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巢网3月12日消息,尽管ofo依靠两笔动产质押,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但谁都知道,这并不是长久之策。目前,摩拜和ofo都已悄然调整了市场策略,自去年7月开打的“补贴战”不再为继。“2018年,大出行会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戴威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2017年入冬之后,这位ofo创始人开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日。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这三个月间,ofo屡次被传企业资金链吃紧、用户押金被挪用等消息。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月12日。当日,有媒体爆料,ofo公司账户上可用资金仅剩不到6亿元人民币,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颇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属情理之中的是,这一次,ofo的态度尤其强硬。彼时,ofo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目前企业订单量保持稳定,资金流非常健康,“报道中所谓订单量下滑、资金紧张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谣言”。同时,ofo坦言已正式启动起诉该媒体的法律流程。
“都是传闻。”近日,在回溯两个月前的这次事件时,一位不愿具名的ofo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表示,ofo还在继续进人,甚至在最为风口浪尖时,依然有行业“老鸟”加入。如果真如传闻所言,这些人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地选择ofo?
不过,无论当初事实究竟如何,ofo如今都可以暂时卸下压力。2018年入春之际,ofo选择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向阿里巴巴借到了一笔共计17.66亿元的资金。这笔资金的到账,暂时封杀了外界对其资金链攻击的可能性。
这是否意味着,ofo,乃至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冬日阴霾
王晶站在自己家楼下,迟疑了好一会儿。她犹豫着要不要续上之前退掉的ofo押金,骑车去地铁站。
迟疑之后,她还是选择了步行。
王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从去年11月退掉押金至今,这样的犹豫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家离地铁站的距离大约1公里,三四个月前,每每出行之际,她会果断地扫一辆ofo自行车,加快脚力,10分钟内赶到地铁站。
“当时也有困惑,比如经常扫了好几辆,结果发现车子都是坏的,无法使用,造成不便。但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王晶表示。
真正让她萌生退意的,是2017年11月中下旬,摩拜、ofo同时传出资金链吃紧的消息。这个消息相距小蓝单车运营艰难以至人去楼空的新闻不久。小蓝单车用户为退押金事宜奔走,本就令王晶隐隐担心。两大单车头部企业的负面传闻出来后,王晶第一时间退了押金。
“不愿意以用户押金为企业陪跑。”王晶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第一时间的念头。事实上,在她看来,押金本身的数额并不是核心的问题,问题在于,这一系列的事件让她逐渐厘清了一个逻辑:长期将一笔资金放在一个单车企业那里,这种行为存在风险,且并不合理。
“租单车和租酒店房间、租汽车等行为本身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后者的押金都是即还即退,为什么共享单车的押金要一直押着?”王晶反问道,“他们给我利息吗?不给。非但不给,还要让我承担押金的风险——我不会惯着这种行为。”
王晶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相当部分用户群的心理。事实上,去年由此可见一斑的冬日阴霾,笼罩着整个共享单车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当传闻流出后,不少用户部分甚至全部退掉使用单车企业的押金。
当然,这与季节因素也不无相关。“在夏季,我每天都会使用共享单车,但入冬之后,几乎没怎么骑过。”数位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因此退押金时比较坚决。”
资金竞速
无论是用户的担忧,或是传闻的四起,这背后,离不开一个“钱”字。“谁有钱,谁就能稳住军心。”一位不愿具名的评论人士就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事实上,去年冬日每一次行业的负面传闻,几乎都锁定在资金层面。除了前述ofo,共享单车行业另一大巨头摩拜单车,在类似的传闻中亦难全身而退,同样被传资金告紧、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
几乎每次,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对这样的消息都第一时间予以坚决回应:“与事实严重不符”“谣言”“押金可实现秒退”……但次数多了之后,回应开始显出疲态。今年1月再曝资金问题后,围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追问现金流具体情况、能够维持运营的时间周期等问题,ofo方面未进行进一步的回应。
“毕竟双方都没有拿出站得住脚的证据出来。”前述评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第一次,用户和外界也许会信,但两次三次,次数多了,就不一定信了。”
能够堵住泱泱之口的,只有实打实的资金。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新的资金进账“输血”。
目前ofo已率先破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梳理工商资料发现,以ofo(HK) Limited公司为大股东、ofo创始人戴威为企业法人的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2月5日、2月12日先后两次以自行车进行动产抵押,分别借得5亿元和12.66亿元,合计17.66亿元,抵押权人分别为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云鑫)、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其中,前者为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为淘宝旗下公司。
“ofo这次融资是一种罕见的做法。”东南大学交通法制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常而言,单车的折旧率还是比较快的,所谓的动产质押,更多是看中多个城市冻结单车投放后,ofo所带有的类牌照属性的价值。”
摩拜最新的融资消息则影影绰绰,尚未有真正实际的进展。与ofo动产抵押几乎同时,2月,有媒体报道称,由美团领投的摩拜E轮融资已接近尾声,融资金额大于10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50亿美元。针对这一消息,摩拜方面并未做出回应,美团则很快进行了否认。
收割用户?
