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壹
近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金爵奖各大奖项也逐一揭晓。总体来看,本届电影节是一次联接起艺术、产业与大众的电影盛事,其影响力很难以单一角度来概括。精彩多元的电影艺术呈现与表彰,全民参与的“电影之城”打造,从论坛思想交锋到市场服务的全面赋能……在盛夏来临前夕,所有人都在这场盛会中提前感受到了属于电影的炙热温度。
获奖阵容出炉,艺术探索与人文关怀并重
6月22日晚,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哈萨克斯坦电影《离婚》以其深邃的时代背景和女性视角成功夺得最佳影片桂冠,女主角奥玛洛娃·阿米拉的精彩演绎也为她赢得了最佳女演员荣誉。影片以哈萨克族人萨里姆萨克传统小家庭在时代洪流中的崩溃为隐喻,描述了处于危机中的社会现实和夫妻关系。导演达尼亚尔·萨拉马特以融合舞台剧风格与大胆的色彩风格尝试,为观众带来了震撼心灵的观影体验。
获得评委会大奖阿根廷影片《成年人》虽未直接构建冲突,却以类似纪录片的平和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少年的成长。“能让这部影片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形式给上海观众讲故事,我很感激,我也希望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更多优秀的电影人交流,向他们学习。”导演表示。
最佳导演被授予了巴库·巴库拉德泽导演的电影《院中雪》。全片采用了极简的拍摄手法,不但人物对白少,全片几乎无配乐。故事讲述了失散多年的朋友通过社交软件再一次相遇的故事,通过两个失意中年人的视角,描绘了格鲁吉亚整个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电影在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同样亮眼,黄晓明凭借《阳光俱乐部》中的自然演绎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刺猬》则触及现代人生活状态中的“卡住”,对社会、亲情关系也进行了深刻剖析。由郑执、郭方方、顾长卫获得最佳编剧奖,“希望大家坚持住自己心中的一点儿小骄傲,因为赢得所有尊重的起点,都来自这点儿小骄傲。”编剧郑执以此寄予年轻创作者。
最佳摄影奖由张颖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获得,该片以其独特的运镜技巧和对香港城市景观的捕捉,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城市的双重面貌,体现了摄影艺术在叙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胡阿姨的花园》和《杀了这匹马》分别在纪录片和动画短片领域摘得桂冠,前者关注边缘人物的生活韧性和善良本质,后者则以寓言式的故事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及内在情感的复苏,两部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传递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离婚》《成年人》《你的颜色》等不同国家影片收获颇丰,本次上影节主竞赛单元再度呈现了开放、多元的电影文化氛围。据悉,本次金爵奖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短片五个单元的评委会,分别由法国导演陈英雄、中国导演曹保平、美国学者比尔·尼科尔斯、法国动画导演本杰明·雷内、新西兰导演马克·阿尔比斯顿担任主席。22位评委会成员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
无论是对历史的回望,对个体命运的关切,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角度而言,这些获奖作品都展现了电影作为艺术形式在探索人性、记录时代、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无限可能。这些影片收获重大荣誉,相信会激励全球电影工作者,继续以真诚和勇气讲述触动人心的故事,推动电影艺术继续迈向高峰。
全民共享的电影盛宴
正如一位影迷在社交媒体上所言:“六月的上海,是电影的味道。”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继续以多元服务升级吸引广泛大众参与观影和活动,不仅为影迷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观影体验,还通过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创造了一个集观影、娱乐、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影节活动。
数据显示,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放映1672场,进行88场观众见面会。其中,上海47家展映影院放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共1636场,其中82场进行了观众见面会。截至6月20日晚8点,观影人次49.5万,28%的外地来沪影迷中,来自苏州、杭州、北京的影迷数量分列前三位。
据旅游平台携程提供的数据,6月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带动5万人次的异地用户来沪,酒店消费量2万间以上,主会场上海影城周边2公里范围酒店在电影节期间每日满房,平均每日入住超5000人次。同时“携影同行”的页面活动推出影院吃喝玩乐地图及电影院文艺漫步图鉴,6月1日上线后,网友自发上传了包括影院赶场、影院周边游玩、转场速食等上影节多种玩法攻略约8500篇,互动量达490万。
图源:Fun
