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出门不带钱包只带一个手机的生活方式。
一提到移动支付,我们首先会想到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扫码支付方式;而另一大阵营NFC支付,则是以Apple pay、Huawei Pay为代表。
掏出手机——解锁——打开APP(微信)+点击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支付成功——获取商品(服务),这几乎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流程。其实,无论是从用户体验的便捷性还是安全方面考虑,NFC支付都要优于扫码支付。但依靠着大把补贴和跑马圈地,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形成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强统揽的格局,几乎很难被撼动。
而在NFC阵营中,银联PAY、Apple Pay、Sansung Pay都曾纷纷发力,甚至打出了各种补贴牌。而国内手机大品牌中,华为和小米因为自身拥有手机产品,也在NFC支付方面开始加注。尤其是华为因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已经推出Huawei Pay有一段时间,但目前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言仍有极大差距。很明显,NFC支付即便是同样打补贴战,也很难像AT两家那样烧得起、扛得住,这条路无法走通。
那么,整个移动市场的格局,真的就这样定格了吗?
补贴+场景的两强格局仍有一道缝隙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2季度》报告显示,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进一步增长,规模达230408.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2.50%。
其中,支付宝以53.7%的市场占有率高居市场第一,而腾讯金融(微信)以39.12%的市场占有率紧随其后;二者占据整个移动支付市场将近93%的市场份额,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在扫码支付领域两者拥有今天的优势,源自于过去几年来不断对市场进行的“哺育”。支付宝因先行优势曾一度远远领先,但是随着微信祭出大额补贴以及红包等“杀手锏”,开始迅速追赶前者并获取了大量市场份额。
可以说,双方的补贴大战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让移动支付在这两年真正普及。从几年前的网约车大战开始,阿里投快的,腾讯投滴滴,两家之所以疯狂的补贴,就是在用应用场景+补贴快速拉动新用户。而这一轮补贴,前后就是数亿元的投入。
如今,网约车大战结束,共享单车迅猛发展,在其背后依旧支付宝和腾讯对于应用场景的争夺。共享单车之外,外卖的补贴大战也是如此,都是越来越接近衣食住行的细节,越来越突出小额高频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
反观NFC支付市场,此前苹果的Apple Pay也曾尝试做过一些补贴,但由于整体力度小、应用场景缺乏未能如愿。即便是银联支付曾一度推出半价补贴这样的力度,也因为应用场景匮乏折戟沉沙。
所以整个移动支付领域形成了目前两强制霸格局,有其必然性。但是市场变化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总会有一道缝隙,让阳光照进来。
挑战永远存在 移动支付变局在哪?
那么变局还有吗?懂懂笔记认为还是有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再来一个与AT旗鼓相当的巨头,用更多的钱砸补贴。这样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不过国内能够在资金层面抗衡AT两家的互联网企业基本没有了,这条路即便走下去必然事倍功半。
第二个机会是出现新的应用场景,而且必须是类似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这样的高频、刚需,而且有新的支付平台为依托,与AT在另一条跑道竞争。不过,这样的机会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一旦出现这样的应用场景AT两家往往跑得比谁都快。
第三个机会是安全性能。这是最具差异化竞争的一条赛道,如今移动支付领域安全隐患频现,如果能够在高效便捷和安全上双管齐下,依靠技术实力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将是NFC阵营最大的机会。
第四个机会是高效便捷的支付入口。从前面扫码支付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手机硬件直接从第一级入口完成支付,替代更为繁琐的解锁+APP+扫码支付……是差异化竞争的又一条赛道。
那么纵观国内NFC阵营,拥有手机硬件和软件实力,同时能在支付方面提供本地优化和安全保障的企业,华为的确要比苹果、三星等都拥有了更大的机会。以华为目前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优势,加上Huawei Pay所拥有的资源,破局的趋势已经出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Huawei Pay与ofo通过战略合作,首家支持一触解锁,未来可实现空中发卡NFC智能解锁,这种便捷性已经凸显。而且,Huawei Pay公交地铁刷卡,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同样可以顺利操作。这些应用都间接证明硬件入口或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超级APP入口。
应用场景+高等级安全的杀手锏
