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智能家居摄像机是公司营收的中流砥柱,业绩贡献逐年攀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70%。不过其智能入户、配件以及其他智能家居产品的营收之和,彼时不足不及摄像头产品营收的1/4。
增收不增利,上市首份成绩单难看
不过,过去几年疫情之下的萤石网络,日子并不好过。据其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其中营业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降26.10%。
报告期内营收规模同比微增、净利润同比两位数下滑,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一年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另一方面,萤石网络解释称,公司为了加大了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和智能家居新品类的研发,加强了国内和国际新渠道的建设投入,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
通过萤石网络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其净利润为9117.09万,同比增长33.7%,这也意味着,疫情过后,萤石网络的收入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只是,拉长时间周期来看萤石网络的发展,或许其营收增长将依然承压。据萤石网络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79亿元,同比增长4.27%;在2022年营收基数较低的情况下,萤石网络Q1的营收同比,仅实现个位数的增长,显然并不值得惊喜。
据观察,萤石网络未来还将在营收增长方面,面临诸多压力。
首先,尽管Q1其供应链降本增效呈现出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是因为内部精细化管理、“节衣缩食”所带来的正向盈利,恐怕将会面临规模化的压力。
如上文所述,萤石网络的营收大头是其智能摄像机,但是该部分的营收呈现下滑趋势,而毛利率显得四平八稳。例如,据其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智能家居产品营收 35.97 亿元,同比降 1.74%;毛利率 29.84%,同比增加 0.45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作为新型业务的云平台服务,其营收仅为6.7 亿元。虽然同比增长24.57%,比智能家居产品的势头更猛,毛利率也高达72.43%,但是同比却出现了1.85%的小幅下滑。
这也意味着,其作为基本盘的智能家居产品营收、毛利率增长空间有限,而新型业务的毛利率也逼近天花板。与此同时,前者占比过高,后者占比不足,这种并不健康的营收结构,也势必会让其营收大盘增长乏力。
其次,据其财报分析,2023年Q1,萤石网络的营收增长还有募集资金到账、利息收入增加的因素。排除这些对大盘增长微不足道的偶然因素,萤石网络的营收短板也将更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萤石网络除了营收绝对值不高外,其连续多年的增速也处于下滑态势。而2022年,其营收增速更是创历史新低,净利润也是近四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而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2023年第一季度,虽然其营收和净利双增,但营收增速依然偏低。由此可见,行业外部环境的向好,对萤石网络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其短期增长将依然承压。
母公司泥菩萨过河,背靠大树难乘凉
智能硬件的风潮过后,萤石网络母公司海康威视也陷入自身难保的处境中,情况不容乐观。据海康威视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收入831.66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128.37亿元,同比下滑23.59%;每股收益1.37元。
而时至2023年,海康威视这样的颓势并未停止。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海康威视营业收入162.01亿元,同比下滑1.94%;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下滑20.69%。
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趋势足以说明,海康威视或许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恐怕难为同样处境艰难的萤石网络“输血赋能”。
不过,作为海康威视首选的分拆上市项目,萤石网络与其母公司海康威视关系却千丝万缕,而且在营收方面一直没有摆脱依赖海康威视的阴影,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也十分存疑。
据了解,在2020年之前,萤石网络并未建立独立的生产和采购体系,均依赖于控股股东海康威视及其下属企业。在宣布分拆前的5个月,也就是2019年12月,萤石网络还通过向海康威视购买生产线设备建立自主生产、采购体系。
尽管目前在供应链方面逐步实现了独立,但是芯片之类的产品,依然与海康威视存在重叠。由此可见,萤石网络对母公司的供应链资源依然十分依赖。
另外,萤石网络还将其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归结为技术研发及渠道开发投入过大。不过实际情况是,其技术能力却经不起推敲、渠道布局也有一些顾此失彼。