在开幕之前,上海国际电影节就充分考虑了市民的观影需求和体验。通过与上海市民文化节、美琪大戏院等机构合作举办了一系列讲座,普及电影知识,拓宽大众对电影文化的认识,在微博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在线观看,营造了浓厚的电影节预热氛围。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更有多项创新举措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参与。六家市中心电影院推出的“暖意场”优惠票价让利于民,同时,多家展映影院通过硬件升级、取票流程的优化,以及增设的行李寄存服务等,从细节入手全方位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便利性和舒适度。针对“赶场”影迷,部分影院推出的轻食服务和餐饮优惠更是贴心之举,让影迷在紧张的观影日程中也能享受到便捷的休息与补给。
在排片策略上,电影节充分尊重并满足了不同影迷群体的口味,通过精心策划将系列电影和具有相同元素的影片进行集中放映,让影迷能够沉浸在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中,享受从早到晚的观影乐趣。
多元活动体验让大众得以通过各类新颖方式体验电影的魅力,未来影院单元依托AR、VR、MR等多种影像技术策划XR作品展映,为市民带来多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幽兰雅韵:戏曲电影新萃”特别展映单元通过传统戏曲与电影高新技术的融合,出人意料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涌入影院;此外,电影节期间还举办如“一带一路”电影周、“拉美风情嘉年华”,以及与央视频合作的《金爵会客厅》访谈节目等一大批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大幅提升了普通观众的参与感。
总体而言,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一系列贴近民生、服务大众的创新举措,不仅让电影节成为市民共享的电影盛宴,更展现了上海作为电影之城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城市活力与电影艺术的和谐共生。这场全民参与的电影盛会是对“电影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世界语言”的绝佳诠释,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光影之间,感受到电影文化的无限魅力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温暖、包容与文化底蕴。
创新驱动,共谋电影产业新篇章
2024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既呈现出复苏回暖的积极趋势,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春节档票房再创佳绩,但在不久前的端午档中,电影市场票房、观影人次等核心数据均不及预期,市场面临着影片供给不足、电影宣发难度增大,电影与多元娱乐内容形态竞争乏力等诸多挑战。
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汇聚了国内外电影行业领军人物的多个产业论坛也成为了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与会人士从探索内容创新、解决行业在投资发行等领域痛点、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均提出了积极见解。
增加高质量内容供给是一大共识,如光线传媒的《三体》电影、博纳影业的“海外三部曲”规划和阿里影业的“华语巨制”项目等均引发了大量关注;另一方面,参与论坛的业内人士还强调了扩大引进、分线发行的重要性。导演贾樟柯呼吁扩大国际影片上映规模,认为引进片能够丰富市场多样性;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周勇经理则提倡精细化发行策略,呼吁影院和发行方应精准营销,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为中小成本电影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等。
在技术赋能电影生产角度,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运用成为论坛的热点话题。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强调,AI技术正逐步改变电影制作方式,通过虚拟拍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同时他也明确指出,电影创作的核心仍然是创意与创作者;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则将AI视为“创作伙伴”,提及上影已在昊浦基地建立了AI创作中心探索AI在电影创作中的更多可能性。
而电影市场作为电影节重要版块之一,今年特别从文旅、国际、IP等当下行业最关心的话题切入,举办了买家沙龙、IP影视开发大会、2024年度暑期档院线影片交易会等一系列重磅活动,覆盖电影全产业链,除了传统的制片发行机构云集,还有服务类、金融类、法律类领域参展商,通过最新鲜的资讯和全方位的产业服务,为电影产业发展多元赋能。
结语
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整个城市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电影文化大舞台,不仅巩固了其作为国际性电影文化盛事的行业地位,从电影产业链全盘发力,有力促进了电影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更将“电影之城”的概念深入民心,让每一位市民和远方的影迷都能沉浸于电影的梦幻世界,体验电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深度交融。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