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共享经济概念炙手可热,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共享自行车,到办公楼宇内兴起的共享办公场所,再到广泛设置的共享移动电源站,大量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创业者们积极扩张,前景看似无限美好。
遗憾的是,这种繁荣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经济模式中的种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废旧自行车堆积成灾,共享汽车事故不断,共享移动电源价格混乱,共享办公场所陷入亏损乃至破产境地,众多共享经济企业在公众的质疑声中悄然消失,留下了不少烂摊子。
如今,共享经济领域迎来了一抹亮色,常见于火车站、商场及影院中的共享按摩椅品牌,竟然要上市了。
上市在即,一场豪赌
近日,专注于共享按摩椅业务的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公司已正式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和申万宏源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在上市前夕,乐摩物联还进行了多笔股权转让,并完成了两度向权益股东派息,共计4375万元。
2016年,乐摩物联推出“乐摩吧”品牌,旨在为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影院、交通枢纽等消费场景提供智能按摩服务,随后8年时间疯狂扩张。
截至2025年1月15日,乐摩吧已为智能按摩服务设立超过4.5万个服务网点,投放超过50万张智能按摩设备,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及339个城市,累计可识别服务人数超过1.5亿,注册会员人数超过2800万名。
在共享经济领域中,“烧钱”与“亏损”仿佛成了难以撕去的标签,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乃至共享充电宝等一度炙手可热的项目,大多未能逃脱这一宿命。乐摩吧却颠覆了这一普遍认知,非但实现稳步扩张,更在IPO前夕慷慨地向股东派发了超过4000万元的分红,此举着实令人讶异。
乐摩物联的上市之举引发了广泛的好奇与关注,人们不禁探究:它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共享经济行业中脱颖而出,走到上市这一关键门槛的?
从草莽到IPO的战略支点
共享经济模式的众多前期失败案例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警示我们业务扩张与成本控制之间必须精准平衡,稍有不慎,整个项目就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那么,乐摩物联有何独到之处呢?
一来,差异化场景布局策略,让乐摩物联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从而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实现营收大幅增长。
自成立以来,“乐摩吧”品牌在商业综合体、影院、交通枢纽等高人流区域扎根,并深度挖掘机场、高铁站等现有优势消费场景。同时,乐摩物联还积极探寻新兴消费场景,如写字楼、电竞场所等,拓宽市场边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1年至2023年,乐摩物联已连续三年以交易额计行业排名第一,分别占29.4%、33.9%及37.3%。2023年,乐摩物联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第二名的两倍。
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物联的营收从2023年同期增长39.08%至6.15亿元,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规模。
二来,乐摩物联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还通过优化直营与合伙人模式,有效分摊场地与运维成本。
技术创新使乐摩物联在保持服务高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例如,其“防占座装置”专利提升了设备利用率,而数字化平台LMB Links则增强了用户体验并降低了运维成本。此外,乐摩物联采用“直营+合伙”的模式运营,降低运营成本。
三是,升级服务、精准营销,使得乐摩物联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在品牌提升上,乐摩物联通过升级服务网点形象和微信、抖音、美团等新媒体精准营销增强消费者认同。在用户体验上,按摩椅无需APP,扫码即付,费用清晰,有充值优惠,每次按摩后还提供健康报告。
总之,乐摩物联从草莽到IPO的突围战,离不开差异化场景布局、技术降本增效以及品牌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这三大战略支点。这些战略支点的有效实施,使得乐摩物联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走向上市之路。
高营收表象下的层层考验
乐摩物联表面上营收持续攀升,看似一片繁荣。然而,拨开这层高营收的表象是暗流涌动,诸多潜在隐忧正不断侵蚀着其发展根基。
首先,增收不增利,已然成为乐摩吧前行路上的拦路虎。业务规模的扩张以及市场渗透率的提升,虽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却也裹挟着高昂的运营成本。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物联销售成本分别达到2.45亿元、3.42亿元、3.70亿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物联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853.4万元、9457.8万元以及1亿元。
其次,场地租金及运维成本在营收中占比居高不下,犹如一座大山,压得乐摩吧喘不过气来。优质场地对于共享按摩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优质场地背后的高昂租金,却成为乐摩吧难以承受之重。
招股书显示,在乐摩物联的销售成本中,智能按摩服务的服务网点及相关开支占比最大,包括智能按摩服务网点的场地使用费及运维成本。智能按摩服务的服务网点及相关开支分别为1.59亿元、2.30亿元、2.57亿元,占比达到64.85%、67.28%、69.63%,呈增长趋势。
再有,乐摩吧的现金流状况不容乐观,这也是其急于上市募资的根本原因。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乐摩物联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约为1.75亿元,但投资活动所用净现金约为-1.45亿元,融资活动所用净现金为-0.41亿元。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了0.11亿元,截至9月末仅为0.28亿元。
未来,乐摩吧能否突破重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更残酷的竞争开始了
当共享按摩椅的资本盛宴撞上商业本质的铜墙铁壁,乐摩物联的IPO更像是一场策划周密的突围游戏。即便成功上市,它仍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在用户体验方面,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乐摩物联将面临更高的用户期望。众所周知,按摩椅的卫生安全问题、是否占用了公用座椅空间等争议一直存在,乐摩吧也遭到了多位用户的吐槽,涉及按摩力度太大、按摩椅功能出现故障、退款困难等多个方面。
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各类跨界玩家的涌入,乐摩物联将进入一个更残酷的竞争环境。
传统按摩椅制造品牌奥佳华、荣泰健康,以及实体按摩店和上门按摩平台等,不断蚕食共享按摩椅的市场份额。推推熊、东郊到家等上门按摩平台发展势头迅猛,更是是乐摩吧不可忽视的强劲竞争对手。
在资本层面,投资者通常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市场表现有较高期望,乐摩物联如若上市成功,需要在营收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和盈利能力提升等方面满足这些期望。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实现这些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总而言之,当共享按摩椅从影院角落走进港交所聚光灯下,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商业逻辑的终极拷问。在用户体验、市场竞争与资本期待的三角迷局中,乐摩物联的上市或许不是终局,而是更残酷竞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