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巢网】
1月17日,荣耀在内网发布公告称,原CEO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由李健先生接替。紧接着,赵明也在内网发布告别文章,表示“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是人生当中做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
其实,自荣耀“单飞”之后,高层变动一直较为频繁,2024年9月万飚因个人原因辞去副董事长一职。2025年1月20日,荣耀内部发布公告称,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姜海荣将辞去其现任职务。
关于赵明离职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荣耀的出货量大幅下降是赵明离开的主要原因;而讨论最多的是,荣耀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不理想,而荣耀又处在IPO的关键节点,业绩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上市进程及公司估值。
荣耀的困境显然早已显现。
承压的荣耀
荣耀在2020年11月自立门户之后,整体呈先攀顶再回落的趋势,其市占率一度下跌至3%。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荣耀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60万台,市占率为11.7%,虽然2021年荣耀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TOP 5,但是到了2023年,荣耀便有了触顶迹象,其出货量同比下跌10.3%,市占率为17.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到了2024年荣耀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更是持续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荣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16%、15%、15%,2024年第四季度又进一步下滑,被挤出了TOP 5榜单,市场份额低于14%,处于14个季度以来最低位。
当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华为的回归、小米等品牌的崛起,都让荣耀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冲击。vivo市占率排在第一位,华为紧随其后,而荣耀则排在五位,这也是其12个季度以来,市场份额首次掉出前五。
随着华为的回归,中国手机市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2.85亿台,同比增长4%。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3.2%;但到了第二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仅为14.5%,排名一下就从第一掉到了第四,出货量也同比下滑了3.7%。第三季度,荣耀的销量继续下滑,到了2024年第三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为14.6%,出货量下滑了22.5%。排名也一度掉到了第五;第四季度,荣耀新机激活量仅为962.28万台,市场份额为13.26%。荣耀在整个2024年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了3%,与同期整体市场增长4%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华为正积极布局新的全球化战略,计划进军多达60个国家和地区。华为的折叠屏手机Mate X6的广告牌已出现在中国香港、迪拜和吉隆坡等国际化都市的核心地段。
华为的强势回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荣耀的市场表现,荣耀接下来的反击战似乎难言乐观。
高端市场失利
荣耀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矩阵,包括Magic系列、数字系列、V系列与X系列,其中Magic系列作为高端旗舰机型的代表,是荣耀品牌精神和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2021年8月,搭载高通骁龙888Plus处理器的荣耀Magic 3系列上市,赵明把荣耀Magic 3系列称为“行业最顶级的旗舰产品,达到和超越华为Mate和P系列的水平”,并喊出了“和苹果终有一战”的口号;2022年2月,荣耀发布了Magic 4系列,赵明表示其将是一款可以与iPhone比肩的产品;2023年3月,荣耀荣耀Magic 5系列,赵明称“荣耀Magic 5系列将超越华为Mate系列成为行业新标杆”。
2024年1月,荣耀发布Magic 6系列,赵明高调直言“荣耀Magic 6系列引领高端市场”
尽管赵明喊了多年:“改变苹果在高端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越华为Mate系列成为行业新标杆”等口号,但是荣耀仍旧没有在高端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自荣耀发布Magic 6系列以来其价格更是一降再降。公开数据显示,荣耀Magic 6降价幅度在1100元至1500元,荣耀Magic 6 Pro降价幅度超过1600元,而荣耀Magic 6至臻版降价幅度甚至超过了2000元,从降价的幅度来看,几乎跌至中端市场。
2024年10月,荣耀Magic 7系列正式发布,再度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但荣耀Magic 7系列的市场表现并不亮眼。荣耀Magic7虽配备了最新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且在屏幕和拍照技术方面有所提升,但在电池容量及充电功率上的改进却不明显。
虽然荣耀在加速追赶,但始终难以逆势突围在高端市场,比如2024年手机品牌天猫双11排行榜上,苹果、小米、华为拿下前三名;而从各大平台统计的销量排行榜来看,iPhone16 Pro Max拿下双十一首位、第二名为RedmiK70 至尊版、第三名iPhone 16 Pro、第四名iPhone 16、第五名为1199元起荣耀X60,苹果手机的号召力依然强大,可见荣耀并未树立起高端形象。
荣耀进军高端市场接连失利,紧接着华为的强势回归,使得荣耀的高端之路必定布满荆棘!
业务较为单一
为了摆脱下行压力,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线。
目前中国前五大手机厂商仅有小米上市了,以小米为例,要知道小米除了手机,已经有了完备的智能家居产业链。此后受益于智能汽车业务,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10%,已成为“第二条曲线”,小米在2025年初市值一度突破9000亿港元。
相对于小米来说,荣耀的整体业务颇显单一,尽管荣耀的业务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但其核心业务仍以智能手机为主。虽然荣耀在智能家居方面提出了“1+8+N”全场景战略,但是也未能有所出色表现,其在笔记本、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领域仍旧未能脱颖而出。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像小米那样建立稳固的第二增长曲线,荣耀想凭借纯智能手机业务讲通资本故事并不容易。要知道中国手机市场极度成熟,目前五大手机厂商份额胶着,市场竞争愈发内卷、同质化竞争严重。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85亿部,同比微增4%,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只能在有限的存量市场中激烈厮杀,这无疑会给品牌自身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今在冲刺上市的关键荣耀换帅,无疑挑战加剧。荣耀的上市之旅,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荣耀想要解决其困境不仅要让手机业务讲出增长故事,还要加大新业务的投入提升未来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