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国内票房称霸的《巴霍巴利王2:终结》来了,某电影订票App上,正式上映前两天就已经有近3万人“想要”观看,上映一天后豆瓣评分为7.1分。
作为首部神话类印度电影,能获得如此成绩少不了前几部印度电影的铺路。从“查无此类”,到如今可以比肩国产电影的号召力,印度电影在中国观影市场的变化不容忽视。
那么,从“小众”到“叫好叫座”,印度电影的勃兴经历了什么?一部部印度神片的冉冉升起,一波波印度电影观影热潮究竟是如何成就的?又能否为其他“小众”所复制?
观众为印度电影“买座”吗?
不说废话,上图——印度电影在各地区的票房对比。
(图上的字太小了,请读者自行点开图片扩大阅读)注:印度电影票房数据来自B.O.I
下面是高中的议论文内容环节,懂懂笔记要从数据中使劲儿分析点现象、结论出来——
从图表里低矮的蓝色柱状体可以看出,印度电影在北美的票房号召力真的——非常一般。与它的冷淡相比,我国的观众有点过于热情了(高耸的紫色柱状体):6部电影中,有3部电影的中国票房远高于印度本土。另外3部中有2部是年代稍远的《我的个神呀》和《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年印度电影进入国内院线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国内票房不高也情有可原。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虽与它在本土票房相差一截,但也比北美票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在猛片辈出的正月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上映首日6.3%的排片占比,与《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等火热本土影片竞争略显乏力,也是票房并未大爆的原因之一。
说完了票房没爆的3部,就要说票房很炸的3部了。以《摔跤吧爸爸》为典型,票房大爆的原因除了自身素质过硬之外,还因为同期国产电影没有一个能打的(以《摔跤吧爸爸》上映首日2017年5月5日为时间点做比较)。来,让我们看看它们都有多惨。
很明显,在这实力碾压的攻击中,除了《记忆大师》勉强地挥了两下“萌萌拳”,其他电影没等哀嚎有多痛就已经被灭的灰都不剩。
明显的数据差距只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印度电影在国内的确是卖座的。
观众为印度电影“叫好”吗?
依旧没有废话,直接上图——印度电影在豆瓣与IMDB的口碑对比。
除《神秘巨星》外,豆瓣评分全部高于IMDB评分,而六部电影的平均分则高达8.5+。为了照顾并未看过全部影片的读者,懂懂笔记决定为你们总结一下各影片的主要剧情(真的不是为了凑字数),附赠豆瓣优秀短评,不用谢。
1、《起跑线》——煞费苦心的学龄期父母,装富又扮穷
2、《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爱让聋哑幼女开口说话
3、《神秘巨星》——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4、《摔跤吧爸爸》——爸爸的独家摔跤秘籍
5、《我的个神呀》——迷失在众神庙宇里的外星人
6、《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是不是又双叒叕从数据和影评中听出了一片叫好声?
其实印度电影的剧情真的都非常简单,所以懂懂笔记能用一句话就总结它的故事。但是它棒就棒在,会讲故事。会用轻松的方式,讲深刻的故事。虽然故事简单,但是印度电影人没放弃对剧本的打造,多数的电影剧情涉及的现实问题非常之多样并且——相当深刻。这些深刻的内容被喜剧的表演形式显现出来,是否和谐?答案是肯定的——从如此高的观众接受度就能看出,它们真的很成功。
凭什么印度电影叫好又叫座?
