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间的联结点,往往有深有浅。它可以是一次陌生人之间酣畅淋漓的自我解构与重组;也可以是超越亲情、爱情存在的精神同盟;它还可以是一个“榜样”带来的信念感,帮助自己更加坚定前行的道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薇娅就像这个联结的支点,数以千万的女性消费者们与其连接,并彼此发生关联。她们从薇娅直播间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分享着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以及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从薇娅身上获得勇气与力量。
而自薇娅停播后,这份习惯则变成想念,“流淌”在薇娅丈夫董海锋的视频评论区、薇娅的微博超话、以及出现薇娅字眼的相关新闻报道末尾的互动区中。近期,一个名为“哆啦的魔法棒”的公众号进入人们视野,定期分享着薇娅的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也一并延续着那份温暖与能量。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影响其实是相互的。薇娅在事业上面对辉煌、挫折时的态度和心境,在生活中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热气腾腾,对于任何一位女性而言,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与此同时,薇娅也从粉丝们的肯定与鼓励中得到情绪反哺,彼此滋养。
所有女性都值得被“看见”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塞纳河畔下起了雨,十座金色女性雕像依次从水面缓缓升起,背景音乐是女歌手在屋顶上吟唱的《马赛曲》,这个特殊的章节名为“SORORITÉ”(女性友谊),是为了纪念10位法国杰出女性代表。
作为女性主义的前沿阵地,18世纪至今的200多年法国女性平权运动之路,曲折且充满争议,而每一次女性的胜利,背后都有着匪夷所思的辛酸。不过,世界范畴内女性主义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全体女性共同的荣耀。我们彼此为女性主义的成果喝彩,也从中汲取力量。
回到国内的女性主义庞大叙事中,从解放后“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时代主旋律,到改革开放后女性消费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崭露头角,再到21世纪女性多元化的符号不断涌现,我们同样经过了百年的艰难跋涉。
而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体现在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一句句响亮且漂亮的口号中,更切切实实发生在每一位女性的观念转变中。
比如,在薇娅一篇名为《在低谷中学会自我治愈》的分享中,有粉丝在评论区认真地写道,“从眼里有光到被生活所迫,都是女性成为的一部分,什么时候都要爱自己,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在薇娅的女性粉丝群体中,其实还有一部分是小城镇的家庭主妇。相比活跃在主流语境中的都市青年女性,她们的声音微弱很难被听见。也习惯被忽视并被想象成统一且模糊的面貌,“被生活驯服、将‘自我’排在家庭关系的末尾”。
实际上,她们的欲望和声音并非被消磨,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去释放。在薇娅多篇推文的评论区,你都能看到她们在热烈地表达着自己,以及希望有所改变的决心。而薇娅也同过往一样,看见并满足着粉丝的一切需求。往往在下一篇,就是她们许愿想得到的“答案”。
我们为何需要女性榜样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商业世界中传统“优势性别”的不可抗性正一步步趋向瓦解,更多女性撕掉被贴在身上传统陈旧的标签,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重要力量。
薇娅是这股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从一家女装店起步,到决定将店铺全数关掉做电商,再到尝试直播带货,最后在“达尔文丛林”里杀出重围。像《十三邀》里说的,她赶上了一个能让她做喜欢的事情的时代。但也像薇娅前经纪人说的,她的那种决心、不后退的勇气,可能在别的领域,也会出彩。
薇娅曾被世人追捧,也曾被一夜放逐,依然重拾信心继续向前,她的经历与选择,也让更多普通女性在工作或生活中看到希望与勇气。在“哆啦的魔法棒”推文评论区,我们常常能看见“ 很治愈”、“很有力量”、“精神食粮”、“人生路上指明灯”等诸如此类的评论。
她们在薇娅身上找寻着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也试图得到在困境中的可行解。因为薇娅女性及母亲的身份,让她们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经历、比较深刻的共同感受。而当这样的支持来自经历过相似事件的个人时,也变得更具说服力、容易被接受,也更有影响力。
当下,性别刻板印象并未完全消除。而女性榜样的存在,对于每位女性的成长道路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带来的信念感,会帮助女性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相信自己的力量。
在开拓人生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常因所做的决定被身边人质疑而感到焦虑。但在与榜样的联结中,我们也将变得更加勇敢、强大。未来,希望有更加丰富、多元的女性形象能够被大众所看到,不断拓宽女性对于“我能成为什么样”的边界,让她们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探索最真实的自我与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