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最不善社交的林凡创业却做了一款职业社交软件,这就像他身上“清华高才生”和“太极高手”这两个标签一样,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种矛盾的统一,让他做出堪称业界惟一没有“约炮”功能社交软件,也是惟一一个不叫“招聘”的职场软件。
快与慢,真实与匿名,有界与无界,这些词看似对立而实为统一,有如太极,柔中一定是带刚的。在脉脉身上,慢也是快,匿名也不失真实,有界又恰恰就是无界。
饭桌上的林凡说:“我不太擅长社交,人多的时候,手都不知道放哪好。”如果你不刻意留意,他就是桌边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这有点像脉脉在中国嘈杂的中国互联网圈子里的地位,没有一夜爆红,也没有太多“绯闻”,几年间一直在慢慢地长大。
快与慢
在互联网圈子里,企业发展的规律似乎变了。我们看到近几年的创业趋势,都是一个风口到来之后,投资进入,拿到钱的企业疯狂地砸钱,快速圈到大批用户。这有点像90年代保健品兴起的时代:出来一个品牌,在电视上猛打广告,很快这个企业就能做大,但几年后轰然倒塌。
“你现在回头去看那个时代的公司,好像每一家都是黑天鹅事件,如果不犯这个错误、那个错误,就不会出事了。”林凡觉得并不是黑天鹅事件,而是这些企业的发展本就是不符合商业客观规律,一个企业不应该那样急速膨胀,人员的管理、组织的管理、产品、技术等很多方面都会跟不上膨胀的速度,所以出问题不是黑天鹅,而是必然。
“太快的东西会不会违背事物的规律?当局者都是迷的,现在永远不知道比特币和区块链是不是当年的郁金香事件,是不是之后的各种各样的金融炒作事件。”林凡在三年前曾一度认为“乐视模式”或许是正确的,今天回过头来看更像是一部泡沫剧。
90年代一波企业大起大落的现象,后来被吴晓波总结为《大败局》。谁知道几年后会不会有人总结出互联网的大败局呢?
中国互联网有滴滴式的成功,或许也应该有脉脉式的成功。滴滴通过融资、烧钱、并购,在几年内一统江湖,成为行业第一。而脉脉则是一点点沉积用户,积累信任,慢慢滚雪球,一步步做到今天。
滴滴的风险在于,成长太快,今天的业务还不足以支撑它的估值,今天需要补的课是内功。而脉脉的风险在于初期成长太慢,过程中有无数凶险,能不能熬得过去、活得下来。
所幸,脉脉过关了。去年的7500万美元融资到位时,脉脉的用户也已经爆发。从互联网行业用户开始,向金融、地产等行业的白领蔓延,当多个行业爆发后会形成协同放大效应。
在脉脉的发展中,时时遇到风口的诱惑,比如直播、短视频、答题,对于有着社交属性的脉脉似乎也是一条捷径。但林凡总是相对谨慎。
今年又一个风口摆在眼前:区块链。“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脉脉包装成大家都满意的区块链的方式,但我觉得还是更多是做,不要太多说。这也跟很多年受清华教育有关,清华一直强调行胜于言。”所以,在几乎所有企业都蹭区块链的热点时,又没有见到脉脉站在这个风口。
在林凡看来,慢就是快,做好基础建设,从一个行业到多个行业,后期的雪球会越滚越大。如今,多个行业的白领都把脉脉视作职场社交的最佳场所。注意,这些都是高净值用户,与拼多多、快手、陌陌的用户有着天壤之别。
“职场社交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我们坚持五年、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也不着急在这个时间点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别人。”林凡说自己不想赚快钱,甚至可以赌一把,“我赌这件事情慢慢做,最终能赚大钱,当然我也有可能在慢慢做的过程中挂掉了。但我认为,慢慢做最后能赚大钱这件事情,还是一个比较可期的事情。”
真实与匿名
正如大家所知,脉脉上的各种爆料和八卦已经成为今天很多“新闻”的源头。这似乎与脉脉一直以来宣称的真实透明并不相符?
2012年林凡创立脉脉之初,在中国首次提出“真实职业形象”与“人脉共享”概念,并且成功打破了中国职场人脉封闭的现状,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实名的终身伴随式职场社交平台。
“如果你不进行认证,谁都可以说自己是马云、马化腾。”所以,脉脉从一开始就坚持认证,希望构建一个透明、诚信的中国职场。但实名在中国确实是一个缓慢的推进过程,脉脉也为此付出了“慢”的代价。
“起初脉脉鼓励人们公开自己的身份,做的人并不多,但随着有人逐渐从在脉脉上公开身份而获得巨大商务机遇的时候,人数就多了起来。”林凡透露,脉脉平台上认证的身份从30%已经上升到70%,并且正在形成一种正向效应。当这个平台上被认证的人多于没有认证的人,没有认证的人自然不被信任。
“当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在脉脉上,大家的资料都向朋友、向全社会公开,资料造假和夸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鉴别用户职场信息真伪这件事儿就变得容易了。”林凡说,“这是一种相互监督和约束的无形力量。”
脉脉的企业愿景是让用户每次打开脉脉都有价值,帮助职场人提升社会经济地位,构建中国社会商业信用体系。旨在帮助职场人建立线上个人商务品牌、拓宽职场人脉、获得更多的职场发展机遇与空间。今天以70%的认证用户来看,脉脉已经离这个愿景不远了。
但同时,脉脉又有一个匿名专区,是各种爆料的集散地。这与脉脉一直宣称的真实、透明相违背吗?