愚笨如懂懂笔记也是知道的,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要从主观和客观两种角度出发。
“打铁还需自身硬”
很多观众在最近一年被喂饱了优秀的印度电影后,都会不禁生出一个疑问——“印度电影这么棒的吗?”是的,印度电影就是这么棒,而且一直棒了很多年了。印度是名副其实的“电影王国”,它有变态级的电影年产出量,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电影节,有巨大的观影人数,有不放弃的本土精神文化和社会观念,也有逐步明晰的价值观念输出意识。
但!它还是有“弱点”的,就是人均荧幕数较低。通俗的讲,就是产量非常大但是消费能力有限。所以这时候应该怎么办?除了加大荧幕投资,还有个答案聪明人都知道——“走出去”。
“金钱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近邻的我们,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闪闪发光的投资方,所以就像好莱坞一样,印度电影也盯上了我们。当然,换个角度来讲,近邻的优质电影口碑在国内居高不下,非常有“卖相”,发行方也盯上了那个“电影王国”。就这样,两方一拍即合,握手签约,计划“共同发财”。于是观众们在影院里开始越来越多地看到印度电影的上映,大荧幕的火热过后,在各大视频播放平台还能持续热度,甚至各大论坛、门户、微博都会专门的话题,观影人数越来越多,印度电影在国内的市场算是开拓成功了。
良好的合作后面,是双方赚的盆满钵满。还是以爆款《摔跤吧爸爸》为例,为什么,因为它是“现象级”的呀!
在占比70.2%的中国票房中,根据猫眼票房的“分账票房”显示,片方拿走了2.73亿,影院拿走了6.23亿,“其他”分走了2.96亿。真是皆大欢喜啊!
“填补缺失的一角”
如今的国内观众已经开始注重与影片的精神交流,不想只看花里胡哨的特效也不是非要看演员在里面出卖色相和灵魂,更不喜欢电影制作方把观众“当傻子”看。懂懂笔记就经常在电影院里恍惚,时常怀疑自己的高智商是不是已经被电影“忽悠瘸了”。
印度电影就经常用歌舞、民俗去拉近与本土观众的距离,与观众“套近乎”,所以印度观众的观影热情非常之高。此时懂懂笔记想起某些国产电影莫名其妙的“居高临下”,真恨不得赏它一个耳光,对它吼出我的心声——“你清醒一点!自己什么德行心里没点数儿吗!?”
除了接地气又友善的态度,印度优质电影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针砭时弊,它们讨论宗教、教育、性别歧视、腐败等等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它们可能现在还没有正确答案,但是已经开始了“思考”。比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不仅讲了一个男人的信念,也带出了印巴冲突的大社会背景;《起跑线》从一对焦虑的父母为孩子的择校煞费苦心中,又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等级差距;《摔跤吧爸爸》不只讲了父权、女权,剧情中还有社会腐败;《我的个神呀》指向性就更明显了,它进行了关于印度现存多种宗教、信仰的探讨。而在国内大热的这几部印度电影,剧情里讨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几乎都有,但是却没有一部优秀的作品。
“讲好故事”,对现阶段大部分国产电影来说,非常的难。他们要么不会讲故事,要么不知道什么是“深刻”,要么用错方式。我们有爱骂网友、骂影评人的导演,有单集片酬高到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演员,有敢于豪掷万亿的资本,唯独缺少被拍好的故事。在此用另一条豆瓣短评来表达懂懂笔记的无奈:
说到这里,目测懂懂笔记要收到一大波反对意见,比如——“我们有审查制度”。但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印度也有电影的审查制度!虽然国别不同,审查制度针对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同样都是被“修理”过的作品,怎么就你的拿不出手?!不同的指导老师手下,也都还是有优秀的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不是吗?
国产电影缺少的“现实”领域,被印度电影先行攻下了。
(为了防止被国产电影支持者误会,懂懂笔记想要强调一下,我还是爱它的,只是恨铁不成钢)
泰剧要火:“同人”会“同命”吗?
在近两年被频繁地搬上“大荧幕”前,印度电影其实也只拥有“小众”的粉丝。而当年利用网络各种资源进行搜索下载去追看海外剧的我们,也是“小众”的。现在呢,还有没有什么是“小众”的影视剧?有的,那就是“泰剧”。
在“追剧”这项丰富精神生活的必要手段里,我们那时候迷什么?萌妹们迷日韩剧《花样男子》及各种恋爱剧,为了帅主演们疯狂不已;与众不同的少女迷《迷失》、《越狱》、《神探伽利略》各种悬疑剧,让缜密的逻辑无情地碾压我们的智商。制作精良的海外剧让我们既崇拜又痴迷。
而现在的年轻人看什么?美剧日韩剧甚至英剧德剧都变成家常便饭,见怪不怪,已然变成了“大众”。精神富足的他们闲来无事,选了“泰剧”这片贫瘠的土地拓了荒,并且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撒了种子,现在一看,已然郁郁葱葱了。
如果当年追日韩剧、欧美剧的我们是追逐“新事物潮流”,如今追泰剧的年轻人们倒有种“返璞归真”的味道。
多年以前,比如懂懂笔记读大学的那些年里,把电脑一开,在宿舍喊一嗓子“你们谁有泰剧种子?”话音刚落,舍友们全都慢慢转过脸来看着懂懂笔记,脑门儿上一定都写着三个字母外加一标点符号——“WTF?”
