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
倪叔已经很久都没有因为一件事这么有感触了。
在今天的中国,“健康新国货”真的要被外资赶尽杀绝吗?我只是个普通消费者,想要吃点健康的真这么难?
1
有人不想让我们健康
风起于315,那就还是从315说起吧。
近来来几乎每年315都少不了“食品安全”这个课题,今年也不例外。对于315集中曝光黑心商家,我坚定支持,并且我觉得每年曝光的还是不够多、力度还是不够大,不然为啥每年都有呢?
正是因为315的“力度不够大”(不仅要曝光物理层面的造假,更要曝光商业层面、伦理层面、舆论层面的假),导致315变成了某些恶势力的武器,哪怕是好商家,也被栽赃成“被315曝光了”“上了315黑榜”。甚至有些品牌自己做了红黑榜,把自家产品放到红榜,竞对产品放到黑榜,误导消费者。
这就是今天调味品行业的乱象。你可能觉得这种事不可能发生,白的,怎么可能说成“黑”的——它确实发生了。
被“黑”的品牌,名气不大,叫松鲜鲜,是一个主打天然鲜味的调料品牌,也是近几年凭借一己之力“卷”调味品行业的“调皮孩子”,在它的“折腾”下,整个调味品行业都在比拼谁的“配料表”更健康,这样的新国货品牌、这样的“卷”,消费者看在眼里、吃在嘴里、放在心里。
虽然名气不大,但对于倪叔这种特别在意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松鲜鲜就是一道光,它给了我多一个选择——它足够天然的鲜,却不含那么多“钠”。我相信它是真的想让我吃的健康一些。
前不久我看到“松鲜鲜上了315黑榜”的消息,一时错愕,莫非连这道稀薄的光也守不住了吗?事关我自己家里厨房的食品安全,我不能坐视不理,如果是真的,我会把家里屯的松鲜鲜全扔掉,永不原谅;但如果是假的,我一定要好好地写一篇文章,这不只是为小小的松鲜鲜发声,更是为我自己、为那些在食品安全上觉醒了的人们发声。
我咨询了食品研究领域的专家,也深入“卧底”了食品加工行业的组织,更是动用了多年来积累的品牌界的关系,经过交叉比对调查,最终的结论是简单的——不是松鲜鲜有问题,而是背后有人,为了经济利益和种群利益,不想让我们健康。
这熟悉的操作,难道曾经的“冤案”又要重现?
松鲜鲜创始人易子涵被迫不断辟谣
她说:“我们所有的配料,没有害人的东西”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逻辑”——在国家全方位提倡三减三健“减盐(减钠)、减糖、减油”的前提下,松鲜鲜这样的原创天然鲜味产品至少符合减盐(减钠)、减糖两项倡导,用成本更高的原料,如玉米酱粉里的多肽、氨基酸等鲜味物质,代替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之类后缀为“钠”的化学鲜味剂,从而实现了“有明显鲜味、咸味又不容易钠超标”的健康目标。
可恰恰是这种健康产品路线触碰到了原有的那些“不够鲜、钠来凑”的、不健康的化学工业路线——被触碰到的“他们”怎么办呢?
结果显而易见,“他们”不管是不是真的健康,只愿意维持原有的“不健康”路线(因为产品利润高),“健康”挡了他们的道,所以必然会疯狂抹黑、反扑、剿杀“健康”。
“他们”有的是钱,而为了更多的眼下的钱以及“长久利益”,不惜成本地发动“舆论战”,目的就是买走中国人真正的健康觉醒,只要能维系这个牺牲消费者健康的旧格局,“他们”就能继续在中国赚更多钱——在“他们”看来,中国消费者的健康不值钱,“他们”兜售的化学商品才值钱。
当然,便宜国货中有好货,也有打着国货幌子干伤害消费者的事儿的,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所以我更愿意称松鲜鲜为“新国货”,给国人带来新的健康理念、新的健康产品,这才是国货应该为中国人做的事!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的健康战斗,那还能指望谁呢?
