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家电市场被智能化、高端化浪潮重塑格局之际,海信视像携优异的销量数据,以雷霆之势闯入大众视野。
根据Omdia统计,2024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13.95%,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根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2024年海信系电视中国内地零售额与零售量市占率为29.83%与26.31%,稳居中国第一。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是海信视像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在高端化、智能化赛道持续发力,产品矩阵持续优化,极大提升了产品溢价空间与市场竞争力,成为营收增长的强劲助推器。
业绩攀升,营收净利双增
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竞争近乎白热化,显示技术迭代迅猛的当下,海信视像 2024 年的财报成绩堪称亮眼,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实现可观增长。
海信视像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为585.3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四季度,海信视像营业收入为178.8亿元,同比增长24.3%;净利润为9.36亿元,同比增长100.1%。
海信视像业绩实现惊人增长绝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层次且多元的驱动因素。
一来,海信视像“高端化、大屏化”战略有效撬动了销售结构的深度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攀升。
2024年,海信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27%,全球市占率达65.8%,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其中110英寸/120英寸超大屏机型增幅达106%;海信视像通过海信、东芝、Vidda三大品牌实现差异化战略定位,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品牌全球知名度显著提升。
二来,海信视像围绕 ULED、Micro LED、激光显示三大核心显示技术持续创新,构建起行业领先的高端显示技术矩阵。
截至报告期末,激光投影显示领域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 2806 项。正是凭借这些技术创新成果,海信视像得以不断推出差异化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吸引消费者买单,推动营收与利润增长。
三来,海信视像深耕“1+(4+N)”业务组合,以智慧显示终端为根基,向多个领域拓展,开辟新利润增长点。
财报显示,海信视像新显示新业务(含激光显示、商用显示、云服务、芯片业务及其他新型显示业务等)的主营业务收入为67.71亿元,同比增长3.90%;毛利率29.98%,同比减少1.27 个百分点。
海信视像凭借精准的战略布局、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多元业务协同等多方面优势,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未来,若能持续深化这些优势,有望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中实现领跑。
聚焦AI,机遇与挑战并存
消费电子行业智能化、高端化是大势所趋,海信视像也是“AI化”的拥护者,但在AI 生态构建方面,其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短板,这些短板正逐渐成为其持续高速增长路上的阻碍。
一方面,海信视像虽推出 “聚好看” 智能平台,试图构建自身 AI 生态,但与小米 MIUI Home、华为鸿蒙智联相比差距悬殊。据了解,2024 年,接入海信生态的家居设备仅有区区 127 款,而小米生态链产品已超 2000 款,近乎百倍的差距,凸显海信生态整合能力的薄弱。
此外,海信在互联协议上的缺失,更是将其 AI 生态短板暴露无遗。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用户期望通过电视这一核心大屏设备,便捷控制家中空调、照明等各类设备。可海信电视却无法直接担此重任,必须借助第三方 APP 桥接,操作步骤繁琐复杂。
另一方面,海信在8K、Micro LED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滞后,使其难以打造出具备竞争力的智能产品产品,或将进一步削弱了其在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比如:三星2024年推出的Micro LED电视可实现2000尼特亮度与240Hz刷新率,且像素寿命达10万小时,而海信同类产品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量产还有一段距离。此外,索尼凭借独家XR认知芯片与杜比视界联名认证,在专业影音用户中保持绝对号召力,其单价5万元以上的高端电视销量是海信的3.2倍。
不可否认,海信视像高端化战略在部分领域已初露锋芒。比如:璀璨套系业务快速拓展,营收同比增长52%;85英寸及以上大屏智慧显示终端的收入增量贡献持续提高,中国内地智慧显示终端出货均价同比增长14.62%。
但长期来看,AI生态构建将成为智能家居竞争的“终极战场”,AI 生态短板已成为制约海信视像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唯有正视短板,加大投入,补齐生态拼图,海信视像方能在智能家居赛道上重夺优势。
巨头博弈,全球化迷局未解
海信视像聚焦“高端化、大屏化”战略,夯实 AI 技术底座的同时,还借助欧洲杯、世俱杯等世界顶级赛事,成功打响了品牌全球化的第一枪。
在北美市场,海信Mini LED 机型和 65 英寸及以上产品占比逐年攀升;在日本市场,REGZA品牌持续发力,以38.6%的销量市占率和31.5%的销售额市占率包揽双料冠军;在中东非市场,海信系市场份额稳居中东非第二,南非市场市占率稳居第一。
尽管海信视像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来自国内外品牌的双重压力正逐渐显现,其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建设仍有不足。
在国际市场,三星电子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始终占据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三星在 Micro LED 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使其产品在亮度、刷新率和像素寿命等方面远超竞争对手;索尼则凭借独家 XR 认知芯片和杜比视界联名认证,在专业影音用户中拥有极高的忠诚度。
在国内市场,TCL 近年来在欧洲及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海信的出海战略构成了直接威胁。
TCL 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在中低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小米凭借其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和线上销售渠道,在全球市场迅速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综上所述,海信视像在全球化进程中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破品牌溢价与渠道博弈的迷局,还需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唯有如此,海信视像才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