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的这场寒潮,不仅席卷了摇摇欲坠的共享单车行业,还击碎了无人货架的梦想。日前,网上传出京东到家无人货架倒闭的消息。对此,京东官方的回答是业务调整。
俗套的回应有些苍白无力,相比年初就批量裁员的猩便利,京东到家无人货架还算是一个幸运儿。眼下,无人货架行业的先驱已经阵亡,剩余的无人货架平台也是生存艰难,这不免引人深思。
无人货架究竟输在哪里?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无人货架行业就从鼎盛走向衰败,如此大的反差,有浮躁,有泡沫,还有创业者的辛酸。如果说单打独斗的一些无人货架倒闭情有可原,那么,背倚京东到家这个大平台的无人货架,为何也要倒闭呢?
自2016年底亚马逊革命性的提出“无人零售”概念后,迅速成为电商行业的一大风口。在国内,经历了无人便利店与自动售货机的不温不火后,2017年下半年,踩着新零售风口的无人货架瞬间爆红。嗅觉敏锐的资本,迅速杀入无人货架这个火爆的领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数十家无人货架平台崛起,并累计获取了30亿元融资额,刷新了行业记录。在这些融资中,每日优鲜便利购以超过10亿元的巨额融资领跑行业,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平台也均获得了数亿元融资。
除了新兴的创业者之外,苏宁、顺丰、饿了么、猎豹、便利蜂等巨头也纷纷加入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一时间,整个行业风光无限,摆放着各种零食饮料的无人货架涌进了各个城市的写字楼。遗憾的是,风口仅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传出无人货架平台裁员倒闭的消息。现在看来,无人货架集体阵亡,还是输在了模式上。
就本质而言,无人货架就像街边的小摊。不同的是,街边小摊有人值守,而无人货架是无人值守的,只有收款的二维码。当然了,无人货架无需销售人员,但需要运维人员定期补货。相比街边的小摊,无人货架的运营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分布在各个写字楼的无人货架,销售的产品也比较单一,无非是饮料、零食等小商品。在便利店密集,超市高度覆盖的情况下,饮料和零食的利润空间非常微薄了。
加之无人货架进入写字楼还需要交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入场费,这让无人货架的运营成本一路攀升。一边是高昂的成本,一边是微薄的利润,没有形成造血能力的无人货架在失去资本支持后倒闭亦是必然。
谁来收拾无人货架行业残局?
说白了,从无人货架出现在各个写字楼,到行业集体阵亡,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虽说无人货架仅靠卖货无法盈利,但无人货架的价值并没有被挖掘出来。与其他行业一样,资本离场后,无人货架行业也是一地鸡毛。作为新零售的一次探索,无人货架不应该这样死去。那么,除了不缺钱的资本外,还有谁乐意去深耕无人货币这一行业?
从理论上来说,分布在写字楼角落的无人货架,除了是一个商品销售窗口外,还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正因于此,苏宁、京东和顺丰等巨头才会加入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在诸多巨头中,京东到家或许是第一个离场的。从一些数据来看,京东到家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资料显示,京东到家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近63个主要城市,注册用户7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 3000万,日单量峰值突破150万单。
与京东其他业务相比,京东到家的业务目前有可能是亏损的,这也可以说是京东砍掉无人货架业务最合理的解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业务目前也是亏损的。由于资本不再输血,一些小规模的无人货架创业者只能选择倒闭,而京东在这个时候退出无疑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据悉,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业务,主要为消费者提供生鲜蔬果、日用百货、医药健康、鲜花蛋糕、个护美妆等海量商品1小时配送到家的服务体验。从商业模式上来看,京东到家无人货架与早期的京东快速配货业务非常相似。经过多年的打拼,京东的物流已经是一个护城河。单纯从业务布局上来说,京东到家无人货架,能够与京东现有的业务形成互补,而且后期还可以挖掘出来更多的商业模式。只是,京东已经等不及了。
显然,仍然背负着亏损包袱的京东也不愿意继续在无人货架行业烧钱了。相比之下,苏宁和顺丰,还坚持在无人货架的经营上。客观地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各个无人货架平台都在拼命铺点,根本没有探索相关的商业模式。
写在最后:资本和京东到家离场,这说明很多人不愿意收拾无人货架的行业残局。更重要的一点是,除了卖货之外,无人货架似乎没有更吸引资本的价值。或因于此,无人货架行业才会迅速从风口走向衰败。