尽管ofo依靠两笔动产质押,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但谁都知道,这并不是长久之策。
目前,摩拜和ofo两家头部企业确实悄然调整了市场策略,自去年7月开打的“补贴战”不再为继。双方均取消了“1元月卡”,恢复到20元/月,单次骑车价格稳定为1元。摩拜的季卡、半年卡和年卡也同时涨价,其中包年骑行要240元。
根据易观千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摩拜和ofo在活跃用户数最高的月份也未超过4000万,如果按照20元/月的月卡费用来计算,中国用户能够给双方贡献的营收,最高不过8亿元。若以启动次数来计算,摩拜与ofo在过去一年内单月最高启动次数分别为9.17亿和7.08亿,按单次1元计算,进账徘徊在7亿-9亿元左右。
“只要用户使用稳定之后,通过向用户收费来进行盈利的模式是可行的。”顾大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此前媒体报道,两家单车企业单月费用支出约4亿-5亿元人民币,最高月的用户付费进账,确实可以覆盖这一支出。
然而,这也是最好的情况。进入11月,两家单车企业的活跃用户和启动次数都呈现下滑趋势,2018年1月甚至不到2400万活跃用户和不到3亿的启动次数,这意味着“入冬”的单车行业或将难以靠自身造血度日。
以单车用户的付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是当前业内的普遍现象。但随之而来的命题是,用户对骑车以及选定某个企业的自行车,究竟存在多大的忠诚度?这背后是否为刚需?
自去年11月开始退掉押金的用户中,一部分如王晶,选择坚决抵制现有押金模式,在该模式未予改变前“就当从来没有过共享单车”。另一部分则在最初的惶恐之后,情绪逐渐平稳,重新投入了骑车大军。
“后来又交了摩拜的押金。”一位摩拜的老用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一次去比较偏僻的地方,出了地铁后还是只能骑车,就交了。”一位ofo用户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目前还没有重新缴纳押金,但“等天气暖和了,也是迟早的事”。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相当的“佛系用户”。一位同时拥有ofo、摩拜和哈罗单车的“铁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所有的押金都没退。“退了之后可能会影响使用,而且觉得迟早可退。”
另一位ofo用户同样向记者表示,自己一直没有退押金,“考虑到以后还是会用,而且买一辆自行车也需要几百元”。但他同时坦言,如果其他企业在骑车过程中能长期保持低于ofo的价格,自己会考虑改用。
而在争取用户方面,补贴战渐停之后,单车企业开始动了别的心思。“为了保障更好的用户体验,ofo已经在25个城市联合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免押金骑行服务。”在一份向记者提供的声明中,ofo方面表示。“免押金”有望成为进一步争取“王晶类”顽固用户和新用户的法宝。
“免押金”的背后,是增强用户体验。“在不打价格战的背景下,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有大数据运营能力和智能调度能力的企业,才可以胜出。”一位评论人士向记者分析称。
不过,王晶指出,自己所在的北京,尚未能体验该项服务,因此她依然还是“顽固派”。她的芝麻信用分高达807,但她在记者面前扫了一辆ofo单车,随即弹出提示缴纳199元押金的窗口。
新的空间?
无论怎样争取用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块的想象空间都并不大。
“共享单车的用户黏性还可以,但总量并不大,仅仅向用户进行单车收费,高度不够。”顾大松向记者直言道,“2018年,大出行会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其实这一趋势已经可见端倪。去年9月,摩拜接入首汽的网约车服务;10月,宣布与嘀嗒拼车达成合作;11月,摩拜子公司得到一汽入股,并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联手进军共享汽车。
大出行趋势下,意味着共享单车企业与国内共享出行巨头滴滴必将难免一战。事实上,滴滴在去年也已开始积极布局单车业务线,无论是收编小蓝单车,或发展自有的青桔单车,都显示出插足共享单车的野心。不过,滴滴方面并未就其具体的发展思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予以回复。
“共享单车企业现金流不如网约车企业,盈利能力和账面都并不太好。”顾大松就此分析称,因此在进军大出行领域、从单车到汽车的布局时,依靠单枪匹马难免吃力。
这也就意味着,一系列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借款给ofo之前,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于2017年12月刚刚投资了哈罗单车,而上海云鑫作为蚂蚁金服的子公司,亦是哈罗单车、永安行两大共享单车品牌的持有者之一。“未来阿里巴巴与哈罗单车、ofo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产生共同的格局。”顾大松分析称,“从发展大出行的角度考虑,完全可能会合并。”
除了通过合并来增强实力之外,单车企业想要走得更远,还需要规范管理。“目前在某些城市,比如南京,会对单车企业进行打分,包括单车停放、社会观感、投诉处理等多个指标。”顾大松介绍称,“个人判断是,打分结果很可能将成为能否增加投放的依据,分数低的投放减量,分数高的增加投放。”
同时,顾大松也强调,共享单车行业的未来空间,还有赖于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模式。“目前共享单车相关法律边界缺位,也没有典型城市拥有共治模式,这对于行业而言是一个问题。”
建立共治模式的关键意义,除了帮助共享单车行业切实稳定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新进入其他城市时,能够形成标准。“现在许多城市对共享单车依然是观望态度,如果能够形成标准,让优胜共享单车能够进入新的城市,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样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才是良性的发展过程。”
【烽巢辣评】共享经济的出现,确实方便了我们很多人的出行和活动,但相对而言,共享经济在我国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和成熟,而面对这种不成熟和“前车之鉴”,确实让消费者产生了更多的担心,所谓的“谁有钱,谁就能稳住军心。”也就显示存在了。在解决了资金链问题后,稳步发展不能不说是共享单车发展的一个新的路线,只有更好的服务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这是个现实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