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朱平
前不久,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Mate系列的安全性,曾用“DNA”这个词去描述华为手机四年来一脉相承的专注。“它本身就是DNA或者品牌IP,尤其在安全上,作为Mate系列手机的核心DNA,我们每一代产品都在这些核心能力上持续地优化和深入。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支付场常态,那么蓄势破局的Huawei Pay如何在另一条赛道上追赶前者?从其各方面技术能力和资源优势来分析,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首先”和三个“最多”。
先看一下四个“首先”,其一:Huawei Pay是国内首个兼具银行卡、公交卡功能的手机支付工具;其二:通过终端产品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强化升级,Huawei Pay成为国内首个推出基于安全芯片的便捷手机支付;其三:有报道指出Huawei Pay是国内首家支持5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手机支付;其四:在业界首家支持解锁NFC智能锁(与ofo合作实现了一触解锁)。
在这四个“首先”中,安全牌是其最犀利的武器。以本月发布的新旗舰Mate 10为例,其搭载的华为TEE+inSE安全平台,就是首家通过金融级评估测试的手机U盾安全产品。
同时,Huawei Pay基于华为手机内置的安全芯片eSE+NFC+指纹识别+TEE功能,打造了NFC全终端解决方案。因为具有安全芯片,Huawei Pay可以将银行卡信息放在eSE芯片里,相比第三方支付安全级别更高。另外通过使用可信安全区的操作系统保护使用者的指纹信息,更为安全支付加上了双保险。
四个“首先”凸显的是Huawei Pay的技术优势,而三个“最多”则是其背后的资源加持。首先,在国内手机厂商中,其支持银行的数量最多;其次,国内手机品牌中其支持Huawei Pay机型数量最多;最后,Huawei Pay支持交通联合一卡通,可在全国160多个已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使用,包括北京、南京、长春、石家庄、海口等城市。
银行的支持力度意味着金融服务范围的“广度”。目前Huawei Pay已陆续在国内开放支持了61家银行,覆盖全部18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就是说,凡是有银联“闪付(Quick Pass)”标志的POS终端,均可以使用支持Huawei Pay的手机进行“刷机”消费。这一点,是很多手机品牌目前无法实现的。
此外,Huawei Pay兼具银行卡、公交卡功能确实值得点赞。Huawei Pay支持交通联合一卡通,可在全国160多个已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使用,包括北京、南京、长春、石家庄、海口等城市。即便是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在乘车时顺利操作,无需亮屏与解锁、做到安心秒付,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无卡无现金无网络”支付体验,相信会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威力。
目前,包括华为、苹果、三星等多家手机厂商都在发力移动支付,在海外市场苹果、三星等已经通过大量应用实践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而在国内市场,华为目前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Huawei Pay的市场切口更聚焦——从提升华为手机用户支付安全、便捷体验以及用户金融账户安全出发,为华为手机用户提供的移动支付服务。未来,则会在资源、体验、资费、用户范围方面逐渐向边际渗透。
根据此前IDC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销量达到了2350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2.6%,并以21%的市场份额继续称霸国内手机销量排行榜。从今年其手机出货量趋势来看,未来Huawei Pay的用户量会被进一步激发。
综上所述,Huawei Pay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市场契机。而下一步,必然会通过全终端NFC方案,携手银联、各大银行、终端厂商共同发展建立NFC支付的产业环境(突出小额高频方式),让更多商户加入这股NFC支付的势能。通过资料,懂懂笔记了解到Huawei Pay后续还将结合终端的各项能力,扩展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如银行U盾、卡包功能(门禁卡、优惠券、会员卡等集成)、车钥匙场景等,把智能安全和丰富应用场景结合的基础夯实。
【写在最后】
如今国内手机厂商在设计自己的系统UI时都秉承着这个原则——能让用户少做一步就少一步,尽最大的可能最追求简单便捷、高效安全。而以Huawei Pay为代表的NFC支付相比APP扫码支付恰好符合了更便捷、更安全的趋势,这无疑让市场增加了更多有趣的变化。
纵观华为手机这两年高速发展的历程,除了用户数量的迅速积累,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在增加护城河的深度和广度,而持续领先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也将会为今后Huawei Pay的普及打下更好的根基。
一成不变的移动支付市场总是无趣的,这一支新生力量的加入,无疑会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市场格局。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