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云、大数据、IoT、AI、MR,一个个名词背后,其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又能融合推进的产业机会。而挑战在于,谁能从技术、人才、生态等方面去推动这样的机会落地,以及如何落地。
过去多年来,我们见到了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建设了高新区、科技园,在近几年,也纷纷朝向数字化转型。但是客观的说,真正把数字化转型做透、做深、做广的案例并不多。尤其是在IoT、AI、MR上,由于需要涉及的技术比较前沿、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产业的孵化也离不开先导的加持,因此,放眼中国,还少有城市能“hold住”这样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落地和开花结果。
不过,如果有技术大咖来赋能、协同、推进,会怎么样呢?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曙光,看到对挑战的应对方案,看到未来所释放的势能和潜力。
就在10 月20日,在由工信部和江西省共同主办的2018世界VR产业大会上,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南昌共同签署了“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南昌Al+VR创新基地,创建全球第一家混合现实孵化基地。
这一合作,其实正是技术方赋能城市,进而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探索。不过,为什么是微软成为南昌选中的合作对象?在推动前沿科技落地和赋能城市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微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助力南昌发展VR产业 微软混合现实的生态赋能
提到南昌,其实大家也能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是高新产业的聚集地。作为江西省省会,南昌不仅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而且还是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可以说,在传统工业领域,南昌是走在很多城市前面的。而红谷滩新区则是集商贸金融、行政办公、信息、文化、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顶级中央商务区(CBD中心区)。这种定位,也让红谷滩新区天然的具有被前沿科技赋能和打造新城区生态高地的潜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微软混合现实在中国市场推动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探索案例,此次合作,不仅仅是对单一行业或企业的赋能,而是要联手打造创新基地,从人才、双创、资本、技术等多个维度赋能南昌VR产业发展。
而之所以南昌选择微软作为合作对象,其背后则是微软在全球混合现实领域的绝对领跑优势以及要通过赋能城市构建生态的能力使然。如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公共事业部总经理滕文所言:“ Microsoft HoloLens及微软引领的混合现实技术,自进入中国市场一年以来吸引了来自于各行业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催生了一大批创新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以及众多围绕混合现实的平台技术和全球性的生态系统。”由此来看,其实双方的合作,一方面是能发挥微软的品牌、技术、平台的能力和凝聚力,二是能依托江西省政府的政策和产业支持,由此共同打造VR产业创新基地,帮助江西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战略新兴行业,推动江西甚至中国市场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从具体的合作内容来看,这一全称为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南昌市AI+VR创新基地的合作,是围绕“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核心合作基础,采用基于微软技术的开发测试云平台及服务,与运营合作伙伴的孵化服务相结合,推动孵化企业在云平台上开展创新及应用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目前唯一一家以混合现实/虚拟现实为主题的孵化平台,将大力推动南昌红谷滩新区混合现实/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成长,吸引全球混合现实/虚拟现实产业的科创企业入驻该平台。同时,在这一孵化基地的“VR展示中心”中,微软将打造一个基于微软混合现实产品、技术和相关合作伙伴成果的混合现实展示体验中心,推动新技术认知的规模化和社会化,提升基地影响力。
虽然前面点到了南昌为什么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选择微软为合作对象,但懂懂笔记还想进一步点一下微软在混合现实领域的前沿地位。混合现实技术英文简称是MR(Mixed Reality),旨在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可视化环境,环境中同时包含了物理实体与虚拟信息,并且是实时的。而MR领域的代表设备正是微软的HoloLens,而微软同时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混合现实平台。也就是说,微软在设备+平台上拥有全链条的技术输出能力和人才培养、基地孵化能力,这正是微软与南昌合作的基础和独特优势所在。
为传统产业提供解决方案 做工业4.0的使能者
