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源:虎嗅
9月21日,科大讯飞被铺天盖地的报道指责“AI同传造假”。晚间8点,科大讯飞还举行了电话会议来回应这件事。
简单的事件回顾
知乎用户、同传译员Bell Wang爆料,科大讯飞在现场和直播中展示的“AI同传”,用的其实是自己人工同传翻译的结果。
Bell Wang在标题里用了一个大大的问句:科大讯飞,你的AI同传操(qi)作(zha)能更风骚一点吗?还表示自己“被深深恶心了一把”。
Bell Wang表示,科大讯飞展示的翻译成果,其实都是语音识别的自己和搭档的输出。而让其最不能忍的,是在科大讯飞“知领”直播的内容中,放的也是自己翻译的内容文本,但是里面出现的声音却是机器人的。
感到被“欺骗”的Bell Wang表示自己介意的是这些事情:
科大讯飞事前没有告诉其有语音识别的字幕;
没有告诉其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他们翻译识别出来的文稿;
更没有征得其同意就冒名使用了自己的翻译成果。
讯飞火速回应:我们是人机耦合
事情发酵之后,科大讯飞火速回应同传造假:我们从来没提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替代同传,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其还向媒体用公开信的形式回应道:
科大讯飞智能会议系统主要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离线翻译,现场全自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比如在9月17日上海举办的2018人工智能大会上,现场十几位发言嘉宾中有三位嘉宾的演讲用了人机协作转写同传老师语音的方式,其余均采取全自动机器翻译。
另一种是仅提供会议转写上屏服务,主办方考虑到大会专业技术背景,专门配备了专业同传译员,讯飞仅需提供语音识别技术,转写译员翻译结果并在会场大屏呈现,同时应主办方要求,在直播中合成识别结果。
“关于同传译员对于科大讯飞的误解,我们认为是对会议服务方面的分工沟通了解不清,目前我们已经委托会议主办方进行沟通,希望尽快消除误解”。
下午,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也在朋友圈回应道:“人机协同的讯飞听见,动了谁的奶酪?”“事情还真的得说得更清楚一点才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关于AI能不能代替人的话题已经讨论的够多了,短期内应该是不会有什么确切的答案了。但AI同传目前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你可以移步虎嗅文章《AI同传“翻车”,其实是人类自己恐惧》了解一下。
科大讯飞电话会议回应一切
晚上8点,科大讯飞针对该事件召开专门的电话会议,除了强调了上述科大讯飞回应的内容之外,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江涛、科大讯飞翻译产品经理刘晨璇还对另外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科大讯飞方面表示,在9月20日的“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主会场上,董事长刘庆峰曾在该会议的主会场上介绍了科大讯飞两套会议同传系统方案的不同。他说:“凡是大家看到科大讯飞这个翻译屏幕上没有两种语种只有一个语种的,就是人机耦合的,我们希望机器帮助我们顶尖的同传更好地发展他的能力。”
而“Bell Wang”参与的是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的分会场,科大讯飞表示,可能是该名同传译员并未听到刘庆峰的介绍,造成了误会。
科大讯飞方面强调,从来没把同传人员的翻译包装成讯飞的机器翻译。
根据机器之能的报道,对于媒体提出的“科大讯飞直接采用同传译员的翻译,是否侵犯了同传译员的知识产权”的问题,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江涛表示,主办方更适合来处理和决定同传译员的知识产权使用问题,而科大讯飞只是针对会议进行技术支持,并没有直接对接同传工作人员,只是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完成技术支持工作。
而到底什么是“人机耦合”,刘晨璇对此解释道:人机耦合主要指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模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除了机器承担语音识别工作外,在翻译过程中,机器辅助人工进行同传工作,包括提示关键单词的解释和显示英文转写字幕;第二种是直接转写同传翻译的结果,并配上字幕显示。而两种模式的选用由客户方指定。
科大讯飞强调,嘉宾在台上用英语发言,机器能够将转写的英文显示在同传的显示评上,提供完整的发言内容信息。此外,机器还会针对关键信息进行解释,降低同传口译的工作强度,减少同传口译的信息遗漏。
江涛同时还表示,即使讯飞的机器翻译将在明年达到专业八级的程度,也无法替代同传。“科大讯飞从来没有在产品上使用‘AI 同传’的描述”。科大讯飞的翻译机产品只是提供交传方案,现在的机器翻译技术还不能达到同传的效果。
因为同传需要对翻译所涉及的领域进行认知和洞察,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机器和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还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