百亿市值的小红书需要加强平台责任
坊间多认为,多次踩红线上热搜,原因是小红书患上了“流量依赖症”。
为什么炫富风一度盛行?因为比起展现美好的种草,炫富总是更容易获得关注和流量;为什么未成年人性暗示视频屡屡被曝光,诚如7月“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提到的“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
在相对偏安一隅的时候,监管层和公众对小红书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其平台和博主存在的不规范乃至违规行为缺乏管制;但由此带来的流量,让小红书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国内相当有分量的互联网平台:
据易观数据,截至2021年8月小红书月活用户约1.6亿,同比2020年1月增长97%,日活用户同比增长110%。DAU(日活跃用户数据)已经算是一线app,每次估值均以翻番的态势上涨,市值一度超过200亿,为什么资本如此看好小红书?
答案是流量,是最接近消费的流量。数据显示,小红书2018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并于2020年明显破圈泛化。大量新用户涌入,让内容品类泛化和数量急速扩张。此外,据媒体报道,小红书社区内容覆盖美妆、美食、旅行、母婴、家居家装等多个生活方式领域,2020年,小红书用户全年笔记发布数同比增长超150%。其中,体育赛事方面内容同比增长率超过1100%,民宿、科技数码同比增长率则超过500%,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则同比增长超过230%。
是高质量的用户群推高了小红书的估值,可是商业模式单一也让小红书更加依赖“流量”。在诸多媒体的描述中,小红书被大众认识是因为有着高品质的流量,但其自身电商体系的不完善与外链存在,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小红书被“种草”后到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拔草”,导致小红书沦为各大头部电商的流量仓。
据报道,2020年,小红书广告业务收入约为6-8亿美元,约占总营收八成。可见,小红书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广告业务,广告业务则依赖流量——所以,流量就是小红书平台的“红线”。
“流量为王”,客观来说,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的发展是粗旷的,监管的力度也是缺乏的,导致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做大,或多或少都有踩着灰色区域获取流量的行为;而已经身为一线的小红书,需要更积极更主动的加强平台的主体责任。
2021年9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明确有提出——
加强账号规范管理:制定账号规范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账号运行监管,有效规制账号行为;健全内容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总编辑负责制度,明确总编辑信息内容审核权利责任,建立总编辑全产品、全链条信息内容审核把关工作机制。
在央视曝光的此次事件中,小红书方面在未成年账号注册以及内容审核方面就有着明显的漏洞。此外, 6月1日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专门有一章是“网络保护”,既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且明确了相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等责任。
透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到,无论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是规范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的相关制度规定,在一些平台均没有落实,这既损害了未成年人权益,还伤害了法律公信力。而小红书等平台还试图利用用户协议企图把自己失守的责任推卸给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这和主管部门要求加强平台主体责任的原则也是相悖的。
所以,小红书的道歉是否有成效?有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要看被曝光视频是否被删除,更重要的是,如何强化主体责任,以体系化、技术化、常态化的高压,来守住底线。
尾声:
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小红书对媒体报道提及审核漏放情况致歉,并透露平台将于近期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只是,一再被击破的底线还会被击破吗?小红书的底线和红线究竟是什么?商业模式单一导致的流量依赖症又如何改善?值得行业关注。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