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不二子
“我身边很多同事都告诉我,我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可是很多时候这些劝我的话或者让我放松的话,其实大多数都没有太大作用,因为我知道我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习惯才变成今天的我。”
当周深在对着镜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许我们才有机会了解这位在综艺中总是开朗、充满幽默感的歌手的另一面。
让周深这样能讲述自我的场景,来自于微博在今年推出的首档微博影响力人物纪实性系列短片《光环之下》,该系列纪录短片邀请了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物作为嘉宾,讲述、分享在各自领域、个人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感受与感想,吸引了众多用户观看与讨论,像是《光环之下》首期王濛的短片,就带着多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与娱乐榜。
而对于微博自身来说,《光环之下》的出现也意味着其在原创IP内容上的又一次探索。
2014年,微博推出了《最美表演》系列内容,每年邀请实力演员、导演共同创作短片,为市场展现优质演技与实力创作的魅力,这一系列内容也成为了影视行业发展侧面的一个记录,而此次微博推出的《光环之下》,则是更深入与文体娱行业的互动,发挥出微博这一具有特殊性平台的能量,挖掘微博之于文体娱行业的更多价值。
“光环之下”的人生思考,力量、温暖与治愈
在近两年网络纪录片快速发展的当下,《光环之下》无疑是独特的,其独特点在于它面向的是我们在文体娱消费中或直接或间接触碰到的人物,但看到的却是我们平常难以发现的这些人物的内心与真实自我。
在奥运期间王濛“濛主”的热度高居不下,我们看到了她在解说时的自信与爽快,知道了她的幽默与热情,但在《光环之下》里,她更多说的是对于滑冰的热爱,对于做体育事业的责任感,“我现在做的事情招的只有退役运动员,你看不见他是因为他没有达到国家队的标准,但他要面临着向社会去就业,他们需要在社会上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让更多人了解体育,是我的使命和宗旨。”
做了十年演员的倪妮,早已拥有千万粉丝、多座奖杯,尽管“光环”已经出现,但在《光环之下》里,她仍然在谈论着作为一名演员的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进取心:“我每年期待话剧巡演,因为有挑战,你脑子里会不停地想我今年这么演了,是不是新的一轮我得有点进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点变化,就是脑子里在不停地转这些,这就是幸福,这就是演戏的幸福,作为演员的幸福。”
导演文牧野两部长片电影《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都聚焦现实题材,沉重感、真实感总会让观众感觉到生活的痛与难,不过在《光环之下》里,文牧野则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内核的想法,“你对生命和生活可以失望,但是你不能绝望,尤其是电影,电影不是传达绝望的……我不太敢也不太想明白电影是什么,我觉得没有人能定义电影是什么,我只能说电影之于我来说是彼岸,是方向。”
其实,从这些“光环”人物所谈论的内容就能看出,《光环之下》的焦点并不在于这些优秀人物面向光的那一面,而是在光芒之下他们每个人的内心,声带出问题的周深是如何渡过“至暗时刻”的,王久平是如何以个人化的视角写出引发全民共鸣的歌词的,这些私人化的故事与心路历程的分享,使得《光环之下》系列充满了鼓舞的力量与正能量的内核。
尤其是,与这些光环人物的交心让观众看到他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人生与方向,从而对观众形成参考以及治愈的力量,让这个系列人物纪录短片能够在市场上形成影响力,真正走进人心。
据统计,该系列短片每一期短片都收获多个热搜,热搜话题经常同时登上娱乐榜和热搜榜,像是话题#王濛说不能永远寄生在冠军的光环下#就拿下热搜榜第6,#周深说能够给别人带来力量是我的幸运#话题冲上热搜榜第8,截至目前,“光环之下”话题拥有17.5亿阅读,152.2万讨论。
应该说,虽短却精的《光环之下》,是对各领域人物表达自我的新形式探索,让这些光环人物能够在作品之外也有机会真诚地、直接地进行表达,对于市场而言,《光环之下》所传递出的温暖内核、人生思考也是有讨论传播价值的,所以从内容、影响力两方面来看,《光环之下》都是优秀的、成功的一次探索。
