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钉钉发布了针对新零售、医疗、地产、教育和餐饮等行业解决方案。未来,钉钉将推出全行业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特色,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
钉钉此举的理由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一套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行业。此外,随着平台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仅实现统一的日常办公需求已不能满足所有用户。强需求下,钉钉开启了对细分领域的探索,想走规模之路。
而对于to B业务来说,合作共赢才是最佳的方式。钉钉目前对细分领域没有充分的理解及沉淀,贸然涉足全行业,必然会遇到多重阻碍。可见,钉钉的规模之路并不好走。
阿里赋能下,钉钉更容易打开局面
钉钉作为阿里的产品之一,自然拥有阿里的全力支持。就场景方面来说,阿里在零售、医疗、教育、餐饮和地产上均有布局,钉钉可以在阿里涉猎的产业里进行管理模式共享。
就技术方面来说,阿里云技术可与钉钉打配合,阿里云提供计算服务,钉钉则满足移动办公场景,两者结合,可实现高效协同。
此外,钉钉开始向细分领域发展也与自身的状态息息相关。目前入驻钉钉的企业数量已超过700万家,钉钉拥有各行业的管理模式、协作方式等数据。因此,钉钉可以分析并抽取行业数据中的共性,封装为解决方案提供给各行各业。
钉钉的规模之路或将遇到的拦路虎
钉钉发文想要为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未来可能会形成垄断,给其他SaaS商带去不利的影响。因而,钉钉在前行的过程中,必将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未来可能形成行业垄断,不利于SaaS商之间的良性竞争。2017年6月,阿里钉钉就已推出8间行业“样板房”,涉猎建筑、餐饮、物流、快销等领域。钉钉早有涉猎全行业的计划,如今只是公示出来。钉钉有着垄断市场的意图。
若阿里钉钉未来形成行业垄断,或将挤压各行业SaaS商的生存空间,SaaS商很难在大体量钉钉的裹挟下生存。对行业来说,钉钉一家独大的形式,不利于各行业SaaS商之间的良性竞争,最终影响行业发展。
例如滴滴垄断了出行市场,导致了大数据杀熟事件。同样的行程服务,老客户的价格相较新客户而言要贵的多,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打车的价格更高,存在价格歧视。此次事件给滴滴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若钉钉也走垄断之路,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细分垂类已完善,钉钉此时入场已不具备优势。目前在各个赛道都已存在领先者,如餐饮行业的客如云,已覆盖超过150个城市;北森已在人才管理行业深耕16年;金蝶长期居于财务管理行业之首,已服务全国660万家企业。
各细分行业早已有一群SaaS商落地生根,先发优势下,各行业早已有自己熟悉的一套SaaS技术,垂类已经完善。此时钉钉才开始入场,为各细分领域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为时已晚。此外,SaaS商已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新入场的钉钉发言权并不是很大。
最后,用户存在迁移流程繁琐及成本问题。对于各行业企业用户来说,早已习惯了SaaS商的一套流程,若重新再使用一套新的模式,需要将从前的数据整理并录入新的系统,且需要重新熟悉新的系统流程,过程较为繁琐。因而,企业很大程度上均不愿意再去熟悉一套新的系统。
此外,购买系统属于全额一次性付款,终身使用。企业用户已买断一个系统,若再次购买新的一套系统需要再付一笔新的费用,其中可能存在迁移成本的问题。基于成本顾虑,企业用户几乎不愿意去更换一套新的系统,导致钉钉前期业务推广困难。
规模之路不好走,走向开放才是关键
各细分领域已有巨头,且企业用户迁移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下,钉钉想要插足,机会不大。钉钉或可以从其他方面实现对细分领域的深耕。
可以走生态之路,选择与SaaS商合作。钉钉发布全行业解决方案,也就意味着,钉钉未来想要包揽所有行业的软件服务,垄断意图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垄断的后果大多不是很理想,后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此情况,钉钉或可以走向开放生态之路。
现阶段钉钉可以与已在各行业扎根的SaaS商合作,作为连接体,将各行业的SaaS商接进来,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同时,钉钉还可以赋能给SaaS商,帮助SaaS商更好的发展。此布局下,钉钉未来或将成为一个生态,生态中的各位均可实现共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钉钉真正的对手并不是被赋能的SaaS商,而是企业微信、纷享销客、班聊等企业IM服务商。这些服务商们从各自的角度去竞争市场份额,并且均占据了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多元化竞争格局,软件服务行业才更加繁荣。因而,钉钉需要的不是规模战略,而是专心做好企业通讯服务。
文/首席发言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