“中国职场压力非常大,负面情绪是比较多的。职场人有很多真话,是没有办法用实名去表达的。”在林凡看来,很多真话确实需要匿名的方式才便于表达,而脉脉就是想营造一个用户敢于真实表达的环境。
匿名的本意在于更加真实,让别人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企业的情况。但匿名专区如何尽量做到真实,就是对脉脉最大的挑战。
脉脉在流程控制上,尽量还原这种真实:首先要看爆料方是不是有证据,如果有截图、照片等证据,脉脉都会“放行”,但如果爆料什么证据都没有,可信度就会大大降低,就易被删掉,特别是涉及个人隐私、男女关系的这类信息。其次,除了爆料,这里允许企业出来澄清,平台允许多方表达。而且,一旦企业有人实名表达以后,这个帖子就变成只能实名讨论,关于这个帖子的讨论自然就不会没有底线地被扩大。
“我们非常谨慎,很担心一些错误信息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我们运营的同事做了很多私下的沟通,结果发现,很多爆料都是真的。”事实证明,匿名的方式,是另外一种还原职场真实状态的手段,也是职场人士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的一个通道。
就像太极的柔和刚是统一的,脉脉上的真实与匿名,本质上也是统一的。坚持认证,也坚持有底线的匿名,脉脉才成为今天中国职场人最信任的平台。
有界与无界
林凡的本意是把脉脉打造成一个中国互联网圈里的安静的美男子,没有掀起太大风浪,但又时时地发生着边界的冲突。
2015年脉脉发展比较快的一年,那一年脉脉的广告投放也比较猛。当林凡想在微信上投放广告时,未料被拒绝,理由是:脉脉是微信的重要竞争对手。那时的脉脉,更多地被理解为社交软件,当然会被微信视为对手。
脉脉是职场社交,属于弱关系人之间的交往,所以后来大家又把脉脉与陌陌、探探等软件视为竞争对手,放在一起对比。
当然,脉脉最直接对标的是来自美国的领英,这家公司在脉脉成立一年后正式进入中国,也曾一度压制了脉脉的成长。但脉脉最终用本土化打败了英领,跟百度打败谷歌、淘宝击退eBay、新浪灭掉雅虎一样。在职业社交版块,脉脉已经超越领英,成为中国第一。
有趣的是,脉脉还出现在另外一个榜单中:2017年6月,APP Store中国免费商务榜数据显示,脉脉同阿里钉钉、企业微信一同跻身该榜单前三名。
此时,脉脉的边界与钉钉、企业微信又有了交叉。
每年3月是跳槽高峰,今年春节过后,脉脉的广告开始铺街,与脉脉一起抢广告位的,则是一大串的招聘网站。脉脉的边界已经触达了招聘网站的地盘。
其实这是必然。在美国,领英上的身份都是公开的,用户所有写的东西,周围的同事、朋友都能看到,正是因为这种“被佐证”的真实,美国企业招聘时不要你私下交来的简历,而是要你在领英的简历。当这种公开值得信任的身份被行业认可之后,招聘网站的价值还在哪里?
这也正是林凡心里藏着的小目标:“在中国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再坚持很长的时间,让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开始意识到,以后只要提供脉脉的简历就好了。这样我们在招聘上就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力和价值。”
彼时,脉脉的实名认证机制,无疑将成为中国职场人的信用背书。招聘网站将何去何从?
脉脉定下了职场社交的边界,过去六年多一直在默默成长。这个定位,看上去有是边界,似乎又没有边界。在脉脉的成长之路上,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商务社交、招聘网站都发生了交集。而脉脉未来的想像空间则是在各种交集中被放大。
今年又是中国互联网IPO大年,林凡并没有着急,将脉脉IPO的时间点定在2019年,目标市值是100亿美元。不过,这100亿只是林凡近期的小目标,他未来划定的边界还不止于此。
“中国未来20年,二、三线城市的崛起是必然。这些城市崛起以后,商业企业的竞争也是必然的。所谓的结构化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都是说要让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企业要更有竞争力,其实就是要有效率、更有创新,职场社交能够解决人才的问题,企业级服务能够解决效率的问题。这些东西做完了以后,我们是有机会引领整个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的,那时候搞不好就可以做成一个千亿美金的公司。”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一步步的做。我们过去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向大家证明,职场社交在中国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做的事情。未来我们再花5年到10年的时间,去让大家相信企业级服务在中国也是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
说完他的大目标,他马上又回到了安静的状态中来,仿佛让人看到那个太极高手林凡。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