2
松鲜鲜“惹了不该惹的人”
这些“他们”,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隐藏得很深。
但是再深,也包不住铁打的事实。
说几个事实:
松鲜鲜“被315黑榜的谣言”传的有鼻子有眼,但事实是,松鲜鲜从来都没有被315点名。
松鲜鲜此次被攻击的“玉米酱粉”是天然产品,而非增味剂,更不是什么味精废液,并且检测报告显示,玉米酱粉的成分实现了“减钠不减鲜、减钠不减咸”,这是化学成分做不到的事情。“玉米酱粉被终止审查”,意思是国家认定其不需要作为“新食品原料”去审查,就是个普通食品原料,却被有意歪曲为“国家不承认了”。更有研究发现,在我国豆豉跟豆瓣酱等产品里面分离出了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国人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今天突然出来一个“专家”说玉米酱粉用了这个谷氨酸棒杆菌来发酵是有问题的?那中国人过去几千年自己家里发酵豆豉,也吃了这么多的豆豉、豆瓣酱那都是害人命的?后续我认真研究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个专家研究出了一个什么多肽调味料,卖的不好,所以来找玉米酱粉的茬……果然,所有拼命发言的背后,必然无利不起早啊。
松鲜鲜此前在某外资超市正常销售,有一天忽然被以非食品原因全部下架,第二天就全部换成了某外资控股的鸡精品牌。而这个鸡精品牌旗下也有一款名叫“松X鲜”的产品,铺天盖地打广告。
看了这几个事实,你猜到松鲜鲜“惹了不该惹的人”是谁了吧?
具体品牌名称我不提了,每次打开腾讯视频弹出来的那个广告就知道了。
表面来看,这是“竞品”之间的恶意攻击,尽管松鲜鲜是松茸鲜调味料的赛道开创者,但架不住竞品背后有“打不完的子弹”,打死松鲜鲜,竞品就能抢走市场,这是经济利益的“竞争”——无耻的“竞争”、欺负人的“竞争”。
“他们”拿捏住了松鲜鲜这种健康国货小品牌的命门——你哪有“实力”跟我比钱多呢?我没有鲜味技术但我有的是钱,我投入一点小钱你就招架不住了——白的就是能说成“黑”的,“他们”太了解人性了。
果然,松鲜鲜被打到吐血……它是真的没有这种“实力”与“精力”啊,看着创始人在抖音直播间里说销售受到很大影响,断崖式下跌时,我的愤怒遏制不住了,资本的力量真的这么强大吗?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口上被撒盐?难道我们这些知道内情的人就这么看着?
我做不到。我今天写下的这些话,每个标点符号都负法律责任,我愿意拼上自己在品牌圈子里多年积累下的名声,只为说一句公道话,我不怕“他们”,我在为弱势品牌作战,我更是为我自己而战。
我只想要健康,何错之有?
3
我不是国货脑残粉,我只是不想被思想霸凌
所以你听懂了吗?事情远非“商业打压”这么简单,本质上这是一起外资围猎健康新国货品牌的种群之争——是“大人”用社会套路收拾“调皮小孩”,是“神仙”在炼丹炉里熬煮“哪吒”。
无论从事实还是从逻辑上来看,真相只有这一个,否则根本就说不通。
近年来很多行业都爆出了不可思议的“渗透”事件,这绝非空穴来风。在食品安全观念上、在什么是真正有利于老百姓健康这个问题上,也不能例外——狼子野心的家伙多如牛毛,别不相信。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与其说松鲜鲜这种原创小品牌,一方面完全没有融资,没有实力对抗国际资本,同时它点醒了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新认知,这在垄断资本面前,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这种思想上的“忤逆”,恰恰是比“让中国人赚点钱”更让外资力量恨得牙痒痒的事情,因为思想上的觉醒,会彻底颠覆叙事逻辑——“外资品牌又贵又好”的这种“伪健康叙事”的皇帝新装将被摧枯拉朽地重置。
对“他们”而言,这才是致命的火种。
所以根本就不是中国的国货品牌只会“以次充好”,而是外资品牌在思想上就不允许国货品牌“又便宜又好”……
那动摇了“他们”的种群思想根基,一旦让中国消费者真正从身体到思想都“健康”起来,那“他们”的末日就到了,这是“他们”绝对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过去几十年的“伪健康”商业路径已经根深蒂固,谁想动摇这个路径,“他们”不答应。
那又怎么样呢?一个松鲜鲜或许可以被打倒,哪吒也许能暂时被闷在炉子里,但火种已经燃起来了,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健康,消费者的心里已经有了懵懂又热烈的判断——以前只会看宣传,现在我们都学会看配料表了,复杂的化学名称也许还要我们持续学习,但健康大势所趋无可阻挡。
最后说一句,我不是什么新国货品牌的脑残粉,我只是不想再接受“他们”的“思想霸凌”。我与松鲜鲜以及一系列的健康新国货品牌不过萍水相逢在这个时代,我只想做一个身心健康的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