可现在?B站里随便一搜“泰剧”,相关条目1000+,最多的内容时长都是30分钟以下的。有剧情简介、情节剪切,还有一种很受欢迎的就是UP主为CP饭制作的“cut”版。在豆瓣发出的“能不能给我推荐个泰剧”帖子里,没多久就收到了50+的回复。
没有看过泰剧的朋友们现在一定一脸懵逼,怎么泰剧就忽然收了这么多影迷?在这里懂懂笔记为你们义务总结一下绝大部分泰剧的风格、内容、剧情,前方加粗、高亮——玛丽苏。对!就是网文套路里最让人无力接受的那种玛丽苏!讲道理,玛丽苏的网文,我们要多少有多少,甚至玛丽苏的剧,我们自己也有不少啊!(写到这里感觉无比的惭愧)但是,它们都是什么待遇?是被吐槽和被嫌弃!(非要说出“罪有应得”才能证明懂懂笔记的审美没有跑偏)Why?什么同样是玛丽苏的剧,泰剧却出淤泥而不染?如莲花婊一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让我们先看看国产玛丽苏剧,总结起来只有一点:除了狗血就是狗血。演技狗血、特效狗血、剧情狗血,没这“三盆”狗血的加持,甚至都不能自信的说自己是正宗的国产玛丽苏!
再看看玛丽苏届的翘楚“泰剧”。投资和制作不用说,比不过国内财大气粗的制作方。这也是为什么追泰剧有种“返璞归真”的田园感。演员颜值非常高,形象非常好,有着国人没有的“异域感”但是又能被完全get到美或者帅的点,还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青春气息,不像我们的某些演员30岁了还要硬演13岁的青春少女,你的双眸都已经不清澈了好吗?演员的演技可圈可点,用去年一款综艺节目“戏精的诞生”导师的话来说,他们是相信自己的角色的。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剧情。关于这一点,连泰剧迷也是承认的,它们是狗血的。
剧情有硬伤,但为什么还是迷恋泰剧?豆瓣跟帖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引起了懂懂笔记的注意——“甜”。“甜”是说剧情甜,男女主角互动“甜”,所以泰剧也很容易吸引一些CP粉,这也就是为什么B站的搜索结果中,剧情“cut”版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甜”完全掩盖了剧情中的“狗血”,让人欲罢不能的追下去。
(泰剧《天生一对》男女主角)
存在即合理,像印度电影填补了现实题材影片的缺失,泰剧也填补了优秀言情剧的短板(此处默认优秀的言情剧避不开狗血桥段),满足了如今尚且“小众”的观影需求。现如今,国内已有质量上乘的悬疑剧,比如《白夜追凶》;也有大受好评的青春剧《最好的我们》、《忽而今夏》;还有经常上星的家庭伦理剧,都是国产剧越加精良的良好证明。
但是,那些言情剧、玛丽苏剧呢?至今还没有一个王牌。所以,这就拦不住有观影需求的观众另觅他国影视资源,在接受泰剧狗血淋头的“洗礼”之后依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磕“甜”磕的停不下来。
从“小众”的日韩剧、欧美剧到印度电影,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观影套餐,变得更为“大众化”。对于国内大文娱市场来说,新意思往往会是趋势的开端。而如今尚处“小众”的泰剧、越南剧……未来会不会也在国内“大展拳脚”?这个答案,还真值得期待呢。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