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服务、应用的标配,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免费互联网服务重要的盈利方式之一。
尤其会员特权更是典型的增值服务表现形式,这对于工具型应用如办公应用、修图应用……社交软件如QQ、陌陌、探探,以及视频网站等,会员都可以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务。
毕竟多花钱,就能换来更多的特权,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事。
比如QQ会员,等级升起来比别人快,发消息可以自定文字样式;再如陌生人社交软件,开会员右滑次数可以增加;再如修图应用,开会员可以用普通人用不了的特效、滤镜……
这些也是用户可以欣然接受,因为足够的合情合理。但昨天墨迹天气因为会员服务,却被骂上了热搜。
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
根据目前的墨迹天气会员服务包括连续包季、连续包年和单独购买1年三种套餐。
在费用方面,连续包季是30元,连续包年是88元,单独购买1年是98元。
开通会员后可以享受专属播报、亲情短信、雷阵雨、积水预报、台风预报、精准预报、灾害地图、过敏预报、流感预报、中暑预报等共计23项权益。
仔细观察还不难发现,墨迹天气开会员,还没有一个月的选项。
有网友表示,墨迹天气的这23项会员权益看不出什么特色和值钱的地方。
话又说回来,这23项权益,除了免广告,其他服务大部分内容都不是墨迹天气独有的,而是公开的数据和信息,且如台风、流感、灾害、积水等会员权益的预报,对于个体用户来说,除了各种小程序、插件都可以查询之外,可能一年用不了几次。
为了推广付费会员服务,墨迹天气还搞了一个活动,就是开通会员有机会得到一箱钟薛高雪糕。
网友也将此戏称为“天气刺客遇上了雪糕刺客”,一系列操作下来,墨迹天气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有用户表示:卸载,我宁愿自观天象也不想让墨迹天气吸我一滴血。
对于该用户的看法,有网友跟帖表示:天气预报还不一定准;也有网友表示:自观天象不送雪糕啊!
也有用户表示:是不是开了会员能控制天气。
也有大量网友表示,现在的手机都自带天气预报功能,墨迹天气高估了自己的市场价值。
还有用户表示,墨迹天气其实就是一个数据的搬运工罢了,搬运中国气象网的数据,你所能看到的云雨图,气流图,降雨图这些就是来自中国气象网,但关键是作为二道贩子的竟然还要收费,而原平台是国家的,是免费的,甚至中国气象都有小程序可以使用,都不用专门下载一个软件,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用的,它不香嘛?
自然也有用户表示:收钱也是正常的,不充也不影响使用,并不是强制性收费......”
事实上,看到这里,对于墨迹天气上热搜,也有了个比较清楚的解释,也就是网上存在的声音以及争议,更多的在于开会员看天气的必要性不强。
甚至,就算免费,墨迹天气功能的可替代性依然很强,包括手机自动天气应用,各种小程序,都能满足用户看天气预报的需求。
墨迹天气此举所引发的争议,或许还表达一个观点,即这像是在自杀。但话说回来,不是所有的置之死地都能后生。
既然如此,为何墨迹天气还要硬着头皮推出付费会员服务呢?或许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像天气应用这样的工具型应用赚钱太难了。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凭借巨大的流量红利,只要一个切中用户需求的就能创造出一款过亿用户规模的应用,这对于见证过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用户来说并不陌生。
在工具型应用的盛世里,天气应用就是一个典型。数据显示,墨迹天气2011年下载用户400万;2012年注册用户超过1亿;2014年用户累计量4亿;2015年累计4.7亿。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达到了6.5亿,如今这一数据则为7亿……
然而这类应有,用完即走的强工具属性,也导致其尽管拥有海量的用户,但依然找不到赚钱的路子。
以墨迹天气为例,迄今为止,其核心的以盈利方式依然以广告为主。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微信、抖音、支付宝等超级应用生态的成型,这些工具型应用,也被大面积集成,或者一个功能,或者一个小插件或小程序,就大幅的挤压了独立工具应用的生存空间。
事实也告诉我们,那些曾经坐拥上亿用户的工具型应用,大多数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活下来的,如美图秀秀、墨迹天气们,不仅赚钱难,还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将时针拨回2016年,墨迹天气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但苦等三年后,2019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墨迹天气首发申请上会未通过,成为当日几家上会企业中唯一被拒的企业。
被否的原因有多条:业务合规性不足,涉嫌违法收集个人信息,广告收入的真实性和持续成长性存疑,收入依赖关联股东。
根据上市提交的文件,2014年至2017年的前9个月,其来自广告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4.84%、98.12%、98.99%和98.86%。
同时,这样的数据背后,还存在着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症,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 1-9 月,墨迹天气的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83.64%、75.05%、72.01%和 45.84%。
当然,更关键的是,正如前文所说,随着天气等应用被巨型APP逐渐集成,这势必会影响墨迹天气的用户活跃度,也必然对其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破局单一盈利的弊端,墨迹天气也曾尝试多元化布局,包括硬件、2B服务等,然而,据媒体报道,其硬件业务空气果推了几年,最终仅创造了2000台的惨淡销量。
空气果之后,墨迹天气也推出过“环境电商”即墨迹商城,主营灭蚊器、新风系统等产品,但据招股书显示,墨迹电商在的年GMV最高为51.41万元。
广告、硬件、电商之外,墨迹天气也讲出了2B的故事,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气象数据服务。据公开资料其2B业务,主要涵盖物流、航空、零售、旅游、能源等多个领域。
但是2B业务做的怎么样了?目前我们也无从得知。
至于广告业务,这几年行情大家都有所了解,大部分的企业大规模缩减了广告预算,这对墨迹天气这样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APP来说,影响是致命的。
往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墨迹天气的数据,并非墨迹天气独有的,也正如网友所说,墨迹天气其实就是一个数据的搬运工罢了,而这个搬运工是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搬运。
以至于天气预报这个行业,独立的应用从本质里就难形成竞争护城河。
所以说,墨迹天气推出付费会员服务所引发的争议是,墨迹天气没有给用户足够去充值的理由。
换个角度来看,墨迹天气本身面临着很大的竞争,且对于目前的用户习惯来说,看天气,打开独立的APP去看,越来越不现实。
所以,墨迹天气要继续赢得市场的竞争,必然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服务和功能。
比如会员权益里的那些权益,作为与手机自带天气应用、各种小程序的竞争手段或许还是可以的,但是收费,那性质就变了。
但或许,推出付费会员,墨迹天气不得不这么做。
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必然要探索更多的赚钱方向,可以想象领域如气象相关领域拓展,如硬件、垂直电商、2B都没能给墨迹天气找到更好的故事;
另一方面,面对用户活跃度的考验,叠加广告行业整体的疲软,墨迹天气的压力自然是非常大的,而在多次相关性领域试探未果后,会员或许成为墨迹天气不得不抓的救命稻草。
此外,可能还有一个因素是,墨迹天气在成长历程中,引进了大量的资本,包括“阿里系”“腾讯系”“盛大系”“创新工场系”和“险峰系”等大资本赫然在列。
它们真金白银投进去的钱,总要有个交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墨迹天气还需要新的故事,继续向资本市场冲击,付费会员或许也成了那个不得不讲的故事……
至于用户买不买单,有没有争议,那就是另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