例如,前不久,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很多投资者对萤石网络的技术壁垒、渠道建设提出了质疑,并邀请董秘回应。据了解,投资者较为关心的问题是萤石网络的最大护城河是什么,有何措施加宽加深护城河,以及公司如何做大做强云平台服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智能家居作为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萤石网络未来将如何进行新零售布局,也是投资者较为关心的。虽然对此萤石网络的董秘都一一作了解释,但是摆在萤石网络面前的现实难题,却很难让投资者很难对其回应,表示满意。
一方面,萤石网络身上有着浓厚的“海康威视”基因,甚至其产品布局和海康威视也颇为类似,仍以视频安防类设备为主,而且这一产品线布局,时至今日也没有较大改变,如此定位,也势必会限制萤石网络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安防市场的政策红利正在消退,而萤石网络作为以To B为主的公司,也在侵蚀海康威视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萤石网络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以BAT、华为、小米、360以及AI四小龙等新兴技术企业,也都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安防行业,正在成为萤石网络的心头大患。而反观萤石网络在技术方面的实际投入,却难以与这些巨头科技企业相提并论。
而在萤石网络认为第一季度投入过大的渠道建设方面,萤石网络依然存在线下市场销售占比过高、过于依赖大客户的问题。
例如,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萤石网络线下市场销售占比已从2018年的67.1%逐年上涨至如今的82.61%。其中前五名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已从2018年的21.89%飙升至如今的32.97%,且2019年以来,第一大客户始终为萤石网络母公司——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
由此可见,当其母公司业绩表现不佳时,萤石网络依然对海康威视依赖过重,可谓背靠大树难乘凉。
负债、存货高企,数据安全隐患暗藏危机
除了母公司依赖外,萤石网络的发展,还存在存货规模高企、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困境。据其招股书显示,萤石网络资产负债率始终居于高位,近几年始终保持在80%上下,较同行业5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差距十分巨大。
与此同时,萤石网络的存货账面价值,也让其不堪重负。据了解,早在萤石网络科创板IPO首发过会后,就有财经媒体提示,作为海康威视所属子公司的萤石网络,虽然业绩增长迅速,萤石网络也面临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及坏账、存货占比持续攀升。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6月,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37亿元、4.33亿元、5.32亿元和9.92亿元,占各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22%、18.58%、24.75%和32.07%。
值得庆幸的是,截至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5.9亿元,占净资产的12.15%,较上年末减少4.31亿元。据分析,这也是导致其负债率高企的重要原因。例如,以上报告期内,萤石网络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1.45%、79.3%、62.04%及63.20%,行业平均值仅有54.27%、48.02%、47.43%及44.99%。
重重压力之下,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萤石网络彼时谋求独立于海康威视上市,或是试图借助资本力量,释放企业的资金压力。报告期内,萤石网络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1.45%、79.3%、62.04%及63.20%,行业平均值仅有54.27%、48.02%、47.43%及44.99%。
除了营收结构不够健康、财务风险较大外,萤石网络还暗藏数据安全隐患。众所周知,近年以来,国内居民数据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国家也在不断注重居民隐私管理问题。
因此,相关部门重拳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再次加码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管理。很显然,这如同给各类核心业务与人脸技术及监控技术有关的企业戴上了金箍圈。而数据安全隐患对于萤石网络而言,更像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其难以视而不见、高枕无忧。
结语
海康威视凭借其行业沉淀与基本盘,将安防市场的布局落子萤石网络,这本来是一步好棋。而且,随着萤石网络成功独立上市,也将成为海康威视发力资本市场、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的一颗有力“棋子”。
然而,人们不得不清醒看到的是,萤石网络偏安一隅的局限性与生俱来。而其近年个位数的营收增速、极速放缓的净利润指标,都足以印证。萤石网络的行业天花板或许不高、护城河也不深。
而摆在萤石网络面前的存货、负债压力,以及所在行业必须面对的数据安全隐患等,都将给未来的萤石网络未来的发展平添变数,从而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由此可见,萤石网络虽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是依然难以摆脱“海康威视依赖”。而在强敌环伺的赛道里,萤石网络或许唯有增强自己实力、加固护城河,才能在行业守住江山,拥有一席之地。如此看来,已然独立上市的萤石网络,也是时候“断奶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