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专家、NLP大师级实践者安迪·拉梅奇在其知名著作《即时满足:让人嗨起来的动机心理学》中对“棉花糖实验”提出全新见解,为“即时满足”正名。他指出,“即时满足”就是要尽早满足自己的要求。
从这一观点继续向外拓展、延伸,可以发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下,大众迫切希望自己的即时生活需求被尽快满足。而在海量即时需求真实存在的大背景下,新的风口、新的“秘密金矿”正在迅速衍生。
最直接的体现是,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生活日用品的即时性需求大大提升。从生鲜蔬菜到食品饮料,从电子产品到日化美妆,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即时配送的方式,第一时间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即时需求,正在被全面满足。
从“小超市”到即时零售
近日,央视专题报道了百万杂货店店主的逆袭案例。一名杂货店老板依托于即时配送,做到了百万营业额。而这个数字,在一年前还离他很遥远。
在报道中,央视详尽阐述了即时零售:核心是本地门店加上即时配送,也是外卖和实体结合产生的新业态,连接了实体门店和消费者。它们的“合体”,在激发新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让疫情期间线下客流量减少的小店有了更多可能。
从局部上升到整体来看,北京通州杂货店老板,只是即时零售的一个缩影。在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实体门店也正在逐步复苏和增长。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7月,美团上的便利店和超市交易量增长了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高达110%。
在疫情过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稳回升。这样的走势,颇为不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7万亿,同比增长3.1%。亮眼数据的背后,也是即时零售与其他消费形态共同努力的结果。
时效性、确定性、认可度缺一不可
在过去的数年内,餐饮外卖和同城物流引领着即时配送品类的扩张。而在这之中,新的配送需求被不断挖掘。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需求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所需,这种需求也延伸到了餐饮外的品类。美团等零售平台,也正在通过即时配送,为消费者搭建了一个30分钟到家的“生活卖场”。
传统电商数天才能送达的时效,在如今的新消费环境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即时零售则更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也能够看出,即时零售成功的核心,在于时效性、确定性。
在时效性上,即时零售以电商平台为中介,通过背后的骑手和智能调度系统,带动线下的实体零售去服务周边消费者的即时需求,这无疑扩大了实体零售的服务半径,也让时效性有了基础保证。
而在即时零售中,确定性也成了必备元素。即时零售扎根于线下的各大便利店、品牌连锁、商超,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也能增加供给品类。以店铺覆盖密度为核心,以产品为基础,从而虹吸更多用户,并打通认知、认可、认购的链路,这正是即时零售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即时零售中,时效性、确定性和用户认可度缺一不可。以时效性反哺用户认可,以确定性获取用户信任,推动复购,打通认知,才能形成业务闭环。
即时零售接下来也要持续夯实自身最大的优势——时效性。而目前,入局即时零售的企业都在努力保障即时配送的履约能力,进而保证消费者的体验,不断激发新的需求。
须知,对消费者而言,时效性是复购重点。在即时体验得到满足、需求得到良好反馈后,自然会发起复购。而这样的复购同样也能以人为核心进行更广的辐射,从而引爆二次传播,让更多用户成为“忠粉”,并由此加速即时零售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轮转速度。
为实体门店带来新增量
除了对消费者有益外,即时零售也反哺了商家,成为超市、商场的全新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挖掘消费者的即时性、确定性需求,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即时零售也带给超市和商场更多场景化的可能。
究其原因,一是环境使然,二则是来自于消费者消费需求潜移默化的改变。相较于在超市选购产品,消费者如今更加注重时效性。同样,相较于大批量囤货,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即时采购。这些,都是即时零售所带来的改变。
不过,超市、商场的经营者也无须担心,因为即时零售是为实体门店带来增量。通过将购物场景扩大,通过做到平台方、履约方、供应方的三线合一,即时零售让消费场景不再囿于单一的日常生活,而是辐射进了更多即时性场景——如轰趴聚会、高效采购、应急产品购买等。
写在最后:
其实,当我们谈及即时零售的时候,所谈的既是新的业态,也是新的消费习惯。更快的时效性,更迅捷、更便利的消费体验,更全、更新颖的产品力,都在重塑人们对于电商的认知,也在重塑人们对于零售业的看法。
我们也非常期待,在未来,实体门店通过即时零售实现更多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