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日头条,你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
此前,快评君有个朋友给今日头条下了个非常老套,却值得细细品味的评价:珍爱生命,远离头条。
这8个字里,不乏开玩笑逗乐的成分,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今日头条的某种属性,已经让他意识到,它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需要被摒弃的。
日前,人民网连发三文,揭批“算法”背后的逻辑,更是将矛头直指一直崇尚算法推荐的今日头条等。其背后寓意值得玩味。毕竟,党媒要关心的不仅是如何上头条,更要关注整个社会舆情的健康发展。
党媒痛批“算法” 今日头条岂能不惶恐
人民网在第一篇文章《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中态度鲜明地提出,在技术红利的背后,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如何消除缺少阳光照射的灰色地带?人民网支招,任何时候,内容推送不能少了“总编辑”,再好的传播渠道也要有“看门人”。
很显然,这一招击中今日头条最软肋的地方。因为此前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曾公开发表言论称,今日头条“不需要总编,没有主编”。眼下,今日头条时常曝充斥着大量的色情、低俗内容。“看门人”何在?仅仅靠算法,能清除乌烟瘴气?
在第二篇文章《人民网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中,直指眼下一些热点网络事件中暴露出的价值观分化问题,并且言辞激烈地痛批“算法”,称不能接借技术深奥之名糊弄网民和群众。
9月20日,人民网再度发力,以“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为题,指出今日头条等智能信息平台带来的最大问题,可能还不是侵权,而是走向创新的反面,甚至可能从根本上破坏创新的源动力。
三篇文章,犹如重磅炸弹,重击一直视算法为制胜法宝的今日头条。从今年7月人民日报发文《新闻莫被算法“绑架”》,到如今三评“算法”,不难看出官媒对今日头条等信息客户端的态度。
网友在网络信息的获取过程中,既需要自律又需要他律。前者靠的是个人修为,后者则需要各信息平台的责任意识。打着“用户喜欢、用户关心”的名号,不停推送垃圾信息的平台,责任心尚且不足,何谈品质与调性?对于这种平台,又有何真正的价值呢?
“聪明算法”的危害 你感受到了么
其实,快评君在开头提及的这位朋友,和很多今日头条用户一样,都遇到了人民网在三篇文章中归纳的那些信息困扰问题。
所谓“聪明算法”,让其手机屏幕上充斥着同类型、同题材的信息,顺手刷上几遍,时间很快过去。可回头再细想,好像什么有营养的信息都没有获取到。
过度的自主选择,让今日头条的使用者丧失了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屏蔽掉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对于信息的接受,变得极度个人化。
每个人看似都在关注外界,但大家无法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社会话题的参与度和热度,由此被拉低。公共意见不再被重视,个体的声音被淹没。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提出,人们根据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形成一份“个人日报”,将自己禁锢在自己所构建的信息茧房里。
信息茧房最直接的后果时,人们变得偏执,价值观分裂,不再具备信息交互的耐心和共同话语基础。所以,我们看到,一场场“撕逼”在网络上上演,一些本应毫无争议的社会问题,竟然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
大家在最基本的原则性问题上展开口水战,你来我往,毫无价值。有些单向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言论,更是毁尽三观,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种危机背后,与“聪明算法”造就的无知网民群体兴风作浪不无关系。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越无知越自信。
比算法更重要的,是它
最后,快评君想谈一谈今日头条面临的内容困局。其实,今日头条从一开始冒头,就被不少媒体视为敌人。
罗列一下近年来和今日头条打过官司或者发生过争吵的媒体,还真不少。传统纸媒有《新京报》、《长沙晚报》、《现代快报》、《广州日报》、《楚天都市报》、《江南都市报》等,网络媒体有搜狐、凤凰、腾讯等。
近日,微博更是采取措施,阻止今日头条未经授权直接从微博上抓取自媒体内容的行为。
要知道,在小学生的课堂上,老师对于未经别人允许就拿别人东西的行径,是定义为偷盗的。作为一家拥有上亿用户的客户端,今日头条的上述做法显然是太过分。
无论是频遭同行怒怼,还是被党媒痛批“算法”的危害,今日头条等以算法机制招徕用户的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越来越凸显。那就是,优质内容的缺失,已经严重掣肘了其发展的脚步。即使媒体、KOL们的入驻,也未能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形成足够大规模的影响力。碎片化的无价值信息不断翻涌,正在淹没掉那些最具价值的声音。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敢于讲真话的舆论监督内容,时常面临被删除的命运。这严重挫败了内容原创者们的积极性。至于删除背后,有着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好在互联网的多元和共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人民网那一句“勇于驶出信息的孤岛,敢于走出知识的一亩三分地,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赢得精彩的未来”,绝非简单的心灵鸡汤。
在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摒弃什么,选择什么,党媒的意见,值得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