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来,小米股票的动荡让小米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研发新的产品、发展新的生态链。然而事实证明是我们多虑了,在小米还没有从IPO的兴奋中缓过来之时,雷军及其团队就迫不及待的推出了诸多重量级产品,诸如7月19日小米发布小米MAX3、7月23日小米发布米家互联网空调。
而就在2天前7月31日小米众筹上新了一款名为拓牛的智能垃圾桶,众筹价格为199元,据悉该款产品并非米家旗下产品,而是上海拓牛智能科技研发的产品,只是通过米家平台众筹。简而言之就是小米出于好心帮助上海拓牛销售产品,不过从小米的生态链和未来小米打造IOT智能场景来看,这种好心别有用心!
并没有让人感动人心的功能特点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该智能垃圾桶的几大特点。
1、拓牛智能垃圾桶是需要充电的,它内置12V2.2AH容量的电池,以及一个13.8V的充电器,号称一次充电续航可达35天;
2、拓牛智能垃圾桶拥有感应开盖功能,就是盖子上有个红外传感器,0-35厘米内有人接近自动开盖,之后自动关闭,比如在一边看剧一边嗑瓜子的情景,桶盖是可以常开的;
3、可以自动封口换袋,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就可以自动把垃圾袋封口。借用了打印机换耗材的思维,把一卷一卷的垃圾袋变成了一个方圈(官方叫垃圾盒);需要换袋子时候,按下垃圾桶正面按钮,底部风扇向外吸气,产生压力把袋子“拽”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它只能用自己的垃圾盒,69元六套,每套内含30个袋子。
4、当垃圾装满时,只需要按下按钮,桶盖上半部分会有两个塑料支架把垃圾袋压到右上角,之后封装起来,解决人为打包打包垃圾的操作。
以上是官方公布及经过媒体测评总结出的智能垃圾桶最主要的功能特点。但是我们从以上功能特点上好像找不到与普通垃圾桶有让消费者感觉到非常创意、或者住够感动人心的功能特点。
算不上叫智能垃圾桶
诸如其第一个特点,该智能垃圾桶是需要充电的,作为普通的用户、特别是持家的消费者来说,只是家里用来暂时装一下垃圾的简单工具,并不需要有太复杂的功能,如果需要充电才能使用,这在意识上是有点不然愿意接受的,也许一开始会因为好奇可以接受,一旦过了新鲜感,潜意识里就不再愿意接受这种了。
第二个特点,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开盖功能,这个或许算得上是一个智能的功能,尽管如此,但这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家用垃圾毕竟和外面不一样,并不会有长时间堆积、又臭又脏的现象,因此对于垃圾桶有盖或者没盖根本无关紧要,用户在意的只是有没有东西装垃圾。另一方面从用户的平时的生活体验上来说,无盖的垃圾桶似乎体验更好一些,所以自动开盖功能此时好像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第三个特点,前面部分依然在用户体验上面,不过这个功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的确释放了双手,减少了用户换垃圾袋的步骤,也许这一个特点会激起用户的兴趣。但是后面部分也着时让用户会犹豫三分,如果说一个家用的垃圾袋不能再市场上买的到,并且还需要特定的,这或许会让很多人很难接受,因为这样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大不便,如果一旦紧急情况垃圾袋用完,又没有提前预定,那么此时智能垃圾桶就不能用了,而普通的垃圾桶即使是没有垃圾袋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使用的。
第四个特点,依然和第三个特点一样,解放了用户的双手,但是从用户平时的体验上来看,这个功能也并不能有足以令用户激动的作用。
另外,从智能垃圾桶的这四个特点上我们能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并不能联网,不能通过连接手机或者通过小爱同学来控制,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顶多智能算是普通垃圾桶的升级版自动化垃圾桶,而称不上智能垃圾桶。尽管从起外观或者宣传上多么的智能、高大上,依然无法褪去其土鳖的标签。
小米试水智能垃圾桶只是多了一个试验品
而智能垃圾桶也并非第一次出现人们的视野,早前美国BigBelly Solar公司便发明了一种智能垃圾桶,不但让垃圾桶也智能化,更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垃圾桶的容量提升了5倍!
据悉BigBelly 的垃圾桶集太阳能、物联网、高效压缩机为一体,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垃圾桶顶部为垃圾桶提供电源,垃圾快倒满时,压缩机会在40秒内将垃圾的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五分之一,等到垃圾箱快满时又会自动联网发送垃圾桶已满及地理位置等信息至垃圾处理中心。然后处理中心的系统会根据各个垃圾桶发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规划处最佳的回收路线和时间,再派出车辆将垃圾清理走。
再回到此次小米众筹上新的拓牛的智能垃圾桶上,相比起来显然显得就很不智能了。从以上的诸多分析和对比来看,尽管其价位定在199元的亲民价位,也许依然不会受到市场的青睐,而如果真正的实现让“智能垃圾桶”听你喊它就自己跑过来,这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品定位的问题。因为这样垃圾桶里就需要装通讯模块或更多传感器,自然就会导致价格上升,而这在现实当中也未必会有用户买单。
所以此次小米借用拓牛试水智能垃圾桶,必定不会给小米带来多大惊喜,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试验品而已,但是对于小米打造IOT智能生态,这种试水也是必要的,尽管明知失败,至少可以为小米在打造IOT智能生态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经验。
【陈剑锋,科技自媒体人,长期关注AI和IoT等前沿科技,微信公众号:剑锋撩科技(cjf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