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体业务越来越难做,区块链项目也没有头绪,现在不是实体经济不景气,而是做实做虚都很苦!”提起自己在龙岗的这家打印耗材贸易公司,老吴一开始就愁眉不展。
在老吴心里,是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划分得泾渭分明的,而自己就是那一批在实体经济中备受煎熬,又无法在虚拟经济里有丝毫借力的传统企业主。
“我现在还留着宗庆后的这个讲话:现在的虚拟经济做过头了,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他说的就是现实呀,电商打乱了实体经济一贯的价格体系,而且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老吴手机里存着的,是2017年宗庆后隔空喊话马云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读罢深有感触,至今仍对此念念不忘,如何借力虚拟经济,如何通过电商、互金把自己的生意做起来,是他这两年一直头痛的问题。而且,“头痛”一直无解。
融资遭歧视,变相“套”概念
在龙岗工业区,老吴和很多认识的中小企业主一样,一面在痛恨着电商对实体业务的打压,一面也在学习如何拥抱互联网。老吴自嘲道,自己是打“两份工”的人——既是实体经济下的企业主,又是虚拟经济中的创业者。
“如果不学着转型,别说养活这二十多名员工了,连养活自己和老婆孩子的钱恐怕都没有了。”这几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老吴的公司业务量每况愈下。为了维护住老客户,争取更多新客户的订单,他只能不断加大业务推广上的投入。
“推广需要钱,发工资需要钱,维护客户关系也需要钱。”老吴告诉懂懂笔记,公司这几年经历了业务大幅度下滑后,只能勉强维持营收平衡。如果要开展新的业务,拓展新的渠道,只能寻找资金支持。而这,也正是很多中小企业最头痛的事情。
为此,他从去年中就以企业业务扩张为由去四处借贷。但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民营投行,在做过评估后,都不愿意为他提供资金支持。
“他们不看好传统行业,不管是贸易还是制造业,都觉得这些行业都很难有新的发展。”这是老吴第一次在资金借贷问题上碰壁。他对此也做了一些分析,例如有几家金融投资机构在面谈时都会问及,企业近期是否有转型计划,例如“切入电商、微商领域”等等。
老吴对此的理解是,在机构看来如果没有新的、有亮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转型计划,是不大可能把资金借给他的。
也就在去年下半年,身边不少朋友建议,考虑对公司进行转型,沾沾互联网+的边。如果实在不愿意,不妨给原来的公司“套”个包装。
“实际上,我周围有不少传统企业为了能拿到资金,也都是这么做的。”老吴表示,一些工厂和贸易公司为了能够得到“续命”资金,也都做了巧妙地包装,即便缺乏相关行业经验,也都是先做了再说。
“与其拖泥带水混下去,还不如学学那些企业,去孵化一个和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金融沾边的项目,趁手头还有点余粮,以小博大。”于是,头脑灵活的老吴找来公司的几名年轻员工,从网上搜集了不少案例和资料,成立了一家“区块链”概念的子公司,打算用区块链资讯平台的“帽子”去继续融资。
然而,公司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人能稍微讲明白区块链的内涵,所有的概念只是从网上照搬的套路。可以说,老吴的这个决定,和周围众多号称转型虚拟经济的企业一样,一开始就是冲着融资和贷款而来的。这种“转型升级”,能靠谱吗?
