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嘉园到港交所,王兴带着美团点评一起奔跑了八年。
6月22日,美团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由高盛、摩根士丹、美银美林担任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为独家顾问,美团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升级技术及提升研发能力、开发新服务及产品、有选择地进行收购或投资等。
从千团大战中存活,到突围众多巨头们的剿杀。八年里,亿万用户共同参与并见证了美团点评的成长,从吃饭、出行、出差到旅行住宿都要用到美团,美团也几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根据6月25日美团点评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团总交易额为3570亿元,整体收入为339亿元。在具体业务上,2015-2017年美团点评餐饮外卖营收分别为17.5亿、53.0亿、210.3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分别为37.7亿、70.2亿、108.5亿。
尽管过去八年中美团点评和王兴承受了诸多质疑,但美团点评生活服务超级平台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在信息获取、做出决策、完成交易等等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时此刻,熊出墨请注意更想去探寻的是美团点评的商业逻辑以及IPO后的想象空间。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多元化业务成就“生活服务超级平台”
2010年,中国互联网刮起了团购之风,王兴就是在这一年创办了美团。随着美团一同出现的另有无数位竞争者,有统计称2010年初到2011年底,我国大大小小的团购网站,达到了5000家之多,这就是人们在谈及美团时必讲的千团大战。
战后,绝大部分玩家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幸存者要么是已经在业内树立起明显优势,比如说美团;要么就是背后有着强有力的撑腰者,比如说糯米。
但结局大家也都看到,李彦宏拿出200亿也没能砸出糯米的明天,市场上剩下美团一家独孤求败。与此同时,美团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团购网站,其触手早已伸向了团购之外的各个细分领域,并开始寻求在资本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业务拓展方面,只要是和吃,和生活相关的领域都能够看到美团的影子,“生活服务超级平台”的称号也由此得来。
根据美团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点评平台共完成58亿笔交易,交易额达到了3570亿元。交易用户规模为3.1亿,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达到了18.8笔。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和2016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0.4和12.9,也就是说近三年来交易笔数的增幅超过了80%。
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也为美团带来了领先的优势。美团在招股书中把业务分为三大部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新业务及其他。
其中餐饮外卖服务在2017年的交易金额为1710亿元, 2018年美团外卖单日交易笔数超过2100万笔。第三方机构艾瑞统计的数据显示,按照交易笔数计算,美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
其次是到店、酒店以及旅游,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这一业务版块年度交易额达到了1.58亿元。截至2017年底,美团已经与国内约339200家酒店展开了合作,另外在旅游业务上,美团覆盖了全国约330个城市及16500个景点。
最后新业务主要是指美团在生鲜超市、交通票务、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领域的探索,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说此前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当天,就占领了当地1/3的市场份额,对出行市场的格局变化也带来了变数。
美团点评的布局相当有意思,通过外卖、到店、酒旅以及出行等高频场景的布局,带动了旗下休闲娱乐、美业、婚嫁以及亲子服务等低频服务的突破,用高频打低频也让美团的多元化业务发展稳步提升,从而成为用户眼里的“生活服务的超级平台“。
从前端服务到背后的能力
眼看他人起高楼,当年曾和美团活跃在同一市场的玩家,却被永远地遗忘在了历史角落。那么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这一鲜明对比?
美团的成功并非偶然,多年的实战磨炼和自我升级,美团完成了“美团+点评”的服务矩阵布局,在用户生活中最高频的应用场景建立触点。另外,美团还已经在用户和商家之间搭建起一个闭环。
先来看服务矩阵。这与三大业务板块是相互对应的,午餐时要用的美团外卖,出门办事要用的美团打车、摩拜单车,差旅时用美团点评订机票订酒店。此前《华尔街日报》曾经有过报道,在美国就很难找到一家像美团这样提供广泛服务的公司。
仔细看这些服务就会发现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高频且刚需,无论是点餐还是打车都是如此。并且在美团平台上,服务所分别对应的产品也都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说美团外卖,比如说大众点评。
美团点评完成这一布局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努力。最受关注的两次动作,当属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以及前不久完成的对摩拜的收购。这两次事件对于美团点评来说不仅是在服务上又增添两块拼图,对于此次赴港上市也有着一定的推动意义。美团点评在招股书中也有重点提及,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摩拜等“在中国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其次,通过这些服务,美团点评连接了用户和商家,在这个闭环中,美团点评一边是在满足用户需求,一边则是在赋能商家。
用户端已经无需多说,美团点评覆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领域。在商家端,美团点评不仅仅是把用户从线上引流到线下这么简单,其还在营销、配送、IT、金融、供应链、经营等多方面助力商家发展。
例如在商家的数字化运营方面,美团在2016年正式成立餐饮平台,并在后期推出了餐饮开放平台,与餐饮ERP服务商共同打造餐饮生态系统。开放平台上线之后,传统不精于数字化运营的线下商户能够在ERP后台完成外卖订单管理、门店管理、点餐管理、团购验券、闪惠支付等等,较之前运营效率提升明显,并且成本有所降低。
除此之外,为构建这一闭环,美团在技术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还是以外卖为例,由于外卖要完成多人多点的实时配送,对技术的要求极高。为此,美团点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开发出了实时智能调度系统,这一“超级大脑”也就成了美团外卖几十万骑手大军背后军师,全天候不间断地为骑手进行订单和路径的最优匹配。
IPO是一个新起点
为什么美团能够成为生活服务超级平台并谋求上市,原因已经十分明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上市之后,美团在新的起点有哪些新的布局?
在招股书中,美团已经有相关的解答。此次募集所得的资金,美团点评将把其中约35%用于升级技术提升研发能力;约35%开发新服务及产品;约20%用于有选择地收购或投资其他业务;最后10%则是用于日常运营。
有鉴于此,美团点评在上市之后的发展,依然还是围绕着用户和商家这两个核心。提升技术及研发能力能够提高用户端的使用体验,同时为商家提供更多能力;开发新服务及产品,收购投资其他业务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同步提升美团自身的竞争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团还是之前的那个美团,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而其原有的优势,在上市之后则会被进一步放大。换句话说,在超级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美团的品牌效益、规模效益和网络效益将更加凸显。
此前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就对美团十分看好,称其价值巨大。现今网络环境下,用户在美团这样的超级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将变得越来越长。而平台一方,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服务范围和类别,才能够抓住用户,这也是平台之间竞争的赛点。在徐新的理解中,中国的超级平台目前没有几个,美团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美团表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使用生活服务电子商务。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观点,2017年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2.7万亿,艾瑞给出的预计称这一市场将在2023年增长至8万亿的规模。另外,美团点评最擅长的食品领域,艾瑞也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2017年的该领域零售和服务市场规模约为8.7万亿,在线渗透率为13.4%。艾瑞预测称2023年的规模将达到14.1万亿,在线渗透率将达到29.5%。
这一切对于美团来说,无疑都是不可多得的时代机遇。而在此之前,美团已经拿出了三年营收增长超七倍的成绩,所以接下来美团的向好,对于在圈内摸爬滚打了十三年的连续创业者王兴也是意义非凡。
IPO对美团而言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或许,属于王兴的时代终于要到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证文章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