实际上,微软混合现实通过设备HoloLens+MR平台构建的生态系统,已经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上做出了很多的成绩。
低调布局的微软,已经将触角伸入各行各业,为广汽本田等多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切实的赋能。这里的一个背景是,在新技术时代,广汽本田通过将实际汽车制造流程与数字技术结合,研制出一套以数据驱动、智能展现的标准数字化汽车制造流程。然而,随后广汽本田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这套科学标准化的制造流程以更高效生动的方式予以呈现,让更多的员工、合作伙伴、访客感受到这种数字化。之所以说是挑战,主要在于汽车生产车间环境通常为封闭制造,焊装等车间生产线会经常出现火花飞溅的情况,非专业人员进入容易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如果是在车间体验,部分生产线还需要停工配合参观,从而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甚至可能造成生产数据泄露的潜在风险。此外,厂区面积较大,完成全部参观流程往往需要半天时间,而如果依赖传统的视频、二维模型或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又很难直观表达汽车生产的核心工艺及水准。
对此,广汽本田最终采用的正是微软混合现实技术,由微软MRPP认证合作伙伴—DataMesh团队策划实施,打造了全新的“透明工厂”参观体验。“透明工厂”方案基于微软全息计算机HoloLens,并配合第三方视角(Spectator View)的展示方案,同时采用Surface Pro系列产品,实现了混合现实跨设备交互。目前,“透明工厂”方案已经应用于广汽本田热销车型-冠道的生产工艺还原及销售端展览展示等场景。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微软混合现实设备+平台打造的“透明工厂”解决方案,在将广汽本田汽车生产标准化流程的数据与混合现实画面同步展现给体验者的同时,还以自然的交互方式将收集到的用户体验信息,整理并优化于标准化流程方案中,不断提升了数字化技术的升级。也就是说,微软混合现实不仅仅是用于展示等场景的交互,还能深入传统产业的流程再造中,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不止广汽本田,像蒂森克虏伯用微软HoloLens与Windows混合现实技术平台革新电梯维护的解决方案、BAE系统公司基于微软混合现实技术为HybriDrive®大巴车开发电子推进系统大幅度提升一线工人的效率、Deutsche Bahn铁路公司在微软混合现实合作伙伴计划的帮助下更高效安全地培训工程师……数据显示,利用基于微软混合现实技术的设备+平台解决方案,企业用1/10的成本就能为一线工人制作好操作指南,培训新员工的效率却能增加30%~40%。
前有淘宝后有南昌 中国市场成微软混合现实战略布局高地
其实,提到VR,在过去几年很多人可能是联想到消费级的娱乐场景,比如玩游戏、看大片。这的确是VR对娱乐方式和感官体验的颠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VR实际也能打造不一样的未来购物体验呢?其实,微软和淘宝就在前不久给出了答案。
在9月中旬的淘宝造物节上,亮相了一项名为“淘宝买啊”的新“玩意儿”,为什么说“新”呢,主要就在于这是微软与淘宝合作打造的混合现实购物场景体验。在淘宝于西湖边搭建的300平米“未来购物街区”中,消费者通过戴上微软 HoloLens,唤起“淘宝买啊”,就能亲身感受来自混合现实技术的消费乐趣,把科幻片的场景搬到现实世界中来。
譬如,在iFashion服饰店里,头戴微软 HoloLens 的用户只需用眼神“打量”一下模特身上的衣服,淘宝红人杨文昊、淘宝主播肉丸就会出现,给消费者介绍产品,如何搭配;在故宫淘宝店里,随手打开店里的“格格笔记本”,商品信息就映入眼帘,如果想要购买,用手轻轻做个点击的手势,就能把它加入购物车;在淘宝二次元店中,还可以开展一场MR的赛车游戏,体验买卖之外的无限乐趣。
我们都知道,阿里是新零售的“鼻祖”,其实阿里不仅仅是从线上线下融合的角度去实践,还在新技术的合作上走在了行业前面。像上述应用微软混合现实技术打破传统购物模式,颠覆用户交互认知,就创下了多人同时体验MR产品的记录,也让我们对未来购物体验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其实,不只是淘宝,微软混合现实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多项项目落地。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中国已经成为Microsoft HoloLens美国之外的最大活跃用户市场,拥有众多开发者;中国本土培育的全球混合现实合作伙伴(MRPP)达到20家;微软混合现实在中国的实践项目已经覆盖教育、医疗、建筑、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广播电视等诸多行业。
而通过微软与南昌的合作,则让我们看到了微软对中国混合(虚拟)现实生态体系构建和推进的积极开放态度,相信通过为更多用户、合作伙伴、开发者、企业等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以及解决方案,微软将帮助更多中国企业乃至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实现流程再造,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对微软来说,其凭借Microsoft HoloLens和Windows 混合现实平台构建生态系统的背后,也是这家操作系统起家的巨擘,对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产业革命的助推,从设备、平台、解决方案到人才培养(在中国,微软就与教育部达成了共同建设混合(虚拟)现实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技术人才)、基地孵化等,微软让我们看到它的创新血统以及在新技术时代的开放与引领。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