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这个行当,我是真的不敢碰了。”说出这句话的,是曾在中关村和两位校友一同创业的电气工程师赵杰(化名)。在今年初和懂懂笔记交流自己离开公司后的去向时,他只说会去一个家电企业,至于智能硬件,绝对不想再碰了。
的确,无论在中关村还是华强北,智能硬件都曾经是一个令人叹息的话题。2014年这个风口兴起,很多类似赵杰这样的创业者纷纷入局,或是三五个人、两三把枪的“小作坊”,或是十数人带着一定资金入局的成熟团队,所有玩家都被风潮裹挟着冲进场中。
然而2016年突如其来的“寒流”,直到2017年仍未回暖,而赵杰与两位校友一起创立的空气净化器项目,也在去年十月陷入困境,不得不通过劝退员工来做最后的挣扎。这一轮洗牌,也让众多智能硬件的创业者,以及关注这一领域的资本市场“噤若寒蝉”。
赵杰的创业公司仅仅是一个缩影,懂懂笔记在过去一年来在中关村和上地的众多孵化器、加速器里,多次与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者进行过交流,明显的一点感受就是——出局者越来越多。
这其中的原因,是智能硬件的智能“分量”不足吗?
的确有这个原因。从无人机、3D打印、VR到IoT(物联网),过去几年间智能硬件行业历经众多风口,唯独在2017年AI市场爆发后,才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一些生机。尤其是BAT和京东、小米等行业巨头将AI与IoT联系起来之后,业界才看到了一轮具有真正生命力的成长契机。
AI爆发 赋予万物互联更多想象
IoT是一个老“风口”,过去几年来也曾走过巅峰和谷底。而当AI市场进入爆发期后,智能家居、万物互联才开始迎来了拐点。“经过一年的低潮期后,国内大约有3000家智能硬件公司在2016年底倒闭,2017年是重新洗牌的阶段。”智慧家庭协会副会长蔡锦江对此表示,国内智能硬件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经过大洗牌后,智慧家庭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水平将有所提升,“行业有望在2018年实现复苏。”
“目前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已经超过8500万台,日活设备超过了1000万台。” 在去年底首届小米IoT开发者大会上,公司创始人雷军无疑对这组数字最为欣喜,他表示,目前小米已经稳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而从上周小米在香港递交的招股书中来看,IoT也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资料中显示目前连接的智能设备,已经达到1亿台以上的规模。
除了企业和行业协会,第三方平台也纷纷看好智能硬件领域与AI的结合。“半年前我们就发现,来硬蛋(IngDan)的很多企业不仅是初创型企业和创客,有很多传统企业也开始来到硬蛋的平台,我们现在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帮助中国更多传统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做好转型和升级。”硬蛋科技创始人康敬伟去年在一次行业高峰论坛中如此强调。他同时指出,作为国内智能硬件领域最知名的创新创业平台,硬蛋提出了通过“AI+理念”帮助制造业来加速转型。
所有场内玩家看到的都是这样一幅景象:全球IoT市场的经济价值在2025年之前有望达到11万亿美元,硬件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530亿美元。金矿,这一次不再是虚的。
如果回顾一下过去几年来国内智能硬件行业的兴衰,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热潮从智能家居领域掀起,向可穿戴设备延展,之后经历VR/AR(3D打印)等分支的延展,到去年又因为亚马逊Echo在市场中的优异表现,再次回到智能家居这个起点。
而这几年的洗牌,正是智能硬件从难以互联和交互,向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普及,互联互通加速实现,同时产品开始深挖用户需求的一个过程。
如何落地 AIoT核心价值又是什么
在与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交流中,懂懂笔记发现,过去两年来国内智能硬件长期深处低谷,缺乏核心技术、急于制造热门概念、挖掘用户痛点能力不足,是行业大淘汰的内因。