风口如潮,哪管泡沫泛滥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懂怎么做,也得硬着头皮做。”做贸易的人,靠的就是头脑灵活。在“抄”了上百篇行业资讯之后,老吴又找来刷量团队,在后台给自己刷上大量的“用户”、“流量”与“日活”。他预想着,很快这个不入流的区块链资讯网站和公众号,就会摇身一变,成为“热闹”的行业资讯平台。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公司的“转型”很快就火了,而且顺利拿到了投资机构1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虽然很多玩转型套路的中小企业,通常都会在项目融资后想办法将投资资金析出并止步,但在融资过程中,老吴似乎发现了区块链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能在华南地区搞成一个“高大上”区块链资讯+融资平台。
“要是能把平台养起来,打印耗材的生意我就不做了。”他当时就寻思,把融资中的一小部分资金挪作维持原有公司的运作,其他的部分完全用在区块链资讯平台团队的组建上。
虽然100万的资金量并不大,但老吴坚信,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将内容和和真实用户、流量做起来,后面几轮融资应该不存在问题。为此他还托关系找到深圳本地的某数字加密货币代投机构合作,成为其网销渠道的代理。
老吴希望,他的第二份“事业”能尽快实现盈利。而此时,他听到一些深圳当地转型直播、短视频领域的中小企业爆出了经营危机。“应该是对新领域没有经验,我也多多少少有些担心这个区块链平台的发展,但当时确实来不及多想了。”
老吴坚信,区块链的热度远比直播和短视频行业更有生命力,因为这个圈子已经火到——他的平台上任何一篇编编改改的分析评论文章,都能引来数千上万的阅读量,更有形形色色的真实评论夹杂其中。为此,老吴继续加注,招编辑、招翻译,增加更新的文章篇数……
或许,老吴如此奇葩的转型让人忍俊不禁。我们也不禁好奇,如此经营思维守旧,难以跟上时代节奏的传统企业主,真能持续驾驭这些新兴的概念吗?
盲目跟风,风停就“歇菜”
“内容太深了,我真的跟不上,只能相信招来的人能够盯住劲。”老吴在组建区块链内容团队之后,明显感觉自己在项目日常运营的管控上,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说他大学主修的是金融范畴的特区经济学,但这毕竟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鉴于此,在和年轻团队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保留着较大的戒备心。
“我不懂,所以必须严管,有些东西我觉得会碰红线,有些活动尺度太大也会有问题。”老吴表示,在年初平台准备再次冲击A轮融资时,他与负责区块链平台业务的几位年轻人之间,互相产生了不满的绪。
作为公司的老板,老吴是要坚决使用“一票否决”的。没想到,由于否定了几个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导致核心成员开始陆续离职。虽然他也想让自己的思维尽量开放,但在实际工作中,尺度和观念总会不自觉的有所保留。
“这个问题影响了我们新一轮的融资进度,或许我也有一定的责任。”2月份开始,由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走低,整个区块链行业的震荡也开始了。
老吴表示,由于一些合作伙伴受到数字货币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交易数据上不好看,作为资讯发布平台,阅读量与关注度自然也开始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平台广告与渠道收入开始受到影响。
“隔行如隔山,这个圈子确实比我们做耗材贸易要难很多,我就是吃亏在不懂行上面了。”在公司首轮融资即将“烧”完,区块链资讯平台收入锐减的情况下,老吴如今每天都充满了危机感。
更让他感到压力巨大的,是原有从事打印耗材贸易的公司也丢了几个大单,经营压力骤增。他算了一下,目前两家公司总共有近五十名员工要“养”活:“这可真的是要了命了”。
他有一位转型网红孵化机构的朋友提出了忠告:传统企业主如果想涉足虚拟经济,要么就只管投资,大胆放手让懂的人去做,要么就连涉足的想法都不要有。如果没有这个眼界,包括互联网、电商这一类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新经济模式,也都不要去触碰。
但是,老吴感觉这些忠告来的有点晚了。
“转型”一词,伴随着“双创”一路走来。似乎成为不少传统实体,如生产、加工和渠道商在新时代抓住发展红利的“救命稻草”。而很多舆论要么主张传统企业忘掉“实体”,全力拥抱互联网;要么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分裂开来,将实体经济的低迷归咎于虚拟经济的“虚火”。
至少在老吴看来,电商摧毁了他的耗材贸易生意,而区块链的火爆,让他多多少少看到了虚拟经济的繁荣,唯一受挫的核心问题,只是自己“不懂行”而已。
但是,老吴遭遇的困境,仅仅是因为不懂行吗?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