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档期一向是电影上映的“必争之地”。然而,原定于9月29日上映的《芳华》却在24日宣布了撤档。
24日,冯小刚先是在官方微博发出消息,随后在下午举办的上海路演宣传活动中再次确认。谈及撤档,冯小刚及众主创人员情绪激动,甚至一度潸然泪下。
这部曾让提前观影的马云收获 “从头到尾的感动。回家的路上一直沉浸在回味中”的电影,究竟因为什么原因撤档,目前仍众说纷纭。
源于对赌协议的压力?
由于之前《芳华》已经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也就是龙标,代表其初审和技术审核已通过,所以撤档原因更显得扑朔迷离。
很多人猜测,撤档是因为两年前冯小刚的东阳美拉传媒和华谊兄弟签署的对赌协议给冯小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预售不理想,以撤档炒作。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收购了东阳美拉70%的股权。由于是高溢价交易,所以东阳美拉对华谊兄弟做出业绩承诺:
“2016年度的业绩目标为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若未能完成该目标,冯小刚将以现金补足差额。”
《芳华》的票房直接影响着东阳美拉2017年的业绩能否达标。
虽然东阳美拉的收入除了《芳华》的票房,还包括其版权收入、植入广告等收益,此外还有艺人经纪、综艺节目、影视项目的投资。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撤档是否源于对赌协议,每年过亿的业绩对于东阳美拉来说,的确存在压力。
因题材敏感撤档?
《芳华》的宣传海报上有一双脚,一只穿着绿色军鞋,一只穿着白色芭蕾舞鞋,看起来非常拧巴。
这部电影由同名原著改编而来,以越南战争为背景,涉及知识分子对活雷锋人士的挤压蹂躏、穿过枪林弹雨活下来的退伍老兵的待遇、九十年代初期机关干部的腐败习气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的敏感点不言而喻。
尽管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卖点为耗资700万的一段展示越战场面的长镜头,但是是否因为文艺氛围管制造成撤档,也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猜测。毕竟《私人订制》和《我不是潘金莲》都曾因为台词或剧情敏感遭遇过一些波折。
他和他的“不妥协”
对于冯小刚来说,电影有两个方向:一类是对人性有新的认识价值;一类具有娱乐价值。
他在力争使娱乐化电影存在认识价值的同时,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可见,冯氏喜剧电影从开始就以票房为立足点。
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后来的《私人订制》,冯小刚的多部电影奠定了其票房之首的地位。
除了娱乐性,冯小刚的电影里又含有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关怀情节。这在《一九四二》、《老炮儿》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时光流逝,冯小刚的拍片风格有了些许变化,“如果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赚钱的目的是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折了也不用愧对金主。”
于是近些年来,口碑和票房、商业价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冲突,在冯小刚身上以一种近乎于愤怒的态度表现出来。
他吐槽“观众垃圾,没有鉴赏力”、“要永远和某些影评人势不两立”,因为对万达影业的排片不满而怒怼王思聪等等。
他所呈现的“愤怒”背后,看起来更像是某种坚持。
这种“愤怒”和“不妥协”让冯小刚看起来像一个斗士。年过六旬的他,不屑于打太极,而是通过“冯氏幽默”针砭时弊,对看不惯的事物勇于开炮,向社会输出高品质电影,从而收获一众拥趸。
也许,正是他的“不妥协”造成了《芳华》的撤档也未可知。但是冯小刚曾说,拍《芳华》就是为了讨好自己,这个电影卖不卖钱无所谓。
关于《芳华》紧急撤档的各种猜测,冯小刚回应,“这两天关于《芳华》的消息很多,有人说我们撤档是炒作,是因为预售不理想,对于这些揣测,我想说都是不真实的,这部电影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为这部电影任劳任怨,付出的汗水都是出于对电影纯粹的爱,我们比大家更希望电影能如期上映。”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
无论源于何种原因,熟稔商业电影运作的“作秀”也好,坚持拍自己喜欢电影的“不妥协”也罢。艾问人物认为一个老派知识分子的信仰和“倔强”永远值得尊重。也许在艺术、商业、政治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存在。找到这个平衡点,既可以做到不委屈自己的信仰,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一个独特视角下的“世界”。
正如编剧严歌苓所说,“希望这部电影能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