在和科通芯城(硬蛋科技母公司)副总裁郭菁菁交流时,她也坦言行业内几乎一致处于超过80%的淘汰状况。从三年前成立至今,硬蛋平台几乎纵览了整合国内智能硬件市场的兴衰,不过无论是2C还是2B市场,仍可以发现尽管行业起起伏伏,但是市场总量依旧巨大,依旧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市场。
“目前行业中有300多万家企业,每年产生的元器件、设备、服务需求大概在10万亿的量级,这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郭菁菁分析,硬蛋从一开始扶持大量初创智能硬件公司,到后台逐渐聚焦在服务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机器人以及IC芯片等领域,也是因为逐渐发现IoT已经从概念炒作步入大规模落地阶段,而AI正是这其中的助燃剂,“因此在集团的新战略,也就是科通芯城和硬蛋双引擎驱动中,硬蛋的定位更像是IoT的产业转换平台。”
具体到行业合作层面,一个月前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硬蛋与百度、云知声、奇点汽车、艾米机器人等共同启动的“AIoT计划”,就是一个例子。
这次合作中,百度是AI的技术输出方,而硬蛋则是IoT资源和需求的提供方,双方结合市场的需求,将AI+IoT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落地融合。这其中,百度方面是希望能有第三方平台助力AI技术推广,并真正转化为应用落地;而硬蛋及其母公司科通芯城也希望将百度这类AI企业的能力推向供应链上游,帮助国内物联网行业向智联网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百度对于这样的合作没有任何盈利需求,而硬蛋也希望通过更广泛的合作逐步实现自身转型——从最大的物联网创新创业平台转变为最大的AIoT产业创新平台。这一点,从硬蛋平台目前汇聚了24000个智能硬件项目,15000家供应商,超过2000万粉丝的状态,可以预见到背后的趋势。
不追风口 而是去打造风口
如果说IoT市场的爆发已经是行业共识,那么发力AIoT则是主要的行业巨头开始打造更大的生态环境,而非建立“护城河”。
以小米为例,虽然雷军在AI这个话题上一直相当低调,但是从小米过去两年布局小米生态链的举措来看,智能化与IoT已经成为核心驱动。截至小米投资的近百家生态链企业中,进化了4家独角兽,超过6000万个智能设备走进用户家中,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而小米不仅把握住了手机、智能音箱这样的交互入口,还依靠庞大的生态体系掌握了供应链、新零售渠道、资本运作等重要环节。
与小米这样自成体系的IoT巨头不同,第三方的产业创新平台如何聚沙成塔?
“硬蛋目前的核心能力主要是三个方面,简而言之就是引流、硬件销售和项目转化。” 郭菁菁表示。以众多巨头在IoT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相同,作为第三方平台,最关键的核心依旧是入口、供应链和市场转化。
科通芯城+硬蛋的双引擎策略,布局AIoT领域
如今硬蛋依托多年来在行业的积淀,首先可以通过平台低成本引流,实现IC元器件销售,以及供应链打包等企业服务;其次是通过硬蛋的平台对接需求,结合上下游丰富的市场资源,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AI 产品落地及销售。这其中 AI+ADAS、 AI+机器人、AI+芯片都已经开始落地;最后则是通过自身的技术实力、渠道优势,孵化硬蛋平台上的创业项目获得投资回报。
可以说,从IoT到智能家居、可穿戴等热点的轮回,行业的风口从来不是臆想出来的。庞大的市场需求或许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火山,是否能够喷发取决于在行业内长时间的浸泡和耕耘。纵观国际巨头亚马逊、谷歌和苹果,以及国内BAT、小米、京东,都是在技术积淀与供应链、渠道优势逐步完善后,才能迸发所谓的风口。
处在AI协同效应下的国内智能硬件行业,需要成熟有效的供应链体系,也需要行之有效的资本市场支持,在摒弃赚快钱的浮躁心态后,才会真正迎来行业的红利期。这方面,头部企业、第三方平台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无论是BAT、小米还是硬蛋,风口都只能把握在自己手中。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