口碑影响力双丰收背后一次微博“势能”的亮相
其实,我们很久没有看到《光环之下》这样聚焦多位文体娱领域人物的纪录片内容了,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较难找到一个主题将不同领域的人物集合到一起,另一方面是当下的娱乐环境相对浮躁,走心内容也许会不得已在海量的快节奏信息中沉没。
这也就谈到为什么微博会做出《光环之下》,又是为什么它能把这部系列纪录短片做成。
微博一直是与文体娱行业保持密切关联的,行业大事件、个体人物的动态、市场趋势的变化,都会在微博上显示出来,这一切都来自于微博开放广场的属性。每个人都能在微博上连接到更多人,这不仅吸引了众多明星、文体娱从业者在其上保持活跃,同时每一个普通用户也都习惯于在微博上发现新事物。
这就意味着,微博积累了大量文体娱领域人物资源,像是在《光环之下》中不仅有演员、歌手、运动员这样位居台前的明星,也有导演、大型活动策划人、作家这样更偏向幕后的从业者,这样多种身份人物的集合也让微博所制作的内容会更有记录行业发展的价值,而不是单纯对流量的追求。
同时,微博的开放广场也意味着良好的内容传播土壤,尤其是微博能够打破圈层化的限制。一个人总会有多种身份,在一些圈层明显的平台他们可能只会强化自己的一种身份,但在微博上每个用户关注的更广泛、更分散,这也意味着只要话题有参与感、内容足够优秀,就都有可能促成大范围传播,而不会被限制在某一圈层内,这也是表达核心总能引发大众共鸣的《光环之下》每一期都能有话题登上热搜的原因。
有传播土壤、有人物资源,微博已经具备了做出人物纪录片的基础,而对于做出《光环之下》或许也是微博产生了足够的动机。
微博长期与文体娱行业保持强关联,也让微博成为了文体娱行业发展的观察者与记录者,这份观察与记录也让微博自然而然形成了对文体娱领域的强洞察力。
一个简单的例子,2014年微博推出《最美表演》,为的是展现具备优质演技作品的魅力,而彼时,正是影视行业泡沫期,“演员”身份的重量下滑,流量成为了行业中的“香饽饽”,微博逆趋势策划出《最美表演》,其实也是想要带动市场对于演员硬实力的关注。而在《最美表演》诞生三年后,行业与市场的风向转变,如今人们越发在乎演员的能力,也验证了当初微博对行业与市场发展方向的洞察。
那么如今,微博应该也是洞察到了文体娱行业发展中的新需求与变化,比如在内容相对快节奏、过度娱乐化的当下,市场需要一些能够走进人心的、更沉稳的内容出现了;以及在影视剧、综艺、音乐作品之外,领域明星们也需要一个机会去表达自己,去自由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感悟。
这样来看,微博能做出《光环之下》,是多年来自身积累的行业优势以及对市场、行业的洞察力发挥作用,而该系列人物纪录短片能够实现口碑与影响力的双赢,也凸显了微博这一平台的独特性与内容制作能力,这或许也会给微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是时候重新认识微博的价值了
自从2020年起,纪录片尤其是网络纪录片的发展就开始升温,越来越多的平台、机构甚至个人开始制作上传发布纪录片,在这一背景下,微博交出《光环之下》这样的作业并不是简单的赶潮流。
首先,《光环之下》在保持传统纪录片品质的前提下提炼精华稳定在8-10分钟左右一期,既让“光环人物”的真实感悟能完整表达,也让内容更符合当下用户碎片化时间进行文娱消费的习惯。这可以理解为是为纪录片行业的一次试水,让行业看到精品短内容的市场接受度,为纪录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对于文体娱行业而言,《光环之下》也是一次新探索,让文娱体领域意识到能够与市场交流的方式不局限于生活化的、娱乐化的,纪录片形式也能拓展市场认知这一行业、这一领域人物的角度,帮助行业更多元化地与市场形成顺畅沟通。
第三点也是对于微博自身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微博在借《光环之下》拓宽行业边界。此前,微博作为媒体平台更多是在记录文体娱行业的发展,而这一次推出原创IP内容,是在从记录者转变为参与者,让行业看到微博所具备的独特能力与价值,重塑行业与市场对微博的认知——其不仅是一个可以表达沟通的广场、信息发布与获取的渠道,也是具有明显差异化优质内容的诞生地。
我们已经熟悉了微博的媒体属性,甚至说上微博发现新事物的习惯会让我们忽视微博还具备的其他价值,这一次的《光环之下》既证明了微博的内容制作力与传播力,同时也显示出微博对于深入文体娱行业的决心。
也许未来,微博会产出更多原创优质IP内容,为平台用户丰富可消费内容,增强用户粘性与好感,为文体娱行业提供更多接触市场的新角度,形成更多的互动与合作,同时也让微博的下一步发展有更